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武夷山人民发扬“红旗不倒”的革命精神,前赴后继保护青山绿水,先后获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全球多样性保护区……诸多荣誉称号;挖掘整理古汉城遗址、朱子故里等文化遗产;举办首届武夷岩茶节、国际无我茶会;开通武夷山机场、动建横南铁路等基础设施、踏上申报“世遗”之路……。第二故乡影像记忆中的“文旅”草根,初露端倪。</b>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偶尔还能遇见,世代以九曲溪为生的排工,带上渔网、“捕鱼高手”鸬鹚作业的身影 刘述先摄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偶尔还能遇见,世代以九曲溪为生的排工,带上渔网、“捕鱼高手”鸬鹚作业的身影 刘述先摄 九曲溪周边环境,大气、水质的治理与监测 刘述先摄 1990年世界旅游组织执委会主席巴尔科夫人,在游览武夷山时发出惊叹:“未受污染的武夷山风景区是世界环境保护的典范!” 刘述先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泛舟九曲旅游,仍保留单筏三坐的原始状态。 刘述先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之前,排工们要逆流而上,将空竹筏从终点一曲,拉回起点九曲的星村。 刘述先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为二排一拼6座的竹筏,在九曲码头静候四海宾客。 刘述先摄 泛舟九曲旅游的玉女峰上岸点上,拖拉机繁忙有序地将空筏运回起点星村。 刘述先摄 1993年3月16日,《中国旅游报》报道的武夷山第一位女排工吴火妹,在九曲十八弯上,留下她20多个春秋寒暑为游客尽心服务的足迹。如今,在九曲溪上已有五位女排工都像她那么热情、友好,令人难忘。 刘述先摄 1993年3月16日,《中国旅游报》报道的武夷山第一位女排工吴火妹,在九曲十八弯上,留下她20多个春秋寒暑为游客尽心服务的足迹。如今,在九曲溪上已有五位女排工都像她那么热情、友好,令人难忘。 刘述先摄 1987年3月7日,《中国青年报》一版报道,武夷山风景区的四十名青年农民,十分喜悦地成了福建省崇安县农民导游员培训班的学员……。 这批天心、星村等地农民参加学习结束后,成为武夷山第一批正式的农民业余导游员。 刘述先摄 三菇峰下盖起武夷山首家农民宾馆“矮胡宾馆”。 刘述先摄 “矮胡”,这个山区地道的“农民哥”,用开发武夷山挣来的钱,第一个在三菇峰下盖起武夷山首家农民宾馆“矮胡宾馆”。 刘述先摄 在武夷山提起“胡继文”这个大名,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矮胡”却几乎无人不晓,即便是在新加坡、香港“矮胡”也稍有名气。《农民日报》1992年3月10日头版头条,发表武夷山市委以剖析“矮胡”现象为突破口,展开解放思想大讨论的文章。 刘述先摄 首期武夷山饭店总经理培训班。 刘述先摄 自一九八二年以来,武夷山市职业中学围绕旅游市场的需求,先后开设了饭店管理、旅游经济管理等十一个专业。图为教师在模拟教室内认真传授規范的餐厅服务。 刘述先摄 摄于1992年10月的全国优秀服务员王秀英(右二) 刘述先摄 摄于1986年武夷山风景区内为游客服务的农民小运输车队. 刘述先摄 摄于1990年6月,水濂洞前传统茶滩上纯朴的茶姑娘朱冬梅 刘述先摄 1990年10月,武夷山当地“草根作者”班子,挖掘、整理、编撰的“武夷茶艺”初显身手,亮相首届武夷岩茶节 刘述先摄 1991年10月,武夷山当地“草根作者”班子,挖掘、整理、编撰的“武夷茶艺”初显身手,在幔亭国际无我茶会上表演,在国内外反响强烈。 刘述先摄 独树一帜的“武夷茶艺”与经排演为可观赏的“武夷茶艺”文艺节目,成为武夷山的一张亮丽名片。 刘述先摄 摄于1987年的馀庆桥前,经崇安县文化馆经多年搜集、整理,由管乐、弦乐、打击乐等十七种乐器组成,大部曲牌来自武夷山民间小调的“十番锣鼓”队,为八一电影制片厂专程采访演出。 刘述先摄 全国文物考古先进工作者张其海,为古汉城遗址的挖掘默默奉献,并在当地年轻人中培养出一批“草根文物工作者”。 刘述先摄 全国文物考古先进工作者张其海,为古汉城遗址的挖掘默默奉献,并在当地年轻人中培养出一批“草根文物工作者”。 刘述先摄 全国文物考古先进工作者张其海,为古汉城遗址的挖掘默默奉献,并在当地年轻人中培养出一批“草根文物工作者”。 刘述先摄 福建崇安縣一中生物教師郑中孚,在武夷山捕捉到一隻奇特蝙蝠,經專家鑒定,這種蝙蝠叫彩蝠,首次在福建發現。 刘述先摄 福建崇安縣一中生物教師郑中孚,在武夷山捕捉到一隻奇特蝙蝠,經專家鑒定,這種蝙蝠叫彩蝠,首次在福建發現。 刘述先摄 1984年4月,中国新闻社发表了《武夷山有怪龟》的消息。“怪龟”名叫平胸龟,又名“鹰嘴龟”。刘述先摄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草根生物工作者”新发现的金斑喙凤蝶(世界罕见、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刘述先摄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草根生物工作者”在海拔1000多米的挂墩山桃树湾山谷,采集到的12只角怪(9雄3雌)武夷山角怪(学名“崇安髭蟾”)。 刘述先摄 1991年9月29日晚,在武夷宫经营酒吧饮食店的王进才,以四千元人民币的价格,买下农民捕猎到的“上等野味”活“云豹”,并立刻电告武夷山市的有关官员和野生动物保护委员会。<br> 翌日下午,近三十名武夷山市的相关工作人员,专程护送这只云豹(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到武夷山国家级重点自然保护区的大竹岚密林深处,让其重回家园。 刘述先摄<br> 对建设、保护武夷山有着突出贡献,曾荣获福建省人民政府颁发“五一”劳动奖章和国家“99环保地球奖”,并被南京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聘为特邀顾问的“狗官建霖”陈建霖名片 1980年,作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筹建的第一批人员,陈建霖担负景区的设计规划。沿着古人在茶洞景区到晒布岩半山,修建的一条古道,勘测延续修筑到天游峰顶的一条936个台阶新路建成,改变了过去上天游要走回头路的状况。 刘述先摄 呵护武夷山一草一木的陈建霖,自掏腰包流泪恳请盗伐者“刀下留情”,保下了鹰嘴岩上,一棵被砍了四分之一的百年老松(笔者离开武夷山时,这棵老松树仍倔强地活着)。 刘述先摄 由他设计三港溪桥头的“虎牛斗”大型雕塑。作为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的标志性雕塑,寓意“人与大自然的和谐”。 刘述先摄 1993年10月,武夷山当地16位“草根作者”班子,挖堀、整理编辑的《武夷山文化丛书》,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中外朋友提供了开启武夷山文化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