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山西的西部,有这么一座小城,鲜有游客但却拥有着非常多的荣誉,它是世界酒都,有着6000多年的酿造史、早在1500多年前就因白酒而闻名天下。早在公元前594年这里就开始置县,1700年前这里开始进入州府史。如此厚重的底蕴让这里依然保留着丰富的古代遗存。</p><p class="ql-block"> 一下火车,耳边就响起了地道的汾阳话,仿佛置身于电影场景中。正如贾樟柯在《贾想》中所写:“每一个行走的生命个体都能带给我们一份真挚的感动。”随后行走在汾阳的大街小巷,每一个匆匆的行人都仿佛在电影中定格了下来。</p><p class="ql-block"> 出站后,我坐上免费的车站专线公交车。司机以极慢的速度在汾酒大道上滑行着。说起汾阳,可不能不提到汾酒。我不爱喝白酒,我受不了白酒的味道,但作为山西人,对汾酒还是非常了解的,可以说汾酒就是山西的名片。路上经过了一个大牌坊,写着 “杏花村”。嚯!这是 “牧童遥指” 的那个 “杏花村” 吗?后来我上网搜了一下,原来中国的杏花村多如波兰的教堂,至少十多个 “杏花村” 正在争夺此 “杏花村” 的名号。不过根据缪钺所著的《杜牧年谱》,发现杜牧并没有去过汾阳的迹象。真可惜,不知道如果让杜牧喝了这53度的老白汾酒,他会写出怎样疯癫的诗词。</p><p class="ql-block"> 但我这次来汾阳却不是为了汾酒,而是为了一个男人——贾樟柯。贾樟柯,汾阳小子,1970年生人,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将摄影机对准家乡汾阳,和汾阳的一群非专业演员,用《小武》、《站台》、《任逍遥》等数部山西方言电影,记录了八、九十年代那个变化巨大的中国。他电影里的人们在汾阳欢笑恸哭、热爱痛恨、出走回归,使这个三晋县城成为一代人的精神故乡。在来之前,我也看了一些关于汾阳景点的攻略和视频,感觉汾阳是一个很有怀旧韵味的地方,<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想在汾阳,寻找贾樟柯的电影足迹做一个</span>citywalk。路线:文峰塔-南薰楼-四牌楼东-关帝庙-豆腐巷-基督教堂-西关社区。</p> <p class="ql-block"> 我几乎看过贾樟柯导演的所有作品,许多电影的剧情已经记不清了,比如《站台》,当时是看的vcd碟片,我只能回忆起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那种朦胧的感觉。记得看完《站台》后我非常震惊,没想到中国电影还能这样拍,粗砺的影像,土味的对白,直击人心的故事,和我80年代后期在北方小县城求学生活的场景极其类似,就好像在拍摄我们真实的生活。可以说《站台》是70后生活的一个缩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此我成了贾樟柯的死忠脑残粉。电影</span>《小武》的剧情也已经忘光了,只记得小武似乎永远游荡在街头,像一个流浪者。<span style="font-size:18px;">汾阳,一直成了我想要来的朝拜之地。</span>后来看了《山峡好人》、《任逍遥》、《二十四城记》、《世界》等,近几年也看了《山河故人》、《江湖儿女》、《天注定》,贾导的电影总是透露出浓浓的乡愁,令人回味无穷。今年他还推出来新片《风流一代》,我是在网上提前看的盗版,心里总觉得欠贾导一张电影票。</p><p class="ql-block"> 经过30分钟,公交车终于停到了终点站,下车抬头一看,站牌对面便是我提前预定的酒店。但看了一下时间,已是下午13点20,有些饥肠辘辘,于是决定吃完饭再去办理住宿。过了马路,酒店楼下就是一个叫“汾胖功夫猫耳朵”的餐馆,看着人还不少,想着不错,于是就走了进去。</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次贾樟柯和董宇辉做山西旅游产品做直播,贾樟柯说要让我点菜的话,会是一碗面。面是山西人最丰富的食物。有小麦面、高粱面、荞面、豆面、莜面……做法更多,猫耳朵、揪片儿、剔尖儿……我们吃不腻,看着每天都端起一碗面,其实都在变,不枯燥。我们家自己做饭,换着花样做,你来的话,我会请你吃荞面饸饹、莜面栲栳栳、莜面窝窝,还有揪片儿。</p> <p class="ql-block"> 酒店休息了一会儿,我们便打车前往第一个打卡地---文峰塔。出租车司机是一个梳着一个怪异发型的年轻人,汽车里放着一首快歌dj,不像有些话痨的出租司机一样一路无语,直到快到目的地,才操着浓重的晋中方言告诉我到了,从哪里进去参观,当时我其实真想问他一句,“你认识贾樟柯吗?”</p><p class="ql-block"> 进入文湖景区,远远就望见这座高耸入云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汾阳地标建筑文峰</span>塔。文峰塔也被称为建昌塔,始建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也有说法认为它建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文峰塔是一座八角十三层的楼阁式砖塔,采用青砖建造,塔檐部分采用了仿木结构的砖雕装饰。据说塔内为空筒式构造,各层塔室之间通过转折回廊式的阶梯塔道相连。第一层南面设有石券圆拱门,门内塑有观音像,从第二层开始,依次塑有鼠、牛、虎等十二生肖像。<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于塔身倾斜,</span>目前文峰塔正在进行修缮,周边广场有高高的挡板遮挡,暂时不对游客开放。只能在旁边的魁星楼上远眺塔身。<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电影《山河故人》中,漫天大雪里,年老的赵涛在古塔下跳起了《Go west》的舞蹈。</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旁边似笔架一样的石盘山。</p> <p class="ql-block"> 平静的文峰湖,仿佛就是一汪专为文峰笔而准备的墨池。文峰塔为笔,文湖为砚,石盘山为笔架,这是汾阳的文脉。历史上汾阳也是名人辈出,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宋代政治家、文学家</span>范仲淹,<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span>傅山,<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汉时期著名的将领</span>霍去病,<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朝文学家、哲学家</span>李贽,<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朝思想家、文学家</span>王阳明,以及近代人民作家马烽。</p> <p class="ql-block"> 登上复建的魁星楼,观看文峰塔全貌。目测倾斜情况较为严重。希望文峰塔能够顺利修复,重现昔日的雄伟姿态。</p> <p class="ql-block">修建中的文湖景区</p> <p class="ql-block"> 绕塔一周,我终于找到了《山河故人》中赵涛在雪中跳舞的场景。那段舞蹈真的让人感动,我放佛耳边又响起了《go west》的音乐。那一刻,我双目潮湿,心中涌起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仿佛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情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河是故人,相看两不厌;愿故人如山河,长久得相见。</span></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电影里的赵涛,这漫长的一生,我们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但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年老了我们只能孤独起舞,缅怀时光。陈慧琳有一首歌唱到:谈恋爱不如跳舞,用这个方式相处,没有人觉得孤独。</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文庙和山西省作协副主席张明旺题写的“山西省作协汾州府文庙创作基地”</p> <p class="ql-block"> 文湖广场两座清代石碑,有隔离栏相隔,不知记载何事?</p> <p class="ql-block"> 新建的汾阳王府也是文湖景区的一部分。汾阳王是唐朝中兴名将郭子仪的封号,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平定安史之乱和忠勇谦逊的品格著称。762年,郭子仪因平定河东兵变被封为汾阳郡王,此“汾阳”指唐代新绛县一带的汾河流域,与今山西汾阳市无直接关联。后世常误以为他是汾阳县人,实为祖籍太原、生于陕西。史书称其“以一身系天下安危二十年”,功高却谦逊自抑,如《打金枝》中唐代宗对其家族格外宽容。晋剧《打金枝》演绎其子郭暧与升平公主的故事,反映其家族与皇室的特殊关系。</p> <p class="ql-block">主殿为仿唐风格的重檐庑殿顶建筑。</p> <p class="ql-block">店内展柜里展示文物为唐代瓷器,出土位置不详。</p> <p class="ql-block"> 壁画富贵寿考。在民间传说中,郭子仪曾遇仙女赐予“大富贵亦寿考”的祝福,这一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使“富贵寿考”成为人们对神仙眷顾的美好寄托。</p> <p class="ql-block"> 从文湖景区出来乘坐免费的公交在邮政银行站下车,步行大约十几分钟就来到了南熏楼。南薰,取"薰风南来"之意。薰风又称巽风,指吹自东南方的和煦之风,应兆人心和善,万物茂盛。南薰楼建于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增修佛阁,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重修。1993年进行落架重修,将其整体抬高1米,现存为明代遗构。</p> <p class="ql-block"> 南熏楼是《天注定》和《山河故人》的重要取景地。大海从医院逃跑出来,去见姐姐的场景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无奈和挣扎。</p> <p class="ql-block">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p><p class="ql-block">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p><p class="ql-block"> ——《南风歌》(先秦,佚名)</p> <p class="ql-block"> 按照导航指示,很快便抵达了四牌楼东,这里有一座写着“为人民服务”的门头,贾樟柯的剧情长片《站台》中经典一幕,王宏伟饰演的崔明亮背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场景,便是在此拍摄的。这个镜头画面也成为站台的电影海报,而《站台》则是贾樟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印象中我看了该片不下三次,如影评评价的那般,《站台》是小人物的史诗。我当初看《站台》,能很明显看出很多镜头是在平遥县城拍的,而今天发现这里,则是查了相关资料才得知。站在为人民服务对面的巷子中,一时间,有种人生如梦的感觉。而这座牌坊几乎没变,只有后面新建的高楼,提醒着现代化已不可遏止地到来。</p> <p class="ql-block"> 20多年前,崔明亮等人在这里穿梭,20多年过去,巷子里一些建筑已经发生变化,当年的门头后面没有高楼,而如今驻足这里,很容易看到远处现代化的世界了。《站台》里的人们出发后又最终回来,那个年头汾阳县还没有火车,如今,汾阳县变成了汾阳市,城区面积和现代化程度令我赞叹,可惜火车站建设在了杏花村,坐火车还是不方便。</p><p class="ql-block"> 出去,回来,出去,回来。青春如此,人生如此。</p> <p class="ql-block">小武家宴</p> <p class="ql-block"> 沿着南武家巷继续前行不久,就是关帝庙。关帝庙原名关王庙,古称武侯祠,因庙内原有铸铁关羽骑马像一尊,俗称铁马老爷庙,始建于唐贞观元年(627年)。正殿内供奉关圣帝君及王甫、赵累、周仓、关平四员大将。1956年秋,关公铜像运至太原,现铁像存于太原纯阳宫内。</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布局,现存主要建筑有:关帝殿及其偏殿、中殿及左右朵殿、献殿、东西配殿、藏经楼、斋房院、照壁等。中殿为单檐悬山顶、献殿为单檐歇山顶。中殿与献殿采用勾连搭手法相连,前、后殿,由空心卷棚勾连,搭合成为一体。殿顶四周用黄色琉璃兽头滴水镶边,彩色琉璃做殿脊,檐下的拱眼、象眼琉璃饰物,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唐代经幢</p> <p class="ql-block">铁人拉马 </p><p class="ql-block"> 早年,铁马昂首于庙前,铁像均铸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1950年夏,铁人拉马像被人砸碎变卖。2013年在多方捐助下重铸铁人铁马并放置于关帝庙前。</p> <p class="ql-block"> 原<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院的卷棚两侧有</span>大明正德五年(1505年)造<span style="font-size:18px;">铁狮子一对,</span>民国初重修庙院时移置庙门外。该铁狮卷毛、巨眼,张目施爪,形态威猛。1980年原汾阳县文化局将铁狮移置于杏花村镇太符观正殿前。目前关帝庙内存明代琉璃狮一对。</p> <p class="ql-block">北魏佛像石刻</p> <p class="ql-block"> 沿着导航继续前行,来到指挥街,在电影《山河故人》的第一段故事中,春节期间,汾阳市里热闹非凡,街道两旁挂满了红灯笼,人群中锣鼓喧天,还有舞狮表演,赵涛饰演的女主角骑着踏板电动车穿行此街,大声向一个人打着招呼<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往春节文艺汇彩排的场景。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让人感动。</span>在这段剧情中,该场景便拍摄于汾阳城区的指挥街,这里有一座明显的地标性建筑,就是那个中西结合风格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 对比剧照,会发现八九年过去了,但这里变化不大。唯一不同的是,电影中是新春时节,空气清冷,但十分热闹。而我到这里时是暮春的下午,夕阳懒懒的照着古老的街巷,墙上的泥土显得更黄更老,巷子里没什么人,很寂静,只有路口坐着几个老人在晒太阳。这也是现在汾阳城区里为数不多的老区域了,有许多老房子跟我小时候老家县城里情景的相仿,完全可以感受到岁月的斑驳。</p> <p class="ql-block">教堂建于大清宣统三年</p> <p class="ql-block">豆腐巷</p> <p class="ql-block"> 汾阳作为中国厨师之乡,汾阳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每一道菜都充分体现了山西醋香的独特魅力,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早上六点,继续我雷打不动的晨练,从酒店出来走到路口便到了西关社区,电影《小武》中小武与胡玫玫在街头逛街就是取景这里,在这里,小武遇到了转瞬即逝的爱情。<span style="font-size:18px;">能够在汾阳县城找到当初《小武》的取景地已属不易,毕竟该拆的都拆了,汾阳变化很大。</span></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一座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市场了,道路两旁虽然破旧,但依然店铺众多,很多人会来这里采购。小武和胡玫玫站立过的楼梯还在,时间好像遗忘了这片土地,不知什么时候,这里也会随着发展的浪潮消失 ,所以只会看一眼少一眼。由于时间太早,店铺大都没有开门,两家早点摊老板热情的招呼着路过的客人。可能是因为路两侧停满了私家车,与电影《小武》里相比拥挤了不少。</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西关大街更像个农贸市场。临街的小店铺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至于二楼呢,电影里的二楼可是开满了各种歌厅,如今,二楼已是杂草丛生,只剩下寥寥几个仓库。其实,看着龟裂的墙壁、与薄脆饼般的楼梯与天花板,我觉得在这里,无论是在一楼、还是二楼开店,都是件需要勇气的事情。我看到了小武走过的露天楼梯,而且令我惊奇的是,这种一层楼高的天桥,原来不止一座,在这个西关社区里,每隔几十米便会有一座。由于这楼梯看起来十分陈旧,且有些地方被杂物堵住入口,有些地方甚至还标有请勿攀登的指示,我怕有危险,便没登上去看。</p> <p class="ql-block"> 我们拣一处干净的桌子坐下,点了老豆腐、豆浆和油条。对面手机维修店里放着抖音神曲,这条街上再也听不到曾陪伴了小武爱情的《心雨》。</p> <p class="ql-block"> 电影《天注定》大海从医院逃跑,徒步进城去看望姐姐。</p> <p class="ql-block">汾阳烈士陵园主题公园</p> <p class="ql-block">薄一波题写的“汾阳革命烈士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路过汾阳中学,这所中学大名鼎鼎,据介绍创建于1911-1915年,由华北基督教公理会利用“庚子赔款”投资兴建,全称为“山西省私立铭义中学校(国民党教育部备案名称)。1949年与汾阳周边其他中学合并组建为“山西省立汾阳中学”。目前是一所16轨制公立普通高中学校,山西省示范高中。这里走出了著名校友贾樟柯。</p><p class="ql-block"> 贾樟柯曾给母校的学弟学妹写过一句话:汾阳出发、世界归来。所谓“汾阳出发”,就是读书、走路,经风雨、见世面;“世界归来”,就是学成之后回来,建设祖国、建设家乡。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之一。2004年,贾樟柯担任都灵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05年,担任日本山形国际电影节评审。2006年的《三峡好人》获威尼斯电影节的金狮大奖。2015年,贾樟柯获戛纳电影节“金马车奖”,是首位获该奖的华人导演。这样的成绩是汾阳中学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因为是清明假期,学校大门紧闭,没有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 吃过早饭退了酒店,继续乘坐车站免费专线公交车大约30分钟在下庙村站下车前行200米就来到太符观。走近山门,远远地望去,那色彩斑斓的琉璃瓦和绰绰约约的红墙,将我带入古雅清幽的道教圣地。山门由并列的一大两小三组牌坊组成,整体采用四柱三楼三门不出头式牌坊结构,由里外青石踏跺相砌组成基座,厚重的墙体承担了夹柱石的作用,通柱及斗拱之上为悬山式楼顶。外设撇“八”字式照壁立于门侧,与山门组成一种互依互偎的联合结构,精巧而美观。</p> <p class="ql-block"> 太符观是《天注定》中大海在村庙门口射杀村长的场景。那种对权力的反抗和对正义的坚持,让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 山门为四柱三檐砖木牌楼式建筑;砖墙上部外墙嵌黄绿蓝三彩琉璃“二龙戏珠”圆形图案,为明代山西著名琉璃之乡介休匠人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 踏入山门,顿感有一种自我的渺小与无奈,陡增一种对神殿的伟大与敬畏。太符观坐北朝南,主殿昊天玉皇上帝殿,两厢为五岳殿和后土圣母殿。</p> <p class="ql-block">大殿漂亮精巧的琉璃飞檐</p> <p class="ql-block">昊天玉皇殿,门前铁狮子即为关帝庙移来的那对。</p> <p class="ql-block"> 殿前墙上嵚有多块石碑,这块《太符观创建醮壇记》对金承安五年修缮太符观的记载算是目前最早的。</p> <p class="ql-block">竟然还有官员捐资</p> <p class="ql-block">明万历三十四年重修碑记</p> <p class="ql-block"> 斑驳的大门为金代原物,古代正殿大门的门钉,一般多为半圆凸起铜制。一排门钉的数量为奇,最多9个,如故宫门上的门钉就是一排9个,而太符观大殿的门钉为铁铸,造型为奇特的金瓜状。数量为一排10个,据说“全国仅此一家”。</p> <p class="ql-block"> 殿内有玉皇大帝及侍者七尊彩塑, 神台上的侍女和仙官面貌生动,衣饰华美。侍女发式与晋祠圣母殿的侍女像相似。</p> <p class="ql-block">木雕飞龙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东、西、北三面墙上绘有成百上千的仙官神将,内容为365天值日神君朝元图,壁画上有134组人物,他们排列整齐,浩浩荡荡行走在云端之上,前往天庭。</p> <p class="ql-block">莲花状斗拱十分精巧</p> <p class="ql-block"> 五岳殿,始建年代不详,明朝重建。殿内供奉以东岳天齐仁圣大帝为核心的五岳帝群,两厢端坐“四渎之神”(古代将黄河、长江、淮河、济水并称四渎)。根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法,四渎之神原型都是历史上的真人:江渎为屈原,河渎为汉代陈平,淮渎为唐代裴说,济渎为伍子胥。</p> <p class="ql-block">五岳殿里一条黄龙,龙爪上抓着一个人头,据说是一个不孝的人被惩罚。</p> <p class="ql-block"> 四渎之神背后有大量悬塑,是诸神君的车架行驶在云端之上,巡视山川河流的景象,场面宏大。这种将五岳、四渎之神齐聚一堂的祭祀,很少见。悬塑引人入胜,水神或乘轿或坐辇或骑龙,侍从前呼后拥,山鬼与判官相随。</p> <p class="ql-block"> 后土圣母殿,始建年代不详,明代曾遭大火焚毁,后重建。</p> <p class="ql-block"> 殿内有圣母像9尊,侍女像20余尊,这种同时塑造九位圣母娘娘的,也不多见。正中一尊为圣母正身,其余8尊是圣母的不同化身:婚配、子孙、护佑(保胎)、如意(接生)、奶母、麻疹、通颖、智慧等。八位圣母娘娘各司其职,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拜求相应的娘娘保佑</p> <p class="ql-block"> 东西山墙上有大量制作精美,色彩艳丽的悬塑装饰,体现圣母出巡和回宫的场景,侍从前呼后拥,热闹非凡,营造出更加尊崇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 中间的娘娘旁边有几个穿衣服的人,是娘娘的分身,过去村民们过节时会用这座轿子抬着游街。</p> <p class="ql-block"> 这三座殿宇中大量的壁画、泥塑、悬塑,包含了丰富的道教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美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 在纪录片《汾阳小子贾樟柯》中,他回忆说,一个人,大概只有在离开后,才真正拥有了故乡,因为故乡需要一个被理解的过程。因而执起导筒的他,首先将镜头转向了汾阳,这个他正尝试理解、并有激情讲述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当站在汾阳明亮的高铁站里,我想起了《站台》里没有通火车时的汾阳文工团的年轻人们,在外地看到火车经过,他们会兴奋地追着火车跑。如今汾阳终于通了火车,而他们却永远滞留在了站台上,对远方没有了念想。</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午11:45火车缓缓离开了汾阳火车站,</span>就像影片最后那个著名的长镜头,崔明亮躺在沙发上昏睡,手里的烟头一明一暗,任凭水壶的啸声像火车的鸣叫。</p><p class="ql-block"> 没有向往,没有不安,没有期盼。</p><p class="ql-block"> 也许,这就是青春,这就是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