<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谷雨的雨,落在了谷雨节气的第二日午后。天空阴沉沉的似浓墨重重渲染,沉甸甸地压在城市的上空。雨势急促,雨滴打在窗棂上,发出密集而有节奏的声响,似是要将积攒几天的闷热一次性释放。我与朋友相约在斜塘老街喝下午茶,看看时间尚早,便推开窗户透气。刹那间,湿润清新的空气裹挟着丝丝凉意扑面而来,凉爽而惬意,恰到好处地营造出一种舒适宜人的氛围,这是春日久旱后大自然给予的一份贴心馈赠。</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般安静惬意的时光,自然是需要一杯咖啡来相配。走进厨房,精心制作了一杯卡布奇诺。随着奶泡与咖啡的交融,袅袅的咖啡香瞬间弥漫在整个房间,那醇厚的香气,在空气中跳跃,深嗅,丝丝缕缕,沁人心脾。我捧着温热的杯子,静静地凝视着窗外,眼前,一片绵延不绝的新绿,呈绿色的海洋在眼前铺展,雨滴顺着叶片滑落,新绿在雨水的润泽下愈发鲜亮。耳边,一曲淅淅沥沥的雨声,如一首舒缓的乐章敲打着耳膜,心情随着雨滴轻柔的跳跃,变得轻盈而灵动。在这雨声与咖啡香的萦绕中,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也在不经意间随着雨声的节拍,一一涌上心头。</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看时间差不多了,随拿起雨伞走出家门,穿过鸭盛巷,朝着斜塘老街的方向走去。春日里的鸭盛巷,路两侧曾经是花团簇拥的热闹景象,而如今,樱花已然凋谢,海棠也悄然沉默,桃李却结出了新果。这正应了那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暮春时节,绿肥红瘦,一春的花事,开到荼蘼,就是这一季的尾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还好,园子里的许多绿植展现出勃勃生机。绣球正贪婪地吮吸着春雨的滋润,花苞似点点繁星,在绿叶的衬托下,在枝头招摇生姿。此时的小草小花,静静地从枝头铺展开来,无声无息,却又满地温柔,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锦绣与浪漫。往昔“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热闹,已然成为旧梦。此刻,风一吹过,吹动的是一片随风摇曳的叶影。而我们,也在这不知不觉中,走进了春的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茶馆,抬眼看向时钟,恰好三点整。远远便瞧见朋友已在大堂等候,我快步上前,与他握手问好。虽是初次见面,可在心里,我们却似久别重逢的故友。他略显消瘦,却周身充盈着一种让人信赖的沉稳气质,我们相见甚欢,丝毫没有疏离之感,自然而然地便熟络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落座于河边茶桌,细雨霏霏,水流潺潺,环境优美,卡座舒适。他点了茶点和干果,还从挎包里拿出几样小零食,这位细心体贴的大哥,惦记着雨天风凉,特意与我交换了座位。交谈中得知,为了寻得这称心如意的安静之地,上午他还特意前来查看环境,这份用心与周到,让我感动不已。</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与他相识于文字,相知于美篇。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文字的输出之处,亦是能量的汇聚之地。他的作品流畅生动,没有华丽雕琢的辞藻,简洁明快,正是我钟爱的文风。通过阅读他的文字,我了解到他从一个小知青,凭借自身的智慧与努力,保持冷静与清醒,步步为营,最终走上运筹帷幄的领导岗位,承担起开创性的责任。我始终相信,一切真正的友谊都并非刻意求得。人与人之间似乎有一种奇妙的直觉,在最初的交往与谈话中,很快便能感知彼此是否三观相投。当两人心性相近时,那种默契与美好,便会化作一股暖暖的友情,在彼此心底缓缓流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落座后我们畅谈着年轻时的趣事,交谈中惊喜地发现,我们竟有着诸多共同点,比如对读书的酷爱。他说,自己对阅读的喜爱,得益于一位恩师。下乡前恩师叮嘱他“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此后,每天白天下地干活,晚饭后或是下雨天,他都会骑上几公里自行车,到老师家看书。骑行路上,微风轻拂,带来田野泥土与新叶混合的清新气息,令人神清气爽。日复一日的阅读,让他的思绪格外灵动,无论是文字中的深邃意境,还是数字里的奇妙奥秘,他往往都能心领神会。他感慨地说,那些读书的日子,让他对“读书不觉春深,实乃人生至乐”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也正因如此,只读了一年初中的他,工作后不仅完成了电大学业,还取得了南大函授本科的学位证书,这份毅力与坚持,实在令我钦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的他,卸下了肩上的重担,回归家庭,含饴弄孙,喝茶写字,从容自在。男人的深度,彰显在人生的阅历中,体现在胸怀的宽广上,是进则兼济天下,退则归隐田园的淡薄。与他交谈,我深切感受到他饱读诗书的底蕴。他谦称因工作性质所需,自己需对各行各业都懂一些,不过是些“皮毛而已”。然而,从言谈中,我分明能感觉到他知识面的宽泛,那是我难以企及的高度。我愈发意识到,被文字浸养过的人,自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尘烟匆匆,素心悠悠,有些感觉,只需在静谧中滋生。我偏爱明亮日子里的小情绪、小烟火、小智慧,在与他的交流中,高低立现,却也让我收获颇丰。</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我识得几个字起,母亲便常对我说:“也许有些书读来当下没什么用处,但是读书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亦是人生门槛最低的高贵。你生在农村,眼睛到不了的地方,书中的文字可以抵达,读书的痕迹会潜藏在你的气质和谈吐里,长大了你就明白了。”那些话语,是在昏黄的煤油灯下,母亲纳着鞋底,我翻阅着小人书时,母亲对我的谆谆教诲。我本是农村长大的孩子,生性愚笨,自小不爱动脑子,或许是因为内心的敏感,我渐渐喜欢上了阅读。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书籍无疑是精神上的奢侈品,而在清贫的生活荒野里,我们紧紧抓住了它们,成为我们通向另一个世界的指路明灯。</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同频的人共振,时光总是飞逝如电。看看表,已五点多了,我们相约闲暇时再聚。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不禁想起这个春天,想起遇到的人和事。我们生命中遇见的人,有的或许只是擦肩而过的过客,有的会短暂停留,而有的则可能从此走进我们的生活。正是这些不断的相遇相识,推动着我们去体验生命中丰富多彩的情感。生命里所有的相逢,皆是一场恩泽,都值得我们以真心相待。从北京到江南,两千多公里的距离,从熟悉的家来到陌生的城市,却因有缘相遇,一切都变得亲切而温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