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月的校园,春意正浓,在这万物复苏的时节,化学课组的老师们以一场别开生面的"紫甘蓝化学彩虹"学科周活动,为春天增添了一抹科学的浪漫。让同学们尝试用紫甘蓝指示剂作为一把钥匙,打开理解化学之美的大门。</p><p class="ql-block"> 通过将艺术元素融入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们的跨学科思维,让孩子们明白科学、艺术与生活从来不是割裂的领域。科学是理解自然的诗歌,紫甘蓝中变幻的色彩,正是这首诗歌中最动人的韵脚!</p> <p class="ql-block"> 操作台上,一排排透明的玻璃器皿整齐排列,在阳光下折射出晶莹的光芒。紫甘蓝叶片在水中轻轻摇曳,宛如一幅流动的水彩画。此次学科周活动的主题——“紫甘蓝指示剂与彩虹塔实验”。</p> <p class="ql-block"> 紫甘蓝,这种餐桌上常见的蔬菜,在化学的舞台上却扮演着令人惊叹的角色。它的叶片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一类天然的水溶性色素,其分子结构会随着环境酸碱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呈现出不同的颜色。</p> <p class="ql-block"> 化学科组的老师们为学生们准备了不同pH值的溶液:柠檬汁的酸冽,小苏打水的温和,肥皂水的滑腻……</p> <p class="ql-block"> 当紫甘蓝汁与这些溶液相遇,试管中瞬间绽放出一系列令人惊叹的色调——粉红如初绽的樱花,绛紫似暮色中的晚霞,翠绿若初春的新叶。学生们睁大了眼睛,他们从未想过,平日餐盘中的配菜竟能变幻出如此丰富的色彩。这一刻,孩子们看到的不仅是化学反应的神奇,更是一场化学与美学完美交融的视觉盛宴。化学从来不是枯燥的方程式堆砌,而是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它用分子与离子的语言,讲述着这个世界的色彩故事。</p> <p class="ql-block"> 彩虹塔实验将这场色彩盛宴推向了高潮。两位化学老师指导学生将不同密度的液体分层排列在透明试管中,每一层都调节至特定的pH值。当紫甘蓝指示剂加入后,容器中赫然出现了一道迷你"彩虹",色彩界限分明却又自然过渡,宛如将天际的虹霓捕捉到了实验室中。学生们小心翼翼地倾斜容器,看着那些色带随着液体流动而变幻形态,发出阵阵惊呼。这个实验不仅展示了酸碱指示剂的特性,更巧妙地揭示了液体密度与分层的物理原理。</p> <p class="ql-block"> 活动结束时,夕阳透过实验室的窗户,将学生们欢快的身影拉得很长。那些盛放过彩虹的器皿整齐地排列在架子上,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次奇迹的发生。我收拾着器材,心中满是欣慰——今天,我们不仅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实验,更在这些年轻的心灵中播撒下了科学与美学的种子。或许未来的某一天,当他们在生活中看到紫甘蓝时,会想起这个色彩斑斓的下午,想起化学曾经带给他们的惊喜与感动。而这,正是教育最美好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玻璃器皿中残留的紫甘蓝汁渐渐干涸,但在学生们的心中,那抹绚丽的色彩将长久留存。从紫到红,从酸到碱,从已知到未知,化学的道路如同这色谱一般丰富多彩。作为他们的引路人,我们深感荣幸能够陪伴他们踏上这段发现之旅,见证他们眼中闪烁的好奇光芒。</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学科周的尾声,让我们更加确信:教育,就是要让知识如紫甘蓝的色素般渗透进学生的生命,让学习如彩虹塔实验般成为一场赏心悦目的探索。当科学与艺术相遇,当理性与感性交融,教育便实现了它最崇高的使命——培养完整的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撰稿:陈镇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摄影:陈镇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审核:胡林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