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雨中漫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4013515</p> <p class="ql-block">合肥的雨季,总是以一种独有的温婉姿态,细腻地滋润着这座古城的每一寸土地。细雨如织,轻轻掠过桐城路上那泛着历史光泽的青石板,使得这些石板更加古朴而温润。街角,那家看似不起眼的纸笺小店,在岁月的长河中静静地伫立,散发着淡淡的草木香,那是周师傅以指尖编织的梦想,在历史的长河中低吟浅唱,讲述着合肥的非遗故事。</p><p class="ql-block">踏入这间铺子,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隧道,来到了一个充满古韵的世界。眼前,那浸在浆池中的竹帘,随着周师傅手腕的轻轻一抖,纸浆便如同精灵般在空中舞动,交织成一张张洁白无瑕、如玉般温润的纸笺。七十二道工序,每一道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承载着千年的技艺与传承。周师傅说,这竹帘的形制源自唐代,曾见证了李公麟笔下龙眠山的壮丽画卷。我凝视着那帘纹在浆水中若隐若现,似穿越了时空,看见古画中的山水正随着周师傅的指尖流淌,将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往事呈现于眼前。</p> <p class="ql-block">阳光斜洒在晒纸的木架上,为那些湿漉漉的纸页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宛如为它们披上了一层华丽的纱衣。周师傅用棕刷轻拍纸面,那“啪嗒”声中,似有千年的时光在回响。他指尖轻轻抚过纸页,那上面的树皮纹路,如同历史的刻痕,记录着合肥的沧桑与传奇。砑花的工序更是充满了诗意与浪漫,一块羊脂玉制成的砑石在纸面上缓缓游走,牡丹的雍容、云纹的飘逸、冰裂纹的奇幻,便如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那些古老的吉祥话,如今仍在这纸笺上绽放着新的光彩,似诉说着庐州大地的故事与传奇。</p><p class="ql-block">巷尾,王老师的工作室里,葫芦烙画的香气与焦糊味交织在一起,如同一本陈年的线装书,散发着岁月的芬芳与韵味。王老师执电烙笔的姿态,如同握着一支穿越千年的毛笔,那笔尖在葫芦弧面上游走。他正在烙一幅《草船借箭》,那焦痕深浅不一,深褐处如同烟熏火燎的痕迹,浅黄处则像月光轻抚过的印记。当关羽的丹凤眼在碳化纹路中忽然“睁开”时,我似看见了三国的烽火在葫芦中熊熊燃烧,又被现代的电流轻轻按住,古今交融,如梦如幻,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王老师的徒弟小陈,正用平板电脑设计着卡通葫芦图案。那Q版的包公形象,额头上的月牙烙成了二维码,扫描后竟能听到庐剧的悠扬选段,令人拍案叫绝。这古老的技艺,在年轻人的手中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王老师看着徒弟的作品,眼里闪烁着欣慰与自豪的光芒:“如今,这烙画也成了‘非遗潮品’。”他转动着一个烙有星空图案的葫芦,火光在皱纹里跳跃,宛如璀璨的星辰,“你看,这焦痕和银河多像,古人用它记故事,我们用它装未来。”</p><p class="ql-block">暮色降临,我漫步在十字街的非遗市集。这里,庐绣技法绣出的手机壳,银针在缎面上穿梭,绣出的却是时尚的动漫人物,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完美融合;铁字艺人锻造的英文字母,铁锤起落间,“HELLO”与“吉祥”的纹样交相辉映,东西方文化在这里碰撞出绚烂的火花。这一刻,我深深地感受到,非遗从不是凝固的标本,而是流动的河,是连接古今的桥梁与纽带。周师傅的纸笺,既承载过李公麟的画笔,也能写下现代人的情书;王老师的烙画,既烫过三国英雄,也能描绘宇宙星辰。</p> <p class="ql-block">回到纸笺铺子,周师傅正在给一张新制的宣纸盖章。那朱砂印泥落在“庐州纸笺”四字上,如同初升的朝阳,照亮了这片古老的土地,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他说,下个月要带徒弟去参加文创展会,打算推出“可拆卸笺纸”,让年轻人能随意组合图案,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的活力与魅力。</p><p class="ql-block">我望着窗外,雨已停,一缕斜阳穿过纸页,在周师傅沟壑纵横的掌纹里织出细密的光网。那是岁月的经纬,也是文明的根系。指尖织梦,春秋自有深意。在合肥这片土地上,非遗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照亮着我们的前行之路。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未来的邀约,引领着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让古老的技艺在现代社会中绽放新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