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贵义》篇品读(七)

游心斋主张笃龙

<p class="ql-block">之十六</p><p class="ql-block"> 子墨子曰:"世俗之君子,视义士不若负粟者。今有人于此,负粟息于路侧,欲起而不能,君子见之,无长少贵贱,必起之。何故也?曰:义也。今为义之君子,奉承先王之道以语之,纵不说而行,又从而非毁之。则是世俗之君子之视义士也,不若视负粟者也。"</p><p class="ql-block"> 墨子说:"世俗的君子看待义士还不如看待一个背粮食的人。现在如果这里有一个人,背着粮食在路边休息,想起来却起不来了,君子看见了,无论老少贵贱,都必定会帮他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呢?回答说:这是义。现在那些行义的君子,奉行传承先王的道义并告诉世俗的君子,世俗的君子纵然不高兴去实行也就罢了,却又去非议诋毁义士。这就是世俗的君子看待义士还不如看待一个背粮食的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实,俗气谁也摆脱不了,大到君王,也是很实际,背粮食的人就像人的物质需求,谁又能抵挡住物质的诱惑呢?义士就像精神财富,当物质财富得不到满足的时候,谁又能顾得享受精神财富带来的愉悦。所以对待义士,就像践行道义一样,俗人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行道义那是圣贤的事。饿着肚子讲道义肯定不现实。反过来说,不能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温饱思淫欲,要妥善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在解决好物质需求的同时也绝不能忽视精神需求,否则就是一条腿走路,也不能长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