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嘱咐

林子

<p class="ql-block">  昨晚,梦到母亲来看我,她还是像以前一样拉着我的手,说:“你本来很快就要到我这儿来了,可是你儿子不让你来,他花了不少的钱。”是啊,我得的这病,现在还是世界医学界的难题,所用的药也都是现在研发的最先进的,有些是国内市场上还没有的,自然价格也十分昂贵。母亲沉默了一会儿,又说:“其实,生与死只在一念之间;生亦是死,死亦是生,听天命吧。”我想问她,为什么“生亦是死,死亦是生”呢?她诡秘的笑了一笑,没有回答,挣脱开我的手,飘然而去。</p><p class="ql-block"> 我再也睡不着了 ,一直想着母亲的话。</p><p class="ql-block"> 我想,母亲文化不高,断然说不出这样深澳的哲理来的,是不是她负于什么使命,来传告我一些信息?</p><p class="ql-block"> ‌“生亦是死,死亦是生”,这是庄子的话,出在庄子的《齐物论》‌。庄子在《齐物论》中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他认为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循环,谁也逃避不了的规律。生死正是生命的循环性和相对性,它们相互转化和相互依存。生命由死亡化生出来,死亡又是生命的开端‌,看去似乎是—个矛盾的问题,但是生与死就是这样相依相承的辩证关系,所以庄子说:“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庄子《知北游》)我明白了,母亲要告诉我的意思也就是说生与死没有太大的区别,别过多的关注,要以平常心泰然处之。正如庄子倡导的哲学思想一样,鼓励人们看淡生死,尽心和精心过好每一天,注重生命的品质,才能摆脱精神的压抑,释放心灵的自由。</p><p class="ql-block"> 是啊,“生死人常理,蜉蝣一样空。但存忠孝节,何必寿乔松”,这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关羽之子关兴的评价。‌生死是自然规律,而且人生短暂和无常,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无论是普通人还是帝王将相。况且生命的意义,不在于活的长短来衡量,而是以活的价值和质量来评价的。司马迁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我们普通人不可以做出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心安理得的,问心无愧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也是一件福报的事。</p><p class="ql-block"> 虽然说听天由命,但天命也有变化的时候,那就是靠自己的修为。佛说:“世间万物皆有因果律:善良之人福泽深长,作恶之徒自食其果。”“人生路上的善恶,皆有因果轮回。善行终得好报,恶举必遭反噬。”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沙弥,年仅八岁,在寺院里跟随老和尚修行。这位老和尚是位得道高僧,能预知未来。他已经预知小沙弥只能再活七天,心想:我应该让这个小沙弥回家一趟,最后见父母一面。于是,老和尚对小沙弥说:“你父母亲在家里非常想你,你今天就起程回家看看,第八天早晨再回来。”小沙弥听了非常欢喜,向师父行了礼,马上动身回家。</p><p class="ql-block"> 在路上遇到滂沱大雨,大水就要淹没路边的蚂蚁洞,无数蚂蚁即将遭遇灭顶之灾。小沙弥心想:“我现在已皈依佛门,是佛弟子,第一要有慈悲心,第二要救护生命。”于是,小沙弥开始动手搬来泥土,堵住流水,并将积水排走,这样蚂蚁洞也就保全了。</p><p class="ql-block"> 小沙弥回到家后,愉快的度过了七天,第八天早晨他就动身回到了山里的寺院。</p><p class="ql-block"> 老和尚看见小沙弥安全回来,觉得非常诧异,他问小沙弥这七天里有没有发生什么事?</p><p class="ql-block"> 小沙弥说:“没有啊,一切都很正常。”</p><p class="ql-block"> 为了察明真相,老和尚马上入定,看到了小沙弥拯救了无数蚂蚁的一幕。老和尚亲切的对小沙弥说:“你做了一件大功德,自己知不知道?你的寿命原本已经完了,但前几天因为你拯救了数万的蚂蚁,今生寿命已经延长八十多年。”</p><p class="ql-block"> 听完这个故事,我豁然开悟,终于明白了母亲要我放下生死的纠缠的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一一2025-04-20草就于富民花园翠景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