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建水,︐25云南行碎片之五

冰火两重天

<p class="ql-block">建水县隶属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古称步头,也叫巴甸。唐元和年间(806—820年),南诏国在此筑“惠历”城,距今有1200余年建城史,“惠历”汉语译为“建水”。自元代以来为滇南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兴盛达7个世纪之久。明代称临安府,清乾隆年间改建水州为建水县。</p> <p class="ql-block">建水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现存千余处文化遗迹,包括7个国家级文保单位(如朝阳楼、朱家花园、双龙桥等)。朝阳楼建于明洪武年间,比北京天安门早28年,被誉为“西南小天安门”。这里还是多民族聚居地,传统市井生活与古建交融,融合了历史厚重与烟火气息,被称为“活着的古城”。</p> <p class="ql-block">团山古民居是建水的另一大看点。团山村是一个典型的滇南汉族移民村,始祖张福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饶州府贸易入滇,先居于建水城西门外,后三迁择里,定居团山。在6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张氏族人遵“百忍”家训为安身立命之本,家风良好,子孙好学上进,文武人才众多。至清末,张氏族人积极参与个旧锡矿开发,挣得巨额钱财,皆回乡建盖豪宅,光耀门庭。现存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15座,寨门3座,寺庙3坐,宗祠1座,祖茔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其形制规整,建筑精美,工艺精湛,具有滇南民居建筑典型特征,代表了云南地方本土建筑发展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建水近年来名声鹊起,除厚重历史及人文资源外,重新开通的小火车功不可没。小火车的历史可追溯至1915年中国首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的建设。原为运送锡矿资源的寸轨(轨距600毫米),1936年全线通车。1960年代因运力不足改轨为米轨(1000毫米),曾于2003年全面停运,2015年起作为旅游专线复兴,现已成为滇越铁路工业遗产的活态展示。‌‌</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是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因科举乡试、会试而得名。桥身由青石砌筑而成,桥面则由“文星阁”主楼阁和次楼阁覆盖,一高二低、两横三纵,主次分明,桥阁浑然一体。</p> <p class="ql-block">总之,建水是个旅行富矿,值得住下来细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