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纪念的时刻(十四)

陈红

<p class="ql-block">2019年年北海<b>“归春河”上</b>。</p><p class="ql-block">*:“归春河”是中越两国的界河。</p> <p class="ql-block">明天(16年4月4日)我们将乘坐邮轮去旅游,这又是另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以邮轮为基地,活动基本上都在船上。</p><p class="ql-block">2016年4月3日,因明天才坐船,今天乘飞机先去上海。今天在下雨,去转了上海的南京路、城皇庙。</p> <p class="ql-block">2016年4月3日---16日,我们乘坐称为“亚洲巨无霸”的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水手号”,去韩国济州岛、日本福冈旅游。</p><p class="ql-block">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海洋水手号”,于2003年投入运营‌。该邮轮属于航行者系列,建造地为芬兰,船籍为巴哈马,吨位为138,000吨,全长310米,宽48米,吃水深度9米,平均航速22节,共有15层甲板,载客量为3700人,船舱总数为1557间‌。</p><p class="ql-block">设施和服务</p><p class="ql-block">海洋水手号提供了丰富的设施和服务,包括:</p><p class="ql-block">水疗按摩‌:游客可以在水疗按摩浴池享受具有镇静作用的按摩、泥浆浴以及修脸、修趾甲等服务‌。</p><p class="ql-block">健身中心‌:提供有氧运动、舞蹈教室、伸展课程、举重练习等设施,包括脚踏车机、踏步机、跑步机等‌。</p><p class="ql-block">维京皇冠酒廊‌:位于邮轮最高点,提供360度观景设施‌。</p><p class="ql-block">图书馆‌和‌自助洗衣‌设施也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餐饮和娱乐设施</p><p class="ql-block">海洋水手号的餐饮和娱乐设施也非常丰富:主餐厅‌:能容纳1900人,提供西式餐饮,免费的主餐厅和自助餐几乎没有中式菜品,味道一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助餐厅‌:提供餐食及软性饮料‌。</p><p class="ql-block">特别餐厅‌:提供部分餐食‌。</p><p class="ql-block">牛排屋‌:提供部分餐食‌。</p><p class="ql-block">室内外游泳池‌、‌按摩水池‌、‌滑水道‌、‌三温暖设备‌、‌攀岩场‌、‌九洞迷你高尔夫球场‌、‌游乐场‌、‌扑克室‌、‌卡拉OK‌、‌夜总会‌、‌观星酒廊‌、‌音乐厅‌、‌冰淇淋吧‌和‌PIZZA屋‌等设施一应俱全‌。</p> <p class="ql-block">4月4号11点,集合去吴淞口港上船。</p> <p class="ql-block">我们订的是标准双人阳台房,房号:8楼324房。房间很宽敞,设备还齐全。可以看外面的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船上的阳台。</p> <p class="ql-block">船上发了一个卡,这个卡是船上的身份证,既能开门,又能吃饭、购物以及各种个人消费,离船时结算。</p> <p class="ql-block">参观邮轮。</p> <p class="ql-block">坐在地上来一张。</p> <p class="ql-block">邮轮顶层还有一个小小的教堂。</p> <p class="ql-block">邮轮上的体育设施。</p> <p class="ql-block">攀岩。</p> <p class="ql-block">邮轮上的购物地方。在右两边的楼层是住宿。</p> <p class="ql-block">帆船餐厅。</p> <p class="ql-block">4月5日到了韩国,因为时间太短,只在济州岛转了转。参观了“汉拏树木园”和“龙头岩”。在“汉拏树木园”看了樱花的尾巴。</p> <p class="ql-block">韩国济州岛的<b>汉拏树木园</b>于1993年12月开放,位于肝列岳周围。这里有约909种济州岛的自生树种和亚热带植物。园内种植了506种树木和90种植物,温室内的亚热带植物室(105种)、自生植物室(103种)等室内共有208种植物。这里还有濒临灭种危机的2722棵受保护植物,并培育招灵木、万年豆等珍贵植物及只有在天地渊才有的竹节草。汉拿树木内有开花的树林、枫树林等,一年四季都可与美丽的大自然相遇。</p> <p class="ql-block">4月6日到日本福冈,出境入境时间太紧。只在福冈逛了逛,参观了一个神社,两个购物商店,也算到了日本。日本的确很干净。</p><p class="ql-block">今天晚上就返程了。</p> <p class="ql-block"><b>御神牛</b>。真生于丑年(牛年),并且他在去世前嘱咐人们让牛车拉着他停在哪里就葬在哪里,最终他的墓地选在了宝满山。因此,牛在菅原道真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御神牛也成为了他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在日本的神话和历史中,牛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劳动工具,还在宗教和祭祀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在日本萨摩半岛的加世田市,当地人在收割完水稻后会祭祀一种被称为“哞哞殿”的牛神,这种传统活动用来庆祝丰收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3。此外,牛被传到日本与稻作传入(5~6世纪)是同时期,牛被用于劳动生产后,日本也对其进行了品种改良,陆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牛‌4。</p><p class="ql-block"><b>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在日本的一些神社中,御神牛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象征,还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例如,在福冈太宰天满宫,御神牛被认为能够保佑智慧和健康。游客常常触摸御神牛的头,相信这样可以带来好运和健康‌。</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福冈巧遇老同事刘心远,几十年不见,分外親热。她两口也是乘坐巨无霸出来玩。</p> <p class="ql-block">4月8号,邮轮返回上海。再去看了看黄埔江。</p> <p class="ql-block">2016年5月20日,我和一昆飞天津,开始了北方六省市(天津、北京、大连、烟台、青岛、济南)的旅游之路。</p><p class="ql-block">早上10:05分飞抵天津,最先去看的就是“世纪钟”。就在我们住的酒店附近。</p><p class="ql-block"><b>天津世纪钟</b>是为迎接新世纪而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2000年1月1日零时首次敲响钟声,象征新世纪的到来。</p><p class="ql-block"><b>详细背景与建造初衷 ‌</b></p><p class="ql-block">‌<b>建造目的与时间‌</b></p><p class="ql-block">世纪钟是天津市为迎接21世纪而特别设计的标志性建筑,于1999年启动建设,2000年1月1日零时在天津站前广场正式鸣响钟声,标志着新世纪的开始。其选址位于河北区海河东路世纪钟广场,毗邻解放桥和天津站,地理位置显赫,成为城市门户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设计与文化寓意‌</b></p><p class="ql-block"><b>‌结构特色‌</b>:钟体高40米,重170吨,融合了金属材质与欧式风格表盘,表盘周围镶嵌12星座青铜浮雕,顶部为白羊座(象征吉祥),底部为天秤座(象征公平),体现中西文化交融。</p><p class="ql-block"><b>动态元素‌</b>:钟摆设计为太极“S”形,上顶贴金箔的“太阳”,下挂贴银箔的“月亮”,以每分钟3转的速度旋转,寓意阴阳交替与时空延续。</p><p class="ql-block"><b>‌工业符号‌</b>:基座布满齿轮、链条等机械元素,呼应天津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发源地的历史。</p><p class="ql-block"><b>‌历史意义与维护‌</b></p><p class="ql-block">世纪钟不仅是时间标志,更承载了天津的城市记忆。近年来经过多次维修(如2025年7月至9月的整体加固与照明升级),确保其持续展现魅力。</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总结‌</b>:世纪钟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成为天津市跨越时代的文化地标,其设计细节和象征意义均体现了对新世纪的展望与本土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b>天津解放桥</b>历史介绍</p><p class="ql-block">1. ‌<b>建设背景与早期历史‌‌</b></p><p class="ql-block">‌前身与筹建‌:解放桥的前身是1902年由法国租界当局提议修建的老龙头铁桥(初为平转式开启桥),用于连接法租界与老龙头火车站(现天津站)。其筹建背景与八国联军占领天津后对交通的需求直接相关。</p><p class="ql-block">‌重建动因‌:20世纪20年代,因天津商业繁荣导致交通压力增大,旧桥无法满足需求,驻津领事团决定重建新桥。1923年动工,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耗资190万两白银(民国时期),是当时中国造价最高的桥梁之一。</p><p class="ql-block">2. <b>建成与命名变迁‌</b></p><p class="ql-block">‌通车时间‌:新桥于1927年10月18日建成通车,初名“万国桥”(法语名“Pont International”),象征对各国开放,民间亦称“法国桥”。</p><p class="ql-block">‌<b>更名历程‌:</b></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曾短暂更名为“中正桥”。</p><p class="ql-block">1949年1月25日,平津战役中解放军攻占此桥,为纪念天津解放正式更名为“解放桥”。</p><p class="ql-block">3. ‌<b>桥梁设计与技术特点‌</b></p><p class="ql-block">‌结构类型‌:解放桥是中国唯一的双叶立转式开启桥,采用施尔泽尔式钢结构设计,全长97.64米,宽19.5米,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30公里/小时。</p><p class="ql-block">‌开启功能‌:桥身分为3孔,可通过电力驱动实现桥面开合,允许大型船舶通行。这一技术在当时极为先进,至今仍是国内仅存的同类桥梁遗迹。</p><p class="ql-block">4. ‌<b>历史事件与修缮‌</b></p><p class="ql-block">‌战争影响‌:1937-1945年间,桥梁因军事需求频繁启闭和修缮。</p><p class="ql-block">‌现代改造‌:2005-2007年进行全面翻修,提升承载能力并恢复开启功能,桥下净空增至4.5米,可通行500吨级船舶。2008年后,逢重大节日定期开启,成为天津的城市名片。</p><p class="ql-block">5. <b>文化意义与现状‌</b></p><p class="ql-block">‌城市象征‌:解放桥见证了天津从租界时期到解放后的历史变迁,被誉为“桥梁发展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b>‌旅游景观‌:</b>如今与世纪钟、津湾广场等构成海河核心景观带,节假日开启时吸引数万游客围观,形成独特的城市仪式感。</p><p class="ql-block">‌总结‌:解放桥不仅是天津的交通枢纽,更是近代工业史、殖民历史与解放记忆的浓缩载体,其建筑技术与历史价值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b>西开教堂</b>始位于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独山路,坐西南朝东北,全称天主教西开总堂,后因其所处地区又称为西开教堂和老西开教堂。西开教堂是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由法国传教士杜保禄(Paul-Marie Dumond,1864~1944)主持修建;建筑面积1891.95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500人,平面呈十字形。</p><p class="ql-block">天津西开教堂建筑平面呈拉丁“十”字形构图,三个高达45米的巨型圆顶错落排列成“品”字形,三座穹窿顶均略向上拉长,表面以绿色铜板覆盖,巨型圆顶为木结构支撑,每座圆顶上有一个青铜十字架。</p><p class="ql-block">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和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西开教堂是天津市最大的罗马式建筑,也是天主教天津教区的主教座堂(西开教堂是主教府,但没有主教。)。</p><p class="ql-block">2018年11月,西开教堂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b>张学良故居又称少帅府,</b>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张学良故居博物馆,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8号,这是一栋三层米灰色洋楼,巴洛克风格为主,占地面积1003.64平方米,建筑面积141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张学良故居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民国十三年(1924年)张学良以张寿懿(张作霖五夫人)名义购自法国领事馆。</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张寿懿去了香港,由其子张学铨管理出租。1956年进行私房改造后由国家经营,1960年改按公产掌管。</p><p class="ql-block">2010年,天津市积极推动小洋楼开发,于2012年10月作为博物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张学良故居可分为东、西两院。东院是帅府的早期建筑,包括四合院、小青楼、大青楼、关帝庙还有东墙外的赵四小姐楼,西院是后期建筑,共有砖混楼房6座。</p><p class="ql-block">2021年12月,张学良故居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b>张学良在天津有故居的原因</b></p><p class="ql-block">张学良在天津拥有故居(少帅府)主要基于以下历史背景和实际需求: ‌</p><p class="ql-block">‌<b>军政活动与天津的战略地位‌</b></p><p class="ql-block">1924年张学良率部进驻天津,并将司令部长期设于此,天津作为北方重要港口和交通枢纽,是奉系军阀控制华北的关键据点。</p><p class="ql-block">1925年他购下赤峰道的洋楼(原属法国领事馆),作为在津的固定住所,便于处理军政事务和社交活动。</p><p class="ql-block"><b>家族与个人生活的需要‌</b></p><p class="ql-block">张学良的胞弟张学铭曾任天津市市长,其众多亲属也定居天津,故居成为家族团聚的场所。</p><p class="ql-block">故居内设有书房、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的卧室,1925-1932年间,张学良频繁往来京津时均居住于此,这里也是他与赵四小姐唯一儿子的出生地。</p><p class="ql-block"><b>历史事件与决策中心‌</b></p><p class="ql-block">故居见证了张学良军政生涯的高峰,包括东北易帜等重大决策均在此酝酿。</p><p class="ql-block">建筑本身(巴洛克风格,42间房)兼具奢华与功能性,设有舞厅、宴会厅,是当时社交与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b>天津的租界与文化环境‌</b></p><p class="ql-block">天津租界区提供相对安全的环境,且欧式建筑符合张学良的审美与身份象征。</p><p class="ql-block">2012年故居作为博物馆开放后,更成为展示民国历史与张学良生活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总结‌:天津的军政价值、家族联系、社交需求及租界特殊性共同促使张学良在此建立故居,并留下丰富的历史印记。</p> <p class="ql-block"><b>瓷房子</b>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72号(近和平路商业街),为一个用古瓷器修建而成的法式洋楼,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瓷房子前身为一栋法式小洋楼,系近代中国外交家黄荣良故居。</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成为天津市和平区工商局,而后因工商局迁往新址,该建筑被闲置十余年。至2002年9月,粤唯鲜集团总裁张连志花3000万买下小洋楼,而后将小洋楼贴上古瓷器建成“瓷房子”,于200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瓷房子共有4层楼,整个楼房修建一共用了7亿多片古瓷片,13000多件古瓷瓶、瓷盘、瓷碗,300多尊历代的石雕造像,300多件汉白玉石狮子,300多个瓷猫枕,20多吨的水晶玛瑙等,墙壁上也是用瓷片拼贴而成的画作。</p><p class="ql-block">瓷房子主要有平安墙、瓷龙、瓷狮子、名人字画等观赏景点,被称为一座价值连城的“中国古瓷博物馆”。作为天津的文化地标,瓷房子于2010年9月23日被美国《赫芬顿邮报》评为全球十五大设计独特博物馆之一。2011年4月,瓷房子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天津十八街麻花</b>起源于清朝末年,由刘老八创立,后由其子刘长贵改进配方并创立“桂发祥”品牌,因店铺位于天津十八街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起源与发展‌</b></p><p class="ql-block">‌<b>创始人刘老八‌</b></p><p class="ql-block">天津十八街麻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创始人刘老八在天津南运河畔开设了一家麻花店。他选用精白面粉和上等清油,并在麻花中夹入什锦酥馅,使其口感独特,逐渐闻名。</p><p class="ql-block"><b>品牌创立与改进‌</b></p><p class="ql-block">到了民国时期,刘老八的儿子刘长贵继承父业,改进配方并创立了“桂发祥”品牌。因店铺位于天津的十八街,麻花因此得名“十八街麻花”。</p><p class="ql-block"><b>工艺与特色‌</b></p><p class="ql-block">十八街麻花以其香甜酥脆、久放不绵的特点著称。其制作工艺包括面肥发面、熬糖提浆、热油烫酥等二十多道工序,选料讲究,如山东小麦和小叶银桂,赋予麻花独特的复合香气。</p><p class="ql-block"><b>文化地位与传承</b></p><p class="ql-block">‌<b>天津三绝之一‌</b></p><p class="ql-block">十八街麻花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为“天津三绝”,是天津传统名点的代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八街麻花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承载了天津的饮食文化和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b>技艺传承‌</b></p><p class="ql-block">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注重技艺传承,通过拜师学艺等活动培养新一代工匠,确保百年工艺得以延续。</p><p class="ql-block"><b>总结</b></p><p class="ql-block">天津十八街麻花的由来体现了传统技艺与商业智慧的结合,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地位使其成为天津乃至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桂发祥[天津三绝][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晚上去看<b>天津之眼</b>,美中不足的是,没有开灯,只拍了一张照片。</p><p class="ql-block">天津之眼又称天津永乐桥摩天轮,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李公祠大街与五马路交口的永乐桥上,跨海河连接河北区与红桥区,是一座跨河建设、桥轮合一的摩天轮,兼具观光和交通功用,是天津地标之一。</p><p class="ql-block">“天津之眼”摩天轮的设计受到伦敦眼的启发,将摩天轮架在海河河口之上,并与永乐桥结合建造。“天津之眼”摩天轮于2006年开始建造安装,于2008年4月22日,基本完成安装建设;于2009年4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天津之眼”摩天轮直径为110米,轮外装挂48个360度透明座舱,每个座舱可乘坐8个人,可同时供384个人观光,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28分钟,顶点高度为119.8米。</p><p class="ql-block">“天津之眼”摩天轮将桥梁、摩天轮和商业设施建造在一起,形成了新的建筑造型,被评为“天津市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天津之眼”的建成,带动了海河流域甚至是天津市旅游观光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2010年10月20日,“天津之眼”摩天轮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13日起,“天津之眼”摩天轮景区将开展灯光提升工程,届时景区将暂停运营。</p> <p class="ql-block">5月21日,去<b>杨柳青镇参观石家大院。</b></p><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位于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估衣街47号,是清末天津八大家之一石元士的旧宅,始建于1875年。石家大院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52平方米,包含18个院落,是典型的四合连套、院中有院的布局,整体设计巧妙,构件精细考究,雕刻精美‌。</p><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曾有“华北第一宅”、“天津第一家”之称,其建筑风格和装饰反映了清末民初的文化遗存和当时的民俗民风。大院内有大量的砖木石雕,题材多样,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12。此外,石家大院内还收藏了大量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作品和天津砖雕陈列,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石家大院于1991年成为天津杨柳青博物馆的馆舍,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为每天08:30-18:00,对老年人、学生、儿童、军人和优抚人员等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挨着门当照张相。</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门当”与“户对”</b>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两个重要元素,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性的构件,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特别是在旧式大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以下是关于“门当户对”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门当</b></p><p class="ql-block"><b>‌定义与位置‌:</b></p><p class="ql-block">“门当”原指大门前两侧的成对石墩或木墩,一般呈鼓形或方形,故也称“门鼓”或“抱鼓石”。</p><p class="ql-block">它们通常位于大门两侧,与大门平行,起到支撑和装饰大门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功能与象征‌</b>:</p><p class="ql-block">门当最初是出于功能性的考虑,用于支撑和稳定大门结构。</p><p class="ql-block">后来逐渐演变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门当的大小、形状、材质和雕刻都反映了主人的身份和财富状况。</p><p class="ql-block">例如,高级官员或富贵人家的门当往往更加精美华丽,而普通百姓家的则相对简单朴素。</p><p class="ql-block"><b>‌文化寓意‌:</b></p><p class="ql-block">门当还承载着吉祥、避邪的寓意,常雕刻有狮子、麒麟等瑞兽图案,以祈求家宅平安、富贵吉祥。</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户对</b></p><p class="ql-block"><b>‌定义与位置‌:</b></p><p class="ql-block">“户对”则是指大门上方成对的门楣或门簪,一般为木质或石质,形状多为圆柱形或方形,并刻有吉祥图案或文字。</p><p class="ql-block">它们位于大门门框的上方,与门框垂直,起到装饰和固定门框的作用。</p><p class="ql-block"><b>‌功能与象征‌:</b></p><p class="ql-block">户对同样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双重功能。</p><p class="ql-block">在古代,户对的数量和形状也反映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例如,高级官员的府邸往往会有多对户对,且雕刻更为精细。</p><p class="ql-block"><b>‌文化寓意‌:</b></p><p class="ql-block">户对上常刻有“吉祥”、“如意”等吉祥语或图案,寓意着家庭幸福、万事如意。</p><p class="ql-block">户对还象征着门第的高贵和家族的荣耀,是家族身份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b>“门当户对”的社会意义</b></p><p class="ql-block">在古代社会,“门当户对”不仅是建筑上的对称和美观,更是社会阶层和身份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等级和身份的重视,以及人们通过物质形式来表达和确认自己的社会地位。</p><p class="ql-block">在婚姻嫁娶中,“门当户对”也常被用来形容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是选择婚姻对象时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门当户对”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精美构件,更是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的文化符号。它们见证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人们的价值观,也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b>天津杨柳青镇解放前的结婚仪式</b>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和习俗‌:</p><p class="ql-block"><b>议婚‌</b>:议婚阶段主要通过媒人进行。媒人会了解男方的年龄、属相、职业及家庭情况,物色条件相当的女方,并同女方议婚。如果女方同意,媒人会再将女方的情况告知男方‌。</p><p class="ql-block"><b>订婚‌</b>:双方同意后,男方会通过媒人向女方提出订婚,并送戒指、首饰、彩绸等作为订婚礼‌。</p><p class="ql-block"><b>送聘礼‌</b>:订婚后,男方会准备聘礼送到女方家。聘礼通常包括礼单和礼品,有时还会伴有鼓乐和媒人护送‌。</p><p class="ql-block"><b>择日‌</b>:选择结婚日期是一个重要的步骤,通常由男方选定,有时会请人卜卦、看阴阳、选吉日‌。</p><p class="ql-block"> <b>迎娶‌</b>:迎娶仪式是婚礼的主要过程,男方会用花轿到女方家接新娘。迎娶过程中包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巺礼、入洞房等仪式‌。</p><p class="ql-block"><b>过嫁妆‌</b>:结婚前一天,男方会送催妆礼到女方家,女方接到催妆礼后立即将嫁妆送到男方家。过嫁妆这天是婚礼的高潮,场面异常红火‌。</p><p class="ql-block"><b>婚礼仪式‌</b>:婚礼仪式包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巺礼、入洞房等。新娘在大全科人的帮助下进入花轿,到达男方家后进行各种仪式,最终进入洞房‌。</p><p class="ql-block">这些仪式和习俗不仅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俗和文化传统,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例如,迎娶过程中的繁文缛节不仅是为了祝吉祛邪,也体现了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黑龙江牡丹江市的“<b>镜泊湖大峡谷</b>”的灯光秀。</p> <p class="ql-block">5月22日,去<b>天津文化街。</b></p><p class="ql-block">天津古文化街‌位于天津市南开区,是天津城市记忆的乡愁原点,浓缩了津派文化的万千精彩,成为天津的热门打卡地。这条古街不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天津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b></p><p class="ql-block">天津古文化街始建于元朝,因漕运而孕育、催生。这里是天津城的发祥地,在天津历史文化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古文化街上的天后宫是镶嵌在古文化街上的一颗“明珠”,始建于元朝,比天津设卫筑城还早70余年。古文化街不仅是“津门故里”,也是百年商脉传承地‌。</p><p class="ql-block"><b>建筑风格与景点介绍</b></p><p class="ql-block">天津古文化街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南北两侧分立“津门故里”和“沽上艺苑”两座牌坊。街上分布着许多中华老字号和津门老字号店铺,如杨柳青画社、泥人张彩塑工作室等,展示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手工艺品。此外,古文化街还进行了多次修缮和提升工程,保留了历史风貌的同时,引入了新的文化业态,如“津港印象”港产城融合发展项目和达仁堂国药博物馆,丰富了游客的体验‌12。</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游信息与游客体验</p><p class="ql-block">古文化街在节假日期间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杠箱等表演,吸引大量游客驻足观看。2024年,古文化街累计接待游客1350万人次,显示出其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近期,古文化街还将推出沉浸式夜游项目和文创产品,如天后娘娘的手办、特色杯子、香囊等,进一步丰富游客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b>天津幌子‌</b>是天津传统文化中商业店铺的标志性装饰,主要用于招徕顾客。幌子最初是指悬挂在酒店门口的布幔,后来逐渐演变为各种行业标记的专称。在天津的历史文化中,幌子不仅是商业宣传的工具,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b></p><p class="ql-block">幌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商家已经开始使用悬帜进行商业宣传。在天津,幌子不仅是店铺的标志,还为文盲顾客提供了识别上的便利。旧时的商家根据行业特点制作不同的幌子,如饭店悬挂象征笼屉的箩圈,药铺则挂“膏药幌”,这些幌子不仅醒目,还具有行业特色‌。</p><p class="ql-block"><b>具体例子和制作工艺</b></p><p class="ql-block">天津的幌子制作工艺独特,多为彩布缝制,饰以布穗,用丝线绣上店号及宣传词句。这些幌子色彩斑斓,形象生动,能够很好地吸引顾客的注意。例如,饭店的幌子通常是一个象征笼屉的箩圈,围拢红色布穗,根据饭店等级悬挂不同数量的幌子‌。</p><p class="ql-block"><b>现代应用和保护现状</b></p><p class="ql-block">尽管现代社会中电子屏幕和数字广告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幌子,但天津的一些老字号仍然保留了挂幌子的传统,如天津永元德饭庄等。这些幌子不仅是一种商业标志,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p> <p class="ql-block"><b>天津五大道</b></p><p class="ql-block">1. ‌<b>地理位置与范围‌‌</b></p><p class="ql-block">天津五大道位于天津市和平区,具体范围是成都道以南、马场道以北、西康路以东、马场道与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长方形区域。该区域共有23条道路,总长度17公里,总面积1.28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2. ‌<b>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五大道地区原为英租界的一部分,形成于20世纪20至30年代。历史上,这里曾是清朝遗老、军阀政要、富商巨贾和外国人的聚居地,被称为“国中之国”。20世纪60年代,天津城建部门将这一区域统一命名为“五大道”。</p><p class="ql-block">3. ‌<b>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五大道以其多样化的建筑风格著称,包括希腊式、文艺复兴式、哥特式、巴洛克式、罗曼式、拜占庭式等,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区域内现存花园式洋房2000多幢,其中风貌建筑和名人故居300多处,如民园广场、先农大院、马占山旧居等。</p><p class="ql-block">4. <b>文化价值‌</b></p><p class="ql-block">五大道不仅是中国近代建筑艺术的博物馆,也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文化变革的历史见证。2013年,五大道近代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评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p class="ql-block">5. ‌<b>旅游信息‌</b></p><p class="ql-block">五大道文化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免费开放,每年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主要景点包括民园广场、大力神杯、五大道地标时钟等。游客可乘坐地铁1号线至小白楼站或6号线至文化中心站,或乘坐公交至大理道、睦南道等站点前往。</p><p class="ql-block">6. ‌<b>游览建议‌</b></p><p class="ql-block">建议游览时间为半天至一天,可沿大理道、睦南道、常德道等街道漫步,欣赏建筑风貌,感受天津的历史与文化。</p><p class="ql-block">天津五大道不仅是天津的城市名片,也是中国近代历史与建筑艺术的重要载体,值得深入探索。</p> <p class="ql-block">这是天津的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5月23日,从天津坐动车到北京。</p><p class="ql-block">一直下雨,风也大,下午4:00才去天安门广场看降旗仪式。</p><p class="ql-block">雨后天安门广场出现了双彩虹🌈,大家高兴极了,纷纷举起相机、手机拍下这难得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5月24日,参观了<b>毛主席纪念堂</b>。参观了<b>国家大剧院</b>,登上了<b style="color:rgb(237, 35, 8);">天安门城楼</b>。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毛主席及国家领导人去的地方,现在也对老百姓开放了,大让人高兴了!</p><p class="ql-block">然后去了<b>故宫</b>,故宫真的不愧是几代皇帝住过的地方。我们只走了中轴线: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p><p class="ql-block">故宫之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到处都是金碧辉煌,那时的能工巧匠太令人信服了。</p><p class="ql-block">还去了<b>北海公园</b>。今天一天非常值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故宫。</p> <p class="ql-block">北京公园里的九龙壁。</p> <p class="ql-block">5月25日,参观了水立方、鸟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了网友推荐‌是一家具有几十年历史的传统北京小吃店,位于鼓楼东大街,现已搬至鼓楼脚下。姚记炒肝以其独特的口味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顾客,成为北京名小吃代表之一‌。</p><p class="ql-block"><b>历史背景</b></p><p class="ql-block">姚记炒肝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当时76岁的姚墨先看到市民吃早点难的商机,转行开起了早点铺。起初,姚家人并不会做炒肝,后来请了师傅并不断改进,逐渐形成了自家的特色‌。</p><p class="ql-block"><b>特色菜品</b></p><p class="ql-block">姚记炒肝的招牌菜品是炒肝,其特色在于汤汁油亮酱红,肝香肠肥,味浓不腻,析而不殊‌1。此外,店内还提供包子、卤煮火烧等多种北京传统小吃,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p><p class="ql-block"><b>经营现状与市场定位</b></p><p class="ql-block">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姚记炒肝的产品种类已拓展到40多种,涵盖了北京传统美味‌3。为了吸引更多年轻顾客,店里还推出了杏仁豆腐、老北京酸奶、豆汁冰激凌等甜品,深受年轻人喜爱‌3。目前,中青年顾客占比达到70%,晚餐时段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0%‌。</p><p class="ql-block"><b>未来发展方向</b></p><p class="ql-block">姚记炒肝在保持传统美食原汁原味的同时,也在不断创新。例如,推出添加桂花的杏仁豆腐和老北京酸奶等甜品,这些独具特色的甜品凭借独特的口味吸引了大量年轻顾客‌。此外,姚记炒肝还积极挖掘地域特色小吃,进一步丰富产品线‌。</p> <p class="ql-block">下午坐一辆黄包车游北京的胡同。车夫告诉我们,我们逛的这些胡同里,住了很多名人。丁玲、侯宝林、王菲和她的第一任男友谢廷锋等等在这些胡同里都有房子,这里的房价已是1.5万到2万一平方米。</p><p class="ql-block">游完胡同,又去了<b>恭王府</b>。 </p><p class="ql-block">恭王府及花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等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28年完成,成为完全对外开放的清代王府。 </p><p class="ql-block">王府占地约6万平方米,拥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处。其花园位于王府后,又名萃锦园,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据考证是在明代旧园上重修的。全园占地面积2.8万平方米。园区建筑分东、中、西三路,每路由南自北以严格的中轴线贯穿着的多进四合院落组成。</p><p class="ql-block">王府中路主要为银安殿和嘉乐堂,主为祭祀之用;东路主要为多福轩和乐道堂,多福轩厅前有一架长了两百多年的藤萝,在京城极为罕见。东路的后进院落正房名为“乐道堂”,是当年恭亲王奕訢的起居处。西路的四合院落较为小巧精致,主体建筑为葆光室和锡晋斋。锡晋斋即为恭王府“楠木殿”,殿内雕刻皆为楠木所成,是和珅仿紫禁城宁寿宫式样。府邸最深处建有两层的后罩楼,又称藏宝楼,其后墙一共有44个什锦窗,相传和珅可以根据窗户的形状,来对应宝物的种类。园区内“西洋门”、“福字碑”、“大戏楼”合称恭王府三绝。府内满园“福”字。多达一万多个,与康熙“福字碑”共同组建恭王府“福”文化。</p> <p class="ql-block">探秘恭王府神秘的太湖石峰---<b>独乐峰</b>。</p><p class="ql-block">独乐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7号的恭王府花园内,正对花园正门 。 </p><p class="ql-block">其相关历史丰富,恭王府始建于十八世纪末,初为和珅宅邸,后改赐给恭亲王奕訢 。独乐峰在和珅时代可能就已存在,当时被称为“福石” 。恭亲王奕訢因政治失意,将其命名为“独乐峰”,典故取自司马光的“独乐园” 。</p><p class="ql-block">独乐峰是一块高约5米的北太湖石孤赏石,石色青润,石体硕长,布满皱折,为北太湖石中的精品 。从不同角度看,它呈现出不同形态,如像一位风姿卓然的女子怀抱婴儿,似送子观音石;换个角度又像一位孤独的老者,还像一条鱼或一只鹦鹉 。</p><p class="ql-block">其特色在于既起到影壁和屏风的作用,又以独峰置景见长,为园林增添了独特韵味 。同时,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和珅、恭亲王等历史人物紧密相连,见证了王府的兴衰变迁 。</p><p class="ql-block">游客参观独乐峰时,可欣赏到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纹理,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听导游讲述关于它的传说故事,仿佛能穿越时空,了解到和珅求子、恭亲王失意等历史情节,增添游览的趣味性 。此外,独乐峰作为恭王府花园的重要景观之一,与周围的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古典园林画卷,让游客沉浸在浓郁的历史氛围和优美的自然风光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p> <p class="ql-block"><b>恭王府后罩楼:和珅的藏宝楼</b></p><p class="ql-block">恭王府后罩楼,宛如一颗隐匿在京城繁华深处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光彩。</p><p class="ql-block">地理位置上,它坐落于恭王府的最北部,依傍着王府的后墙,宛如一位忠诚的卫士静静伫立。其处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内,周边是老北京典型的胡同街巷,传统四合院错落有致,不远处的什刹海湖面波光粼粼,地理位置优越且充满了浓郁的京味文化氛围,交通的便利性又使其成为游客探寻历史的热门打卡地。</p><p class="ql-block">从历史渊源追溯,后罩楼始建于和珅时期,作为府邸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岁月的洗礼。和珅时期,它可能是存放珍宝财物之所,见证了和珅的奢华生活与财富积累。后经恭亲王奕訢时代的变迁,依然保留着其独特的地位,承载着王府的生活与故事,见证了清王朝不同阶段的兴衰荣辱,成为历史的无声见证者。</p><p class="ql-block">后罩楼的样子宏伟壮观,东西长达 160 余米,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体。它上下两层,上层有形式各异的窗户,据说每扇窗户的形状都与室内所藏物品有关,独具匠心。下层则为统一的长方形窗,整体建筑风格庄重而典雅,兼具实用与美观。青灰色的砖墙在岁月的磨砺下更显古朴,翘起的屋檐线条流畅,彰显着中式传统建筑的韵律之美。</p><p class="ql-block">其建筑特色鲜明,采用了独特的“勾连搭”式建筑手法,使楼体连贯又富有变化。内部空间布局精巧,房间众多,功能各异,既保证了居住的私密性,又体现了整体的协调性。楼前的庭院小巧精致,点缀着绿树花草,为庄重的建筑增添了一抹灵动与生机。</p><p class="ql-block">游客漫步于后罩楼前,仿佛穿越时空,能够感受到历史的沉淀与厚重。从楼前仰望,高大的建筑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精美的窗棂、斑驳的墙面,无不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步入楼内,虽已不见当年的珍宝,但那独特的空间感和历史氛围仍能让人想象到曾经的繁华。游客们在此驻足欣赏建筑的精美,拍照留念,沉浸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中,感叹古人的智慧与技艺,收获一场难忘的文化探索之旅,也让恭王府后罩楼成为京城历史文化之旅中不可错过的精彩篇章。</p> <p class="ql-block"><b>和珅</b>(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钮祜禄氏,本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人,祖籍奉天府开原县(今辽宁省清原县),清乾隆时期殿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和珅曾为咸安宫官学生,1769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世职。1772年,授上虞备用处侍卫,后为銮仪卫侍卫,以才思敏捷、办事乖巧获清高宗赏识。1775年,为乾清门御前侍卫,兼副都统后骤然升为户部侍郎、军机大臣,兼内务府大臣。1780年三月,授户部尚书、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和议政王大臣。</p><p class="ql-block">和珅为官时,其善于打交道,在清朝的外交事务部门担任重要职位,连英王特使马戛尔尼也对和珅的外交手法十分赞赏。清高宗对其更是宠信有加,并将女儿嫁给了和珅的儿子。随着权力的成长,其私欲也日益膨胀,利用职务之便,大肆结党营私、聚敛钱财。以清仁宗颙琰、监察御史钱沣等人为代表的朝中清议力量,曾多次弹劾和珅,但由于清高宗的袒护,和珅均能化险为夷。</p><p class="ql-block">1799年,清高宗驾崩后,清仁宗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并以一条白绫赐其自尽。抄家时发现,在和珅当权的20多年中收敛数额惊人的财产,</p><p class="ql-block">其罪恶活动不仅给清廷财政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加深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困苦,而且是乾隆后期政治混乱、吏治败坏的重要原因。1811年,丰绅宜绵将和珅《嘉乐堂诗集》、丰绅殷德《延禧堂诗钞》、和琳《芸香堂诗集》上下卷合刊,称《长白英额氏三先生诗集》。</p> <p class="ql-block">5月26日天坛。</p> <p class="ql-block">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俗称“大裤衩”)的寓意可从设计理念、文化象征、争议与风水三个维度综合解读:‌</p><p class="ql-block">一、<b>设计理念与建筑象征</b></p><p class="ql-block"><b>‌开放与创新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建筑由荷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与德国建筑师奥雷·舍人设计,其流线型外观和悬空结构体现了“开放、灵活、环保”的理念,象征新闻行业突破传统的创新精神。倾斜造型减少环境遮挡,融入“天人合一”哲学,旨在创造与城市和谐共生的微气候。</p><p class="ql-block"><b>现代北京的标志性符号‌</b></p><p class="ql-block">作为北京国贸CBD的核心地标,其独特造型打破常规,成为城市现代性与国际化的视觉代表,被《时代》周刊评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之一。</p><p class="ql-block">二、<b>文化隐喻与争议</b></p><p class="ql-block"><b>‌民间昵称的“大裤衩”‌</b></p><p class="ql-block">因外形酷似短裤得名,这一接地气的称呼反映了公众对建筑的直观认知,但也引发对设计严肃性的讨论。部分观点认为其扭曲造型违背传统建筑“天圆地方”的端庄美学。</p><p class="ql-block"><b>风水争议与都市传说‌</b></p><p class="ql-block">有传言称其设计是为“遮盖”附近中服大厦(被指形似男性生殖器)的风水“不雅”,但此说法来源权威性较低,且未获官方证实。</p><p class="ql-block">风水批评者指出其“穿心煞”“反光煞”等缺陷,认为造型导致磁场混乱,与央视主持人近年负面事件关联。</p><p class="ql-block">三、<b>国际视野与文化输出</b></p><p class="ql-block">建筑通过前卫设计展现中国对全球建筑潮流的参与,同时隐含传统文化元素(如“树冠”象征包容),成为兼具争议与影响力的文化符号。</p><p class="ql-block">总结‌:大裤衩的寓意多元且对立,既是现代性、创新力的宣言,又因挑战传统审美与风水观念饱受争议。其象征意义最终取决于观察视角——官方强调其国际化的开放理念,而民间则更关注其视觉冲击与衍生传说。</p> <p class="ql-block">5月27日,一昆的老朋友汪刚的徒弟(学打拳的)接我们去怀柔,安排得非常好。吃住行全包了。</p><p class="ql-block">下午开车送我们去青龙峡和红螺寺玩。</p> <p class="ql-block"><b>红螺寺</b>,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怀柔镇卢庄村红螺东路2号,始建于东晋咸康四年(338年),是中国北方佛教发祥地和最大的佛教丛林,有“南有普陀,北有红螺”之说。</p><p class="ql-block">红螺寺坐北朝南,占地百余亩,由中路及东西跨院组成。中路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西跨院是僧人居住之所,东跨院为修容院和客房。西墙外还有塔院,是僧人的墓塔。</p><p class="ql-block">红螺寺对研究历代佛教礼仪及人物历史有着较高的价值。</p><p class="ql-block">1990年2月23日,红螺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5月28日,早上一早,汪刚的徒弟就开车接我们去<b>幕田裕长城</b>。这段长城修在重山峻林之中。我们去得早,照相的人少,拍了几张照片。这里的长城太美了,真感概古时的人太不容易了,修了这么雄伟的长城,给子孙后代留下了这么保贵的遗产。</p><p class="ql-block">慕田峪长城,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慕田峪村,距北京城区73千米,享有“万里长城,慕田峪独秀”的美誉。慕田峪长城全长5400米,是中国最长的长城,也是北京十六景之一。明洪武元年(1368年),慕田峪长城由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p><p class="ql-block">慕田峪长城是明代万里长城的精华所在,该段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处,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等景观,长城墙体保持完整,较好地体现了长城古韵,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文化价值。3</p><p class="ql-block">1987年,慕田峪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00年,经怀柔区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慕田峪长城改建为风景区。</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5日,包括慕田峪长城在内的长城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归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城。</p><p class="ql-block">2011年,慕田峪长城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A级旅游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中午,去一个民军合作基地吃的饭。这里的莱全是人工种的,施的农家肥,不打农药,小白萝卜、生菜、小批把秧等等全可以生吃,巴适得很。</p> <p class="ql-block">2016年6月10日,早上去了济南泉城广场,恰遇音乐喷泉开始喷水。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0年1月<b>北海红树林</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