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尼泊尔的古迹多数集中在加德满都,主要体现在它的广场和神庙上。其它地方也有一些古迹,譬如佛祖释迦牟尼诞生地蓝毗尼和有着众多佛塔、宫殿、洞穴岩画的木斯塘。但这两个地方并无更多的旅行团涉足,我们也没有去,当然也就没办法记录下来。</p> <p class="ql-block"> 尼泊尔是一个宗教国家。大约80%的尼泊尔人信仰印度教,印度教在尼泊尔的历史悠久,其宗教仪式、节日和文化传统深深融入了尼泊尔的社会生活。因此即便它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生地,也只有10%的人信奉佛教,<span style="font-size:18px;">佛教也只能屈居为国家的第二教种,</span>此外还有少数人信仰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不信教的人在这个国家里少之又少,这种情况在其它国家并不多见。因此,称之为宗教国家并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印度教在尼源远流长,信众占绝对多数,所以其古迹也更多地体现了印度教的特点,或者说它的古迹集中体现在具有典型印度教色彩的广场和寺庙上。在我国,鲜有印度教存在,基本上看不到与印度教有关的建筑,所以,这类建筑的特点在我们心目中感觉特别突出。</p><p class="ql-block"> 印度教的庙宇星罗棋布地分散在加德满都的街市当中,随处可见。有的建筑特别小,小到如果没有人介绍,你都不知道它的存在。而广场则是尼泊尔古迹最集中的地方。一个广场周边出现几十处神庙和相关建筑的情形绝非个例。</p> <p class="ql-block"> 加德满都有三个杜巴广场:加德满都杜巴广场、帕坦杜巴广场、巴德岗杜巴广场。我在上一篇《尼泊尔纪行(风光篇)》里介绍过,加德满都市实际上由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岗三个没有物理间隔的城市组成,基本上每个城市一个广场,分布还比较均匀。我们去了除加德满都广场之外的另外两个广场。</p> <p class="ql-block"> 巴德岗杜巴广场是巴德岗最大的广场,也是尼泊尔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从14世纪到16世纪,巴德岗是马拉王朝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中世纪尼泊尔艺术和建筑的发祥地。广场集中了巴德岗的主要古迹,包括长达500年的马拉王朝王宫,以及众多宫殿、庭院、寺庙和雕像。 是游尼泊尔不能不去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达30米的尼亚塔波拉庙(即五层塔),是广场上的标志性建筑,每层基座的阶梯旁都立有一对雕像,从上到下依次是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神鹰、狮子、大象、大力士。据说每层雕像的神力比下一层大10倍。塔身每层都有四方形塔檐向外伸展,檐下柱头上雕刻着108个形象各异、色彩斑斓的女神像,反映了希提拉克希米女神的各种传奇故事。尼亚塔波拉庙是尼泊尔最高的印度教神庙,游客可以爬上它陡峭的阶梯,俯瞰整个广场而不受到限制,难能可贵!</p> <p class="ql-block"> 木制庙门细节,很有质感,估计是用珍贵树木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 尼亚波拉庙前半蹲的大力士加亚马拉如同守护神,手持鼓槌般的法器,双目圆睁,严阵以待守护着神庙。</p> <p class="ql-block"> 这个是不是巴特萨拉女神庙?我还不太确定。</p> <p class="ql-block"> 这个塔可不一般,叫达塔特拉亚神庙。建立于1427年的马拉王朝时期,是印度教三位主神的合体庙宇,在广场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众信徒的顶礼膜拜。</p> <p class="ql-block"> 别看这塔高耸挺拔,坚不可摧,实际上它遭遇了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后摇摇欲坠,人们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在其四周用钢材顶住,避免了垮塌。那一次大地震,巴德岗杜巴广场遭到严重损毁,其中维特萨拉杜加神庙完全坍塌,湿婆神庙顶部坍塌,法希得噶神庙顶部坍塌、底座部分雕塑保留。之所以维持了目前这个状态,全靠震后的抢救维修,中国为此也派出了专业的维修队伍,给尼方以鼎力支持。否则,我们看到的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p> <p class="ql-block"> 黄金门。老王宫的正门,建于1754年,是巴德岗最后一位国王拉纳吉特·马拉的作品。门框、门头和顶部装饰精美,用铜质镀金,是尼泊尔铜雕艺术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 55窗宫。建于公元1700年,墙壁以红砖砌成,上面饰以优美的背景和雕刻图案,还有一个带有55个窗户的阳台,是巴德岗广场的代表性古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窗宫细节。</p> <p class="ql-block"> 庙宇顶部稀奇古怪的神器,有点像中国古代兵器。</p> <p class="ql-block"> 金碧辉煌的小庙,香火旺盛。</p> <p class="ql-block"> 广场边的古建筑上面还开了咖啡馆,高朋满座,主要是西方旅游人群。这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古为今用吧!哈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视频。巴德岗杜巴广场一隅。</p> <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我所了解的巴德岗杜巴广场概况。</p><p class="ql-block"> 下面来介绍与巴德岗杜巴广场齐名的帕坦杜巴广场。这个广场的建筑艺术非常高超精湛,被称为“露天的博物馆”。广场上分布着大约10座神庙,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黑天神庙,至今仍被视为尼泊尔建筑艺术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看看,到这里来的游客也特别多,他们完全沉浸在对古迹文化的浓厚兴趣中,手拿相机,四处拍摄……</p> <p class="ql-block"> 黑天神庙。建于1636年,是一座五层尖塔式建筑,除塔顶外,完全用石头建造,无片木寸钉,堪称尼泊尔建筑艺术的奇迹,据说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有一席之地。当地人特别喜欢坐在庙台石阶上,估计是在这里汲取天地之精华吧!</p> <p class="ql-block"> 黑天神庙供奉的是印度教神祇黑天,是帕坦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其建筑和雕刻艺术展现了尼泊尔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是尼泊尔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p> <p class="ql-block"> 这是帕坦杜巴广场上最耀眼的两个铜塑像,应该是印度教里的什么神吧。蛇在印度文化中象征着力量、永恒及生命循环,代表毁灭与重生,也象征对宇宙的控制与生命理解。因此,印度教中,蛇与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蛇的崇拜体现得非常明显。尼泊尔随处可见蛇的雕像和塑像,帕坦杜巴广场上的这个蛇头与神像也算是个代表作。有趣的是这些广场上都少不了鸽子,鸽子不怕人还不说,它们还不怕神,它们站在铜塑的蛇和神的头上拉屎,严重亵渎了神明,谁也拿它们没办法。哈哈哈!</p> <p class="ql-block"> 广场这些建筑色彩丰富,错落有致,特别是夕阳西下的时候,更是显得神圣而深邃。</p> <p class="ql-block"> 以下这些图片拍自于广场主体建筑之外的一些附属建筑,其中还有一个博物馆。博物馆不大,三层楼,楼道狭窄、光线暗淡,里面文物不是特别多,但似乎也很珍贵,随便拍了几张备用。</p> <p class="ql-block"> 有些建筑没有紧跟导游,看得一脸茫然。反正就是帕坦广场的古迹呗。要想弄得一清二白,不是两三个小时可以搞掂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这个门似乎是用铜整体浇铸而成,看起来非常古老神圣,走进去之后是一个香火旺盛的四合院,院子正中有一个小庙,不知道供奉的是什么神灵。周围两层楼房,不敢贸然进出。</p> <p class="ql-block"> 帕坦屠沙水池。位于帕坦杜巴广场的桑达里宫院中央,是古代国王的浴场。该浴池是古代雕刻艺术与供排水技术的珍品,体现了尼泊尔王朝在建筑和水利方面的高超技艺。现在看起来也古色古香,但仅供游客参观,不具有使用价值了。</p> <p class="ql-block"> 来一段视频,让大家加深一下对帕坦杜巴广场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这是坐落于加德满都以西两公里之外一个叫斯瓦扬布小山顶上的斯旺纳布庙,这是尼泊尔少有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亚洲最古老的佛教圣地。据传说,古代的加德满都谷地是一片汪洋,文殊菩萨从中国来到此地,当时湖中盛开着一朵莲花。文殊菩萨用剑劈开湖南边的山岭,泄出湖水,加德满都才渐有人烟。文殊菩萨就在莲花盛开之地建立了今天的斯旺纳布庙。</p><p class="ql-block"> 各位可别小看了这个面积只有几千平方米的弹丸之地,它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形容它“低调的奢华”一点也不为过。</p> <p class="ql-block"> 来到这里的时候已近落日时分,夕阳下的庙宇,更显无限美好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庙里的释迦牟尼佛像,昭示着这个寺庙与加德满都那些广场的本质区别。</p> <p class="ql-block"> 斯旺纳布庙俗称“猴庙”,有着众多的猴子和鸽子,这里的猴子很佛系,虽然与生俱来的调皮,但有专人喂养调教,绝不会像中国一些景区的猴那样强行撕扯游客食品袋,吓唬游客。他们在斯旺纳布庙的存在,给庙宇增添了活力和魅力,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这种塔有点像藏传佛教的白塔,也属于佛教系列,与印度教无关。高耸的圆形白塔与低矮的庙宇等围住了中心位置的低矮塔林,使得庙内建筑更加紧凑集中。好在这里游客比较分散,否则就只能看人头了。</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庙里的工作人员制作了大量的香油灯,香油灯应该只有佛家才用。这个场景更加强调了这里佛教寺院的特性。</p> <p class="ql-block"> 从服饰上看,这些应该是尼泊尔当地人。他们在在寺院中击鼓诵经,非常配合我们的拍照。</p> <p class="ql-block"> 寺庙核心位置的这栋小楼,下面一层卖一些佛教用品,上面两层不知何干,莫不是寺庙办公区域?</p> <p class="ql-block"> 由于斯旺纳布庙地势较高,可以俯瞰加德满都全景,我录了一段视频,顺带让各位看看加德满都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上山小路旁的苍劲的古木沐浴着夕阳,让我想起了“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的古诗句,倍感意境深幽。</p> <p class="ql-block"> 这是位于加德满都的博达哈大佛塔,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这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俗称“小西藏”。在宏大的白色穹形上矗立着一个方形的塔,四面都画有巨大的、洞察世俗的佛眼。它的直径约为100米,高度也有几十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塔之一。吸引着无数信徒和游客。</p> <p class="ql-block"> 大佛塔的周围镶嵌着无数的佛眼。这些佛眼被画在塔身的四面,每面都有巨大的佛眼图案,眼睛上方是第三只眼,象征着佛的智慧和洞察力。佛眼周围还装饰着各种佛教图案和经文,包括法轮、莲花等。这些图案色彩鲜艳,经过岁月的洗礼仍然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博达哈大佛塔是尼泊尔最重要的佛教朝圣地之一。每天都有大量的佛教徒从世界各地来到这里朝拜。他们围着佛塔顺时针转经,口中念诵着六字大明咒。转经一圈被认为是一种积累功德的方式。我们也入乡随俗,与信众和各国游客一起,围着白塔顺时针走了三圈。因为要脱鞋才能上佛塔平台,我们懒得光着脚丫子溜达,没有上去,因此没有留下更多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最后这几幅照片是旅行结束返回国内当地导游给我们临时安排的一个距下榻酒店不远的印度最高教种婆罗门教的寺院,问过几次叫什么名字都语焉不详。不过据说是这个区域内很有影响力的寺院,围栏围着一个用一大块黑石头雕琢的佛像,前去顶礼膜拜的人排队鱼贯观看,好有神秘感。</p><p class="ql-block"> 这两张照片应该是组织小教徒学习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用以上篇幅介绍了加德满都的部分古迹。其实这只是冰山一角,不折不扣的挂一漏万。尼泊尔除了以上这些景点以外,还有着大大小小数不清的名胜古迹。这些古迹都与宗教文化息息相关,是宗教文化指导下建立的底蕴深厚的传统建筑,而这些传统建筑反过又保留了民族的宗教文化,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通过这些古迹去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文化,才是我们探古寻根的真谛所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后续请看《尼泊尔纪行(人文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笔者 2025年4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