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太行山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地理标志,自古便是诗人寄托豪情与感慨的地方。晨雾未散时,我们便驱车进入太行山脉,一侧是削壁入云,一侧是悬崖万丈。一路盘山而上,在宝泉观景台上,遇到了山与水的激情相拥,碧绿的湖水如丝绸一般裹住巍峨嶙峋的山骨,当峭壁的冷峻沉入湖水的温柔,才懂大美二字,原是天地最磅礴的情书。</p><p class="ql-block"> 2025.4.18进入太行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百里太行如一卷徐徐展开的青铜长卷。崖壁上的石英岩在阳光下折射出冷冽的银光,那是上古冰川用十万年时间雕琢的勋章。断裂带形成的千仞绝壁间,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将岩石折叠成层层叠叠的史书,每一道褶皱都在讲述沧海桑田的壮烈。</p> <p class="ql-block">太行十六拐,大垴十八盘,挂壁公路凿穿岩体,如银蛇缠绕山,人工奇迹与自然伟力在此碰撞出惊心动魄的美学。红豆杉大峡谷带着车轮在音乐公路上演奏着欢快的旋律,虹霓村的大红袍花椒散发着独特的味道,崖柏从岩缝中斜刺而出,针叶在罡风中奏响苍劲的乐章。春日的连翘花海漫过梯田,金浪翻涌处,山民的锄头正翻开新的农耕史诗。</p> <p class="ql-block">【夜游太行山·石板岩小镇】</p><p class="ql-block">夕阳给山峦披上金色霞衣时🌄我们偶遇一个干净雅致的院子,全家人被大山里的这片小清新吸引,决定住在这曲径通幽四面环山的小院里。二楼窗外山峰嶙峋,三楼露台上阳光的余温尚存,一楼餐厅新采摘的槐花还散发着淡淡的的清香,不一会槐花炒鸡蛋就端上了餐桌。那些曾在诗里读到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烟里”就这样真实的浮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当峭壁披上夜色,千年石镇才真正醒来,本以为巍峨的太行在夜晚只有沉默的苍茫,却在峡谷的缝隙里遇见一座不眠的山中桃源。抬头是亿万年的沉积岩星空,俯首是灯笼🏮摇曳的石板长街,崖壁客栈和酒店亮起五彩的霓虹,像嵌在山体里的琥珀。各色美食小吃一点不逊色城市的味道,恍惚间又回到了城市的烟火夜市🌇赶紧转头回看那些白天被惊叹的险峰奇石⛰️此刻都成了灯火中的剪影剧场,而石板岩,正是被上帝打翻的调色盘泼洒在了南太行的褶皱里🎨</p> <p class="ql-block"> 太行山脊如苍龙盘踞中原,嶙峋山体上凿出的天路在云间若隐若现。最险要的十六拐如银蛇盘山,七十二道急转弯将花岗岩山体切割成锯齿状;十八盘路段直上直下的坡度令引擎嘶吼,每个回头弯都悬着千仞绝壁,后视镜里瞥见的不是来路,而是深渊。老爸老妈也抓紧了安全带,副驾驶的妹夫也在不停的给唐先生领航,很多单行的山路都需要记住错车的位置,只有我和妹妹在欣赏这难得的风景,还真是行路难呀。</p><p class="ql-block"> 不禁感慨 当年筑路工在鹰隼筑巢的绝壁上悬索作业,劈开十亿年岩层,钢钎凿出的火星是否可以照亮整片山谷。如今轮胎碾过嵌着石英碎屑的沥青路面,依稀能触到当年铁锤砸落的震颤——这条用血汗浇筑的“太行天路”,每个弯道都在讲述人类如何以钢筋铁骨驯服莽莽群山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金灯寺石窟——(山门外牌匾简介)</p><p class="ql-block">金灯寺,坐落在山西长治平顺县玉峡关镇背泉村东,林虑山巅一处天然石崖里。始凿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7年),明弘治一万历年间(1506-1620年)进行扩建。石窟依崖设置,自东向西长条形平面布局,一进七院,占地面积2000余平米。现存大小石窟17个,雕像281尊,浮雕像1200余尊,雕像高0.33-3米,浮雕像高15-20厘米。最大石窟水陆殿,面积约100平方米,窟内地面凿为池沼,沼上架“田”字石桥,佛台和藻井四周 立雕像石佛30余尊,浮雕壁画79幅。寺院内有关帝殿、钟鼓楼、丈八佛殿、延寿殿、聚仙楼等木构建筑20余问。附属文物有明清碑碣40余通、佛塔47座。金灯寺石窟为全国最大的明代石窟群,规模宏大,雕造精美,是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尾声华章之作。</p><p class="ql-block">石窟中的佛、菩萨、金刚、天王、罗汉等以佛教中的人物为主,形体秀美,装饰富丽,承唐、宋圆润风格之遗风,独具明代俊俏娴静的特色,具有极高的文物艺术价值。1965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票20。</p> <p class="ql-block">这次旅程在父母古稀的年轮上又刻上了18天,这18天的旅程也是岁月赠予我们的礼物🎁。最让我们欣慰的是虽然父母的背影已经不在挺拔健硕,但步伐依然稳健从容,对山水的热爱和眷恋依然充满着浓浓的期待和热情。父亲渊博的知识储备也在路上开启行走的课堂模式,地理、历史、政治一直在耳边环绕。山河为卷,父爱做注。“原来不是我们带你们看世界,而是你们让我们重新发现世界的活力和美好。岁月会风化岩石,但共同走过的路,和共同的记忆终将成为家族记忆匣中最温暖的时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