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谝蓝田文化的涉水者祝世民先生</p><p class="ql-block"> 黄崖上突然掉下来一块石头,砸在了一个静得死一般的深潭中,潭水哗的一声,惊起一圈圈波纹,随着波纹慢慢的扩大,大到就象高僧敲响的钵盂的声音穿透了人的耳膜,直接穿进人的大脑,脑海里就砸出了一个《沐心阁》。</p><p class="ql-block"> 《 沐心阁》是一个文化社的名字,汤峪是一个沐浴的地方,更是一个沐心的心灵所在地,所以《沐心阁》与汤峪是结下了不可分割的缘分。</p><p class="ql-block"> 那是 在 2008年初夏玉山书画社换届,我们一同数人来到栖雁楼推选社长,也邀请了我们社的常务理事祝世民老师,祝老师一慷慨解囊的 说道,今天我来招待大家 ,会闭大家随着祝老师一同来到香悦楼,谈笑风生,会饮一聚。饭后又一同来到了祝老师的住舍,住舍不大,几幅硕大的照片 进入大家视野,乞丐的葬礼研讨 会,大家纷纷的看着照片上的作者与陕西文化届的知名人士合影 ,耕人走进内室,看见了案头上的文房四宝 ,随手操起一支毛笔挥亳自如的在宣纸上创作出了一幅墨竹图,真的是,筆墨手不停,杆杆任我行,于是大家纷纷提提笔来了一个小兰亭的筆会。</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祝老师来找我,宽·明天我上汤峪去,在那里给咱搞个画室,我的心灵被祝老师的一下子有所惊呆,这能行吗?能搞到房子吗?祝老师放着豪迈的语气说,这你别管,老宋和我认识有交情,没问题,第二天一大早祝老师就去了汤峪,把来意向时任大兴公司的董事长宋君一说,宋君立刻说道,大兄你光说你要那个房子,祝老师随手一指,观音堂对面,老宋立刻叫人砸了锁子让祝老师另安新锁,就这样文化社就座落在了美丽的汤峪湖下观音堂门前。</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一大早我们拿着装裱好的十多幅字画随同我们在一块常玩的文友李养勋兄及谢林潼老兄一块来布置文化社的面貌,布置完毕,我寻思着要取一个名儿,取个什么名字好呢?思来想去,我就找到了和我们一同的蓝田县书协副主席,文化学者《刘弈》刘老师,经过我们在一块儿商讨。决定以汤峪为主题,沐浴,即沐心,所以《沐心阁》由此而诞生,从此每天来《沐心阁》交流书画的老师络绎不绝,于是我们一同到西安找到了蓝田籍书法家赵养科老题写牌名,从此《沐心阁》的牌子便挂美丽的汤峪湖下观音堂前边。</p><p class="ql-block"> 我记得到了那年秋,祝世民老师突然找我说,宽,咱出书吧,我听之一惊,出书那不是一件容易事,需要的是消耗巨资,祝老师慷慨激昂的说,你怕啥?我拿10万元,咱先在这潭水里砸一下,看看到底能起多大的波纹,于是我便同祝老师一同来在西安找时任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文化大学者贺克毅先生,贺克毅先生老家是我们蓝田人,那时贺克毅老师当时正在西安第二附属医院住院,我们找到他的病房后,他赶忙下床接见我俩,我们便把《沐心阁》欲出书一事告知了贺先生,贺先生大为赞赏,他说,蓝田文化源远流长,你坚持一年,是一个样儿,你坚持三年又是一个样,与贺先生交谈完毕我们便一同回到蓝田讨论怎样出书的事,后来时间不长,二次看望这位老先生时因病情加重后不久便与世长辞。贺克毅先生他是陕西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 更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他为蓝田家乡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离去是蓝田文化的一大损失,在这里我祝他老人家在天之灵安息。</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3年6月第一部《蓝邑撷芳》终于出版了,他是集蓝田书法家,画家,摄影家为一体的大型画册问世了,该画册款式精美,开本为18开,得到了行业人士的大力赞扬,这的确是蓝田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前无古人做,后无他人搞的一件事情。当时为了出版去找出版社的领导陆鹏,走进陆鹏的办公室,说明来意,陆鹏一言不发,突然转动椅子对祝老师说,我看你脑子进水了,不进水这事搞不成功,这件事你却于搞成了,自我担任一来别说西安就连陕西这么多人没见过有一个向你这样拿着自己的资金去为大大众文化去搞这么大的画册。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