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邵伯古称甘棠,已有1600多年历史,因东晋谢安于此筑埭造福于民而得名。借运河之利,邵伯曾是南北水路往来的必经之地,曾集聚大批物资,云集大量商贾,富甲一方。</p> <p class="ql-block">大明寺(英文名:Daming Temple[20]),又称法净寺[22],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市区平山堂东路8号,占地面积约30公顷。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据《旧五代史》载,公元887年,庐州刺史杨行密与宣州刺史秦彦对战时,在此扎营,2002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2006年5月25日,扬州大明寺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 class="ql-block">何园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原址为乾隆年间的双槐园。清光绪九年(1883年),何芷舠(曾任湖北汉黄德道台兼江汉关监督)卸任归隐扬州,购得吴氏片石山房旧址,历时13年扩建为“寄啸山庄”,得名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寄傲”“舒啸”的意境。</p><p class="ql-block">近代变迁</p><p class="ql-block">1937年日军侵华期间,何园曾被用作伤兵驻扎地。</p><p class="ql-block">1988年与扬州个园同批被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5年,古建专家罗哲文题名“晚清第一园”,奠定其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二、建筑特色与地位</p><p class="ql-block">园林设计</p><p class="ql-block">复道回廊:全长1500米,双层立体廊道串联全园,被誉为“天下第一廊”,兼具功能性与美学价值,是中国园林立交桥的雏形。</p><p class="ql-block">片石山房:明代石涛叠石孤本,以假山造景闻名,余秋雨称其“中国造园史上的仰望之作”。</p><p class="ql-block">中西融合:如楠木厅结合传统串楼与西式结构,玉绣楼则因广玉兰与绣球得名,体现晚清建筑创新。</p><p class="ql-block">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何园与北京颐和园、苏州拙政园并称首批国家重点公园,被古建专家陈从周等誉为“江南园林孤例”。园内曾寓居黄宾虹、朱千华等文化名人,何氏家族更涌现核物理学家王承书、何祚庥等杰出后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