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岁月· 别了 知青岁月(上编·7)

Mr.钟剑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扎根农村干一辈子革命。”这是当时党和国家的号召,也是知青最响亮的口号。可事实上呢?绝大多数知青是口是心非的,始终都有个念想: 我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里去当工人,千万不要被真的在农村安家落户了,向往再回去过本该属于自己的城市生活。反正据我所知的绝大多数人,内心都是这么想的。而且还考虑在知青点这么多人中,怎么才能优先地被招工回城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勤学苦练有特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年代,各单位大多有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和篮球球队,有文体特长的人在招工时肯定具有优势,如果再能搞了文体专业,那更是寤寐以求的事。由于上初中和高中时,我都是学校毛泽东思想宣传队里乐队的主力队员,因而一开始就是带着小提琴和二胡等乐器到登临的。精进琴技是知青生活的重要内容。为了练琴而不影响到他人,我选了附近一个烧砖窑,<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来,去</span>那里面练琴,在时间点儿到了再和大伙儿一起上工。并且一有空儿就找地儿练琴,那真叫作勤学苦练。经过持之以恒的两年练习再提高,在插队两年时间够了以后,就被县里抽调到属洪洞县重点工程处的东风渠宣传队工作,其实相当于县文工团,每月工资48元。那可比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刚毕业后的工资还要高啊。不过我这是临时的工作,后来在那里待的时间也不长,就恢复高考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劳动积极表现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就是知青生活的主题,那么表现好不好,主要就是看是否参加生产劳动表现好,受到大家和农民的一致好评。这方面我是有高度自觉,那就什么脏活儿,累活儿和重活儿都能干,而且干得不输当地社员们。那这些我在其它系列故事中已有展示,勿需赘述。完全可以证明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已经落实在行动上,且成绩十分显著! 如果招工机会一来,当问舍我其谁也?然而,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些情况的出现和发展变化会导致结果事与愿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当司务长干得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年由于我劳动表现最好,工分挣的最多,在全知青点上名列第一,无论参加什么集体活动都表现的很出色。在知青点带队的领导也发现了我的整体素质和潜能,找我谈话想让我担任司务长。这可是要给几十个人安排好每顿饭菜,并且“你嫌咸他嫌淡,宁去要饭也不做饭”往往难遂众愿,说好干也不好干。那得筹粮磨面,发收饭票,管理账目,还得负责挑水(还得先用辘轳从二十多米的井里打出来),也是个不轻的任务,虽总体上比下地劳动要轻松自由一些,可岗位责任更重大。我考虑到这可以抽空儿好好练琴,就决定干,而且还干得非常出色,把以上工作要求件件落实,项项到位,搞得漂漂亮亮,因此,带队队长和大家伙儿都比较满意,我也完全适应了这项工作。然而,实际情况的发展和一些意外事件的出现,却打乱了此前自我设计的前进步伐。</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冲撞领导遭惩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司务长当了一年左右时,一个意外情况发生了。我跟登临大队分管知青的副书记刘毛毛发生了正面冲突被迫离开司务长岗位。</p><p class="ql-block">我们知青点的家庭和人员情况都比较复杂,相比其他知青点,大多数人的文化水平不高,在村里待的时间长了也会出现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那次,由分管我们知青工作的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刘毛毛,前来召集开了知青全体大会,在会上严厉批评训斥了我们,指责我们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竟然说,你们名义上是知识青年,可不少人连字也认识不了几个,算什么知识青年?有什么了不起? 我很清楚这话肯定不是针对我说的,说实话我还根本瞧不起他那点儿水平,就越听越生气,无法接受这样对我们知青群体面子的公然伤害。也就考虑如何借题发挥伺机反击。</p> <p class="ql-block">等他宣布散会时,我就站起来说: “等等,我还有话要说。我有个建议,以后谁也不要再叫我们知识青年了,干脆就叫插队青年就是了,这样才符合实际情况,免得有其它难听的说法”。我心里清楚是否叫知识青年,这对他来说,就是个两难选择问题。他当然马上听出来我话中有话,明明是在对他的批评表示不满,而且还是在这种场合公开和他对抗,在这么多人的面前让他下不了台。他就生气的和我大声争辩起来。他说“知识青年那可是毛主席说的名字,不能改叫插队青年”,我说:“其实如你所说,我们好多人真不配叫知识青年。因此,也不管是谁说的,不合适就应该改正嘛!” 争论不休使得双方都激动起来,发生激烈争吵……</p> <p class="ql-block">他说: “看看,看看,有你这么(做挥手演讲的动作)跟领导讲话的吗?”我答:“我这是学习列宁,列宁同志不就是这样讲话的吗?……”,他火冒三丈: “我,我,我看你想翻天啦!”马上联系让人叫来了基干民兵,把我带到登临大队的队部里,还给看管的人交代: 别让他跑了!这就是准备要收拾我了,少不了挨打受骂。因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前我曾从别人嘴里知道,</span>类似情况还有过被吊打的先例。</p> <p class="ql-block">我想着好汉不能吃眼前亏,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走为上计! 决定马上设法逃离险境。我故意又顶撞来教育我的大队主任,我说他们是在官官相护,不讲道理。主任无可奈何地说:“那么说我们都管不了你了?”我说:“差不多,管不了我?那我就可以走了!”当我走出房门时,在外面监管的人还想拦阻不让我走。我说,是主任让我走的。他也不能不听主任的话。我就趁机一溜烟地快步跑回了知青点。当时见到有的女知青们还在为我落泪,此时已是午夜时分,梁英英队长马上找了自行车,让我以最快的速度半夜三更逃回县城。在出村时,还与带着两个人从对面过来的刘毛毛等人擦肩而过。我能听出来是他的说话声,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也没有认出来,这个骑自行车快速出村的人,竟然就是他正准备要收拾的人……</p> <p class="ql-block">这一事件的处理还惊动了县知青办,既然情况清楚了,问题也公开了,大不了说我是个认死理的人,不应该和领导争吵,不能不服从领导,但他们就不敢把我怎么样了。</p><p class="ql-block">我肯定受到了各级领导的严厉批评,也不让我再当司务长,只能返回队里去参加劳动。而那刘副书记呢,还意犹未尽耿耿于怀,他跟别人吹风说: 就是知青点上其它人全都走了,他(指我)也别想走!得悉此话,我怎能不顾虑重重?这下我可该怎么办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柳暗花明上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谁也没有想到,当我真的要离开登临时,谁也没法阻挡住我了。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布《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正式公布我国恢复高考<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消息</span>。当时我正在东风渠宣传队工作,每天排练和演出比较忙。所在地苏堡中学距离县城近30里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及时获悉恢复高考的消息。</span>直到11月下旬开始报名后,才知道已恢复高考,却对是否报名犹豫不决。因为当时每月48元的工资待遇还不错,就是考上了上大学,那肯定还得花钱,毕业了也无非如此(后来知道应是51.5元)。好像工农兵大学生还挣不到48元的工资呢。</p> <p class="ql-block">还是幸亏李文兴同学给我说,你原来上学时的学习成绩那么好,还是应该考一下,要有了大学文凭那就不一样了,你现在也就是个临时工嘛。所以,他去报名时就也替我报了名,回来我付了当时的报名费0.50元。此时我掐算了一下,距离山西省高考时间12月15-17日还有不到20天,时间这么紧,我这该怎么复习啊?考语文、数学、政治、历史与地理四门课啊。我决定先赶紧回家找到了4本中学数学课本,还有一张刊登中共十一大报告的《山西日报》。因为历史和地理就没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正式教过就没有</span>课本,语文呢也没法复习,这三科考试还要凭过去的知识积累。那就重点复习数学与政治。因为没有把握能考上,也就没敢请一天假。只能每天晚上十点以后,别人都休息了,我找地方就着小煤油灯复习数学,第二天早起,背党的十一大报告。直到考试前两天的12月13日才回家,第二天拿着母亲准备的几个杂面烙饼,乘火车去赵城( 这里登临村该去的考场)参加了高考……</p> <p class="ql-block">我因为在整个学生时代一直都是公认的学霸,即使在三年插队从事繁忙的劳动,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文化课,知道恢复高考也没有请假停工复习的情况下,最终在全国报考的57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全国被录取的27.3万名大学生中的一个。按新的招生政策,既勿需领导批准报考,领导也不得阻拦考上的人上大学! 我也就成了除了登临知青点应征入伍的两个知青外,最早告别知青岁月的一个。就这样,“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 </p><p class="ql-block"> 别了,登临村!</p><p class="ql-block"> 别了,我的知青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阅读欣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