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梵净山</p><p class="ql-block"> 一一诗人王心鉴</p><p class="ql-block"> 近山褪俗念,唯有竹声喧。</p><p class="ql-block"> 栖心昄净土,推云步梵天。</p><p class="ql-block"> 禅雾入幽谷,佛光上苍岩。</p><p class="ql-block"> 海内循道者,多来续仙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诗人的这首《过梵净山》诗,道出了人们对梵净山想往和游览欲望。</p><p class="ql-block"> 本人也对黔贵之著名风景区,佛教圣地一一梵净山,心怡许久,多次想去一看一游,都没有成行。</p><p class="ql-block"> 这次(2025年4月14日)跟随沈阳百鸟太极拳友们专程前往,拜访黟贵地,很是兴奋,心愿始成。但又没能登上红云金顶,给此次黟贵之旅留下遗憾,真是天公不成全此行啊……</p><p class="ql-block"> (此照来源百度网,致谢)</p> <p class="ql-block"> 黔山透迤,贵水多情。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绘制出了多少各种惊艳绝世的山河杰作,而梵净山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面积为:4.19万公项,是著名的佛教圣地,为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单位。1978年建立为省级,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同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是武陵山脉主峰,最高海拔为:2572米。山中气候多变,云海雾流,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溪流纵横,林木茂盛。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拥有黔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特征。</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名字的来源于“梵天净土”寓意着这片土地的神祕与纯净。这一名称不仅体现了自然的景观壮美,还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被视为佛教圣地,其名字中的“梵天”,在印度教中代表创造之神,象征着创造.智慧.保护和吉祥。“净土”在佛教中则代表清静,圆满和崇高的理想之地,是一个没有五浊之垢染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被誉为“弥勒道场”,是佛教信仰者心中的圣地。山顶的金顶佛光寺常年云雾缭绕,被视为“人间仙境”,信徒们在此朝拜弥勒佛,来祈求平安和福佑。</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上净凡心,</p><p class="ql-block"> 金顶之下云海行”。</p><p class="ql-block"> 一生必去一次梵净山,当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向那高耸入云的山峰时,心中就已经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和何往,登上山顶,仿佛置身仙境,云雾缭绕,如梦如幻,仿佛来到一个能让灵魂栖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看看这些50后的人们,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倩影,就会明白:人生最难清醒的,便是告别复杂.烦恼;回归简单.豁达。悦心而行,淡然夕阳,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点滴美好,用爱去融化心中的冰霜,在暮年岁月长河中,来寻找属于自己的那夕阳中的精采篇章……</p> <p class="ql-block"> (拳友靓丽在梵净山景区前留念)</p> <p class="ql-block"> (拳友玲在梵净山景区前留念)</p> <p class="ql-block">(游友福如东海在梵净山景区留念)</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得名于“梵山净土”。山如其名,整体气质十分富有禅意。在山顶上观赏云雾日出,会感觉看透彻了许多是是非非,这种安宁的界境,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很难得的。</p><p class="ql-block"> 对于游人和信徒而言,梵净山不仅是自然与文化的交汇点,更是心灵的洗礼之地,象征着对纯净和崇高的追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是从索道下站836米处,也就是登山步道起点,(零步起点)坐索道缆车上行的。从当天下午的索道站排队等候的人群,就可以看到,等待登顶的游人很多很多……</p><p class="ql-block"> 我们到达2100米的索道上站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钟了。这里也是登山步道的6600多步处,从这里要走森林栈道200多米,登上2318米处的蘑菇石,在此预约登顶红云金项的顺序号。</p> <p class="ql-block"> (这是从缆车上拍到的梵净山红云金顶的雾中照片)</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屹立于天地之间,历经风雨而岿然不动,自古以来便以其雄伟壮观而闻名。它群山连绵,峰峦叠嶂,山势巍峨,直插云霄,仿佛在诉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巨大的造物力。</p><p class="ql-block"> 它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让人心旷神怡;它峭壁悬崖,险峻无比,让人心惊胆颤,却又充滿着挑战的魅力;它孤峰独立,直指苍穹,傲视群山,展现出大自然的无限生命……</p> <p class="ql-block"> 从梵净山景区导览图,可以找出我们登顶蘑菇石,眺望红云金顶和老金顶的路线,只有一步之遥,两个小时的时间,却望顶兴叹,错失时机啊!(错失原因后文讲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为红云金项照片(标题照也是)因无缘登顶,只能从网络中找一幅照片说明)</p><p class="ql-block"> 红云金项高约90米,海拔为:2336米,中部裂缝名为“金刀峡”,将金顶一分为二,上有天桥相连,两边各建一庙,一边供奉释迦佛,一边供奉弥勒佛。由此印证现代佛(释迦牟尼)向未来佛(弥勒佛)的交替。</p><p class="ql-block"> 相传,一位修炼千年的仙人与盘据山顶洞府的恶妖激战,仙人鲜血染红了山顶云雾,形成了如今的红云金顶。此传说与梵净山标志性自然景观结合,突显出它的神秘性和神圣感。</p><p class="ql-block"> 红云 金顶天桥:连接着两座寺庙,仿佛是天空中的一道彩虹。弥勒佛,释迦佛两尊佛像并立,散发着神圣的光芒,让游人感受到心灵的洗涤,生命的净化。站在山顶,俯瞰群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让人们醒悟了生命的渺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梵净山老金顶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老金顶是与新金顶(红云金顶)相对峙的顶峰。又名“月镜山”。</p><p class="ql-block"> 传说中,弥勒菩萨周身光明璀璨,每当夜幕降临,弥勒佛在金顶莲台上安然端坐,宛如满月缓缓升起,红云缭绕。此时,弥勒菩萨周身倾洒着柔和月光,映照在老金顶的石壁上,石崖燿燿生辉,如同一面巨大的月光铜镜,镜中奇妙地映出弥勒佛广渡众生的情景,“月镜山”之名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老金顶也是日出的极好地方,凌晨时分,太阳喷薄欲出,景色极为壮观!</p><p class="ql-block"> 这正是:</p><p class="ql-block"> 月色朦胧照山川, </p><p class="ql-block"> 梵净山下夜无眠。</p><p class="ql-block"> 清风拂面心神爽,</p><p class="ql-block"> 静听松涛话流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照为梵净山的蘑菇石照片)</p><p class="ql-block"> 蘑菇石是梵净山最具有代表性的山石景观,是梵净山的精魂,因形如蘑菇而得名。实为是一砂质板岩和石英岩的方形石柱,上大下小,高约10米,由一正方形巨石错位覆盖在另一长方形巨石之上,蘑菇石看似不稳,却顶天立地,巍然屹立亿万年!</p><p class="ql-block"> 蘑菇石是造物主创造出的举世无双的一座魔幻现实主义的经典雕塑。许多画家.摄影家都以它为题材,创作出无数的艺术杰作,它作为梵净山的形象大使,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住着一位勤劳善良的老农夫和他的妻子。两人每天在山中耕种劳作,生活虽然清贫,但两人十分恩爱幸福。</p><p class="ql-block"> 一天,农夫在山中无意间发现一块神奇的石头,这块石头能够自动生长出各种美味的蘑菇。农夫把这个消息告诉妻子,俩人决定将这块神奇的石头带回家中好好照料。</p><p class="ql-block"> 然而,蘑菇石的事情,引起了附近一些贪婪人的嫉妒和歪心,这些人企图</p><p class="ql-block">抢夺神奇的石头,滿足他们的私欲。</p><p class="ql-block"> 老农夫和妻子为保护神奇的石头,决定把蘑菇石重新放回山中一个隐蔽的地方,并用魔法将其变成了一块无法移动的巨石。一一这就是如今的蘑菇石。</p> <p class="ql-block"> (拳友君子兰在蘑菇石景点留念)</p> <p class="ql-block"> (拳友从容在蘑菇石前留念)</p> <p class="ql-block"> (拳友尚大姐在蘑菇石景点留念)</p> <p class="ql-block">(笔者与福如东海在蘑菇石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笔者以老金顶为背景留念)</p><p class="ql-block"> 登上梵净山,仿佛踏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在这云雾缭绕之中,山峰若隐若现如同仙境一般,而释迦佛和弥勒佛的道场所在,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无尽的佛光和祥瑞。</p><p class="ql-block">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是一方净土,也是一个返璞归真,怡养身心,令人遐思神往的人间仙境,它与岁月一起,共同演绎着生命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在承恩寺院拍的红云金项的照片)</p><p class="ql-block"> 因为登上红云金顶,必须从蘑菇石下来到普渡广场,也就是承恩寺的所在地。根据景区规定:登红云金顶,要提前在蘑菇石景点预约排号,根据排号顺序登顶。</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来到了承恩寺。面对就是想往以久,登顶为快的红云金顶了。</p> <p class="ql-block"> 承恩寺:原名上茶殿。始建于明初,位于梵净山新老金顶之间的鞍部,最初作为报恩寺的茶堂之一,以滿足朝山信众的日常需求为主。</p><p class="ql-block"> 明万历七年(1599年)毁于播州(今遵义市)战乱。1618年由高僧妙玄奉敕重建,并被万历皇帝赐名“金顶正殿”,颁予镇山印信,成为梵净山佛教鼎盛的标志。</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新修僐,更名为“承恩殿”,获光绪皇帝赐封,成为兼具宗教与政治意义的“生祠”。</p><p class="ql-block"> 后在清末至今,多次损毁又修复。到2009年,在原址重建,2011年完工。现为梵净山寺庙群的主体建筑,延续了明清两朝“古佛道场”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承恩寺的历史交织着佛教信仰,皇权加持和地方抗争,重建更名反映了梵净山作为弥勒道场的宗教韧性和历史沧桑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普渡广场的电子屏幕,它是用来显示登顶的排序号的)</p><p class="ql-block"> 遗憾之行的原因:我们是当天中午1点多到达梵净山,乘坐索道车到达索道上站,顺着森林栈道登到2318米处的蘑菇石时,已是下午2点多钟了,在此预约登顶排序号为5900多号。在此处游览拍照一会,沿拜佛台的山路,下到普渡广场,等待登顶。当时时间下午3点多了。</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到达登顶处时,排序号只叫到2500多号,离我们排号还有2400多号。而景区为防止拥挤,保证安全,是每20分钟,放行登顶人数为100人。也就是1小时才放行300人。等到我们登上红云金顶,要需要6一7个小时的等待。而我们当夜要坐火车返回沈阳,真是无法登顶了。无奈何,无奈何也!</p><p class="ql-block"> 这可能是本人多次旅游中,第一次遇到的遗憾之旅吧。</p><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的好:所有遗憾,都是另一种成全。就让所在的不完美,在过往的云烟里,开出美丽的花。</p><p class="ql-block"> 这也让本人用清瘦笔写成一篇小文,来记录这件事,这也是一种心灵中的收获吧!</p> <p class="ql-block"> 梵净山集雄.奇.险.秀.美于一身,原始洪荒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无数珍稀物种。山间古迹频显,见证岁月的沧桑。踏上这片圣地,仿佛踏入时空隧道,心灵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寻找到久违的宁静和超脱。</p><p class="ql-block"> 而 它那八千多级的登山台阶,象征通往一片纯净无瑕的心灵圣地的天路,激励着人们攀登“梵天净土”的决心……</p> <p class="ql-block"> 这是返回下山的游人们,在夕阳余辉中的身影,也折射出思家的心愿……</p> <p class="ql-block"> 回首梵净山之旅,虽有遗憾,更多是眷恋和留念。梵净山像一位宽厚的长者,静静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又宛如一座通往仙境的桥梁,连接着尘世与净土,怎会不深深地烙印在人们的心底?</p><p class="ql-block"> 用一首拙词表现示游后的心情吧。</p><p class="ql-block">《临江仙》</p><p class="ql-block"> 游梵净山 一一拙笔</p><p class="ql-block"> 梵天净土春游此,蘑菇巨石悬空。</p><p class="ql-block"> 叠上栈道七千层。</p><p class="ql-block"> 险崖敢攀,遗憾未登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别后静思尘间事,悟道豁达睿智。</p><p class="ql-block"> 他日再游云水中。</p><p class="ql-block"> 豪情勃发,勇登云九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超人拙笔编辑于沈阳</p><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2日</p><p class="ql-block"> (部分照片.资料源于百度网,致谢原作)</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