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厦门

星星之火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四月的厦门,空气中浮动着海风特有的咸腥味。这是我们抵达厦门第一天,心里装满对这座海滨城市的期待。厦门是福建南部中心城市,我们的福建全景游,就从厦门开始。</b></p> 鼓浪屿:琴岛上的浪漫时光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早餐后,我们从轮渡码头前往有“海上花园”之称的鼓浪屿,十多分钟后便踏上鼓浪屿的内澳厝码头。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因岛上有一礁石,涨潮浪击时发出擂鼓似的声音,于是改名鼓浪屿。踏上岛屿的第一感觉,是这里没有汽车,只有电瓶车和步行者的身影。岛上处处是红砖建筑和茂密的榕树。</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鼓浪屿春光无限。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小岛上,正值三角梅盛放,为春日盛宴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岛上大街小巷,处处可见一簇簇艳丽的三角梅。它们或攀爬在墙头,或垂挂在窗前,或点缀在院落一角,宛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三角梅的花朵并不大,但其色彩丰富,形状独特,让人忍不住驻足观赏。</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鼓浪屿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这里保存着大量风格各异的建筑。我们沿码头前的小路走几分钟,就到了鼓浪屿的著名景点——“最美转角”。这是一栋三角形的欧式建筑,两条小路在此交汇,红砖墙配上绿树,像极了电影里的场景。</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拐过最美转角,不远处是美国领事馆旧址,现为鼓浪屿历史文化陈列馆。这栋19世纪的建筑有着白色拱廊和红色砖墙,院子里古树参天,里面展示的是鼓浪屿的近代史。</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鼓浪屿的建筑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艺术和文化的交融。它既有闽南传统院落式,也有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既有一栋栋各式各样的华侨小洋楼,也有一幢幢欧陆风情的豪华别墅。漫步其中,仿佛穿梭于不同时空,感受着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融合。</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从领事馆往前走便是龙头路,这是鼓浪屿最热闹的商业街。这里店铺林立,卖各种闽南小吃。游客们边走边吃,感受着市井烟火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鼓浪屿的最高点是日光岩,虽海拔只有90多米,但登顶后视野无敌:近处红屋顶、蔚蓝大海和远处厦门城市轮廓,尽收眼底。日光岩下还有一座小寺庙,镶嵌在巨石之间,香火袅袅。</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岛上最有名的花园是菽庄花园,是解放前一台湾富商的私人花园。花园风景很美,以布局见长。它运用巧妙的园林设计手法,使园林与周围大海和谐一致,产生许多别具一格的景观效果,很受游客喜爱。</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岛上还有一座毓园,是为纪念厦门出生的中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大夫而建的。园林不大,5000多平米,建筑布局自然和谐。林巧稚大夫的汉白玉石雕像坐落在毓园的石坪上,衣着朴素,面容慈祥。园中有邓颖超亲手种植的两株南洋杉,象征林大夫秀逸高洁的品格。</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鼓浪屿东南端,还矗立着中国最大的历史人物雕像——郑成功塑像,这是为纪念明末清初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而建的。像高15.7米,由600多块花岗岩雕凿嵌接而成。雕像面朝台湾海峡,象征两岸血脉相连,寄托了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我们乘坐“鼓浪之星”号游轮,从海上目睹了这一奇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短短地转了一圈,不得不说,鼓浪屿确实很美。它的美不仅在于风景,更在于它的建筑、音乐和慢生活。它的每个地方都充满浪漫,每一栋老房子都有故事。</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参观完鼓浪屿,我们马不停蹄前往市区,继续参观闽南千年古刹——南普陀寺。</b></p> 南普陀寺:香火中的千年禅意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南普陀寺是厦门一带最著名的佛教寺庙,它毗邻厦门大学,是厦门八大风景区之一。这座寺庙建于唐代,有千年历史。它背靠山峰,面临大海,景色幽深秀丽。整座寺院气势宏伟,错落有序, 经历代僧人多次重修扩建,形成了三殿七堂俱全的禅寺格局,成为闽南地区最具规模的名刹,也是闽南佛学院所在地。这座依山靠海、大隐于市的古刹,因供奉观音菩萨的宗教地位与北面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相似,故得名“南普陀寺”,以示南北呼应。</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初到南普陀寺,我们便被这里宁静与香火交织的禅意深深吸引。作为千年古刹,这里不收门票,免费赠香,让人感受到闽南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从山门进寺,先在赠香处领一支清香,沿石板路到净手池洗手,然后点香到天王殿前许愿。当烟雾袅袅升起时,人们的心境也随之沉静下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和所有寺庙一样,绕过天王殿便是寺庙核心大雄宝殿。殿前香炉鼎盛,信众络绎不绝。殿内佛像金碧辉煌,庄严肃穆。站在殿外,听着僧人整齐诵经声,梵音阵阵,让人心升敬畏。真是:心中有普陀,步步生莲,所遇皆是佛光普照。</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大雄宝殿后方是大悲殿,供奉着千手千眼观音。再后方是藏经阁,收藏了大量佛教经典,包括珍贵的《大藏经》。可惜这里不对外开放,只能在外围参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藏经阁旁是法堂,寺院讲经说法的地方,这里偶尔会举办法会或禅修活动。再往后是方丈楼,是主持起居和接待宾客的地方,普通游客不能进入。</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南普陀寺背靠五老峰,有条登山步道可直达山顶。登顶途中有多处摩崖石刻,其中最著名的是巨大的“佛”字石刻,高约4米,笔力雄浑,据说是清代高僧所书。</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南普陀寺内有素菜馆可以用餐,它的素斋闻名遐迩。寺内还有书院,陈列着佛教书籍和文创产品。值得一提的,南普陀寺与厦门大学仅一街之隔,从寺院侧门步行五分钟就到了厦大西门,许多游客会顺路参观厦大。让人不禁感叹:这里的古刹和学府奇妙交融,文化与信仰自然交汇。</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一提到厦门,自然想到爱国侨领陈嘉庚先生,集美学村就是陈嘉庚倾资创建的一处学校群。第二天,我们便前往凝聚众美的集美学村游览。 </b></p> 集美学村:百年学府里的嘉庚精神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集美学村位于厦门集美镇,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从1913年办第一所小学起,陈嘉庚先生就以个人资财,连续创办了12所包括各类学校在内的集美学村 。八十多年来,学村不断充实扩大,现已整合为集美大学。由于学村建筑风格独特,又经常举办龙舟比赛,再加上学村音乐节也远近闻名,平日宁静校园成了欢乐海洋,集美学村自然也就成了厦门旅游的一个热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集美学村最具特色的景点就是龙舟池,这是陈嘉庚先生上世纪50年代亲自主持修建的,旨在通过赛龙舟这一传统民俗活动, 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民众体魄,同时凝聚海外华侨的爱国情怀。我们进入学村,一眼便看到这个椭圆形的人工湖,湖畔建有7座形态各异并分别命名的亭台楼阁,采用的是别具一格的“嘉庚建筑”风格,即中式屋顶加西式廊柱,形成“七星拱月”的景观。</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龙舟池西侧,是1959年建的集美中学南薰楼和道南楼,这是嘉庚建筑的代表作。南薰楼高15层,顶部采用钟楼设计,现为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办公楼。道南楼是连廊式建筑群,红砖绿瓦相映,廊柱上“集美”二字为陈嘉庚亲题。两座楼尽显中西合璧之美。</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归来堂和归来园的建筑,是嘉庚精神的象征。陈嘉庚有个意愿:让海外归来的侨胞有个聚会的地方。在周总理干预下,归来堂于1962年陈嘉庚逝世一周年时落成。归来堂前面的归来园,是改革开放后为纪念陈嘉庚创办集美学村70周年而建的一个花园。花园竖立着陈嘉庚的铜像,上面镌刻着毛泽东题词“华侨领袖,民族光辉”八个大字。铜像正前方是方砖铺设的大道,通向归来的远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归来堂北侧就是陈嘉庚故居。一座二层小楼,保留了上世纪50年代原貌。一层是会客厅,陈列着藤椅、旧式电话等原物;二层是卧室,有简陋的木板床、蚊帐、补丁睡衣等,展示了陈嘉庚节俭的生活。庭院内还有一口古井,是陈嘉庚亲自参与挖掘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集美大学校园,还有一座陈嘉庚纪念馆。馆内陈列着大量文物和图片,详细介绍了陈嘉庚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为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走进纪念馆,你会被陈嘉庚先生的爱国精神所打动:一位海外艰苦创业拥有巨额财富的华侨富商,却始终心系祖国,将大部分资产投入到教育和公益事业中。这种爱国情怀,已经深深融入到集美学村的每个角落,成为这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在学村东南角还有一座园林,这里原是一个小岛,因其形状酷似乌龟,所以称为鳌园。鳌在闽南是吉祥长寿的象征,这是陈嘉庚先生为自己选中的墓地,并亲自主持修建耗尽十年时间完成。园门是一条50米的长廊,两边刻有青石镂雕,分别是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内容。 长廊尽头是高28米的集美解放纪念碑,碑文由陈嘉庚亲自撰写。再往前就是陈嘉庚墓,陈嘉庚北京逝世后尸骨运回故乡,实现了他叶落归根、终老故乡的夙愿。</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几天来,厦门之游留下的画面,仍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 鼓浪屿的洋房和绿树小巷,南普陀的香火与芸芸信众,集美学村的建筑与清静安宁。这些画面犹如一张张活的城市🏙海报,说明厦门是个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历史底蕴的城市。我们将记住这次难忘的旅程,希望有机会再来厦门,看到它更加美丽的面容。</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