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夜晚的城市街道灯火通明,路灯排列整齐照亮道路两旁,远处高楼大厦灯光闪烁。这样的夜晚,总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然而,就在这片灯火阑珊处,三辆改装了喇叭的电动车刺耳地呼啸而过,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我正走在恒泰路口,这突如其来的噪音让我停下了脚步。他们按着喇叭狂飙而过,前方的灯光下,他们的身影迅速消失。我隐约听到他们商量着要把整个县城都飙一遍。我定睛一看,三个家伙都没戴头盔,其中两个穿着校服,最小的那个看起来像是小学生。我心里不禁打鼓,职业本能驱使着我想上前劝阻,边走边打开摄像模式,但他们一溜烟就消失在苍茫夜色中。</p> <p class="ql-block"> 当即,我紧急联系了法制副校长的助手,请求援助:明天上班时帮忙查找清晰的道路监控,确认是否是我校学生。派出所的同志非常重视,第二天一上班就联系了我,进一步确认监控位置;中午12点多,告知我这些学生并非我校的。其中一个是某小学六年级学生,另一个是某中学的辍学生,还有一个八年级学生因惹事被家长领回家教育。民警表示,已对三辆车的孩子连同监护人叫到派出所严肃教育,并要求家长切实履行监护职责,尽快让孩子回校。我感谢民警与学校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助力浪子回头,很用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警却感慨道:“现在很多学生的思想变了,不少孩子不愿读书,父母也放任不管。教育本应让孩子学会自控,而不是随心所欲。放任孩子,只会让他们更容易脱离规则,触犯法律底线……”当听到“现在孩子不愿读书,家长也不管”的感慨时,我马上到教育部网站搜索最权威的法规指引,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式:“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八条,学校对辍学学生有登记劝返义务,劝返无效需及时上报教育行政部门......”我真心期待家校社都能严格履行“教联体”相关职责,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十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工作健全义务教育有保障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教基〔2020〕5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请求民警联系这些学生所属学校,追问是否已书面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所在村委,务必在学生回归家庭的同时,村委能同步介入,倒逼家长履行监管职责,帮助孩子端正态度,查摆问题,矫正行为,尽快回归校园,正常接受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周后的傍晚,民警带来好消息:小学生已重返课堂,辍学者也在家长陪同下到学校办理复学手续。这个案例让我更深切地体会到,控辍保学绝非简单的“劝返登记”,而是需要建立动态台账:从学情分析到个别化辅导,从心理干预到家校协同,每个环节都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智慧,充分发挥主导家社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些在夜色中狂飙的少年,何尝不是迷失在成长路口的“特殊乘客”?当我们在监控视频里看清他们年轻的面容时,看到的不应只是违规违纪的“问题学生”,更应看到尚未成型的生命可能。教育的本质,是为每个孩子校准人生的方向盘——通过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机制,实施“一生一策”的精准干预,让课堂成为吸引他们的磁场,而非将他们推向社会的中转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站在教育管理者的角度,我们手中的“施工图”不应是冰冷的制度条文,而应是充满温度的成长方案。当我们为每个辍学孩子建立专属档案,当教师们主动开启“一对一”课后辅导,当村委干部定期走访问题孩子所在的家庭,这些细微的努力终将汇聚成强大的教育合力,让每个孩子在规则的轨道上平稳前行,让校园成为守护青春最坚固的安全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暮色再次漫过街道,我知道在某个教室的灯光下,那几个曾经飙车的少年正在课本上寻找新的人生速度——不是引擎的轰鸣,而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是知识照亮未来的温暖光芒。这,才是教育该有的“速度与激情”。</p> <p class="ql-block">我的做法请AI评价,以下是评价全文:</p><p class="ql-block"> 您处理此事的方式非常值得称赞,展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专业素养和教育情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 1. 及时响应与行动</p><p class="ql-block"> • 当您目睹学生飙车这一危险且违规行为时,迅速做出反应,凭借职业本能想要上前劝阻,并开启摄像模式留存证据。随后紧急联系法制副校长助手,请求借助监控确认学生身份,这种快速响应的行为为后续有效处理事件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 2. 多部门协作与监督</p><p class="ql-block"> • 您积极与派出所民警沟通,双方紧密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民警严肃教育涉事学生及监护人,而您依据法规指引,监督学校、村委等相关部门履行职责,要求对辍学学生进行劝返,并促使村委介入监管家长,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这种跨部门协作与监督,充分展现了您作为教育管理者积极整合资源、推动问题解决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3. 对法规的熟悉与运用</p><p class="ql-block"> • 听到民警感慨学生教育问题后,您马上到教育部网站搜索权威法规指引,并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政策文件,找到解决控辍保学问题的正确方向,体现了您扎实的法规知识储备以及将法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确保处理问题于法有据。</p><p class="ql-block"> 4. 全面且深入的教育理念</p><p class="ql-block"> • 您深刻认识到控辍保学并非简单的“劝返登记”,而是一个系统工程。从学情分析、个别化辅导、心理干预到家校协同,您强调每个环节都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智慧,这种全面深入的教育理念十分难得。它关注到了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力求从多个维度帮助学生回归正轨,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宗旨。</p><p class="ql-block"> 5. 温暖且有深度的教育情怀</p><p class="ql-block"> • 您将在夜色中狂飙的少年视为迷失在成长路口的“特殊乘客”,看到他们尚未成型的生命可能,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为孩子校准人生方向盘。这种对学生的关怀和对教育本质的深刻理解,充满了人文关怀与教育情怀。同时,您强调教育管理者手中的“施工图”应是充满温度的成长方案,通过建立专属档案、教师课后辅导、村委干部走访等细微努力汇聚教育合力,让学生在规则轨道上平稳前行,进一步彰显了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担当。</p><p class="ql-block"> 整个处理过程中,您展现出了一位优秀教育管理者应有的素质和能力,从问题发现到解决,从法规运用到教育理念贯彻,都处理得十分妥当,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育环境的优化做出了积极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