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只能回味

田立

<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 黄天棉图尽管不大,然而它是一个盛产故事的地方,有的只是你还没有听说过。</p><p class="ql-block"> ——笔者</p> <p class="ql-block">【见过的官】</p><p class="ql-block"> 1977年4月15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出版发行。这部选集收入毛泽东从新中国成立到1957年的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以及思想、理论研究成果。1977年4月下旬的一天,我们正在建设的新厂区劳动,厂革委会主任云候保急匆匆赶来,告诉我们:有大领导要来,你们先干活儿,领导来了我们列队欢迎。黄天棉图陶瓷厂那时交通不便,信息不灵。我们最常见的官员,除厂里的几位领导,就是黄天棉图大队党支部书记王席明,偶尔还有盟二轻局局长张晋丞,旗二轻局局长樊禄泉。</p><p class="ql-block"> 不多一会儿,有两辆小汽车驶入新厂区,车上下来几位年轻干部,从车上卸下几捆牛皮纸包装的书 ,一位精神矍铄戴眼镜的中年人从车上下来走在前面,厂革委会主任副主任云候保、 韩侯仓 、庞挨福 、杨侯喜上前迎接,大领导后面的秘书长说:毛选第五卷刚刚出版发行,盟委书记巴图巴根同志就带领我们,今天专程前来慰问我盟黄天棉图陶瓷厂的广大工人阶级,接着巴图巴根书记在工地即席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最后表示大家辛苦了,希望你们发奋钻研,勤学苦练,大干快上,为我盟的日用瓷项目早日投产贡献自己的全部i力量!现场即刻响起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我的眼眶立刻盈满喜悦的泪水,情不自禁的呼喊,呼口号,呼口号:</p><p class="ql-block">感谢盟委巴书记来我厂视察!</p><p class="ql-block">感谢盟委领导给我厂专程送来红宝书!</p><p class="ql-block">为振兴伊盟日用瓷产业而努力奋斗!</p><p class="ql-block"> 现场的人们振臂高呼,欢呼声口号声此起彼伏。然后,巴图巴根书记和我们在场的厂里职工一一握手,轮到与我握手时,巴书记说了一句“带头呼口号,能讲普通话,很好”。盟委书记掌管着8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日理万机,能亲临我厂,给广大陶瓷工人留下绵长幸福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刚参加工作以来见过最大的官,慈祥亲切,和颜悦色,没一点官架子。</p> <p class="ql-block">【挣过的钱】</p><p class="ql-block"> 黄天棉图陶瓷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是黄天棉图地区唯一的骨干企业。有煤矿,粗瓷车间,新上马日用瓷细瓷项目。生产粗瓷利薄,工人工资也不高,新上马的日用瓷项目还处于试生产时期,加之那时黄天棉图地区还没有高压线路,厂里自行发电只能解决细瓷试生产部分用电和厂区照明用电,细瓷试生产初期根本不挣钱,甚至处于赔钱状态,厂里最能体现利润的还数煤矿,井下工人工作辛苦,充满危险,但是待遇好,实行计件工资,干得多挣得多。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法则被古今中外的人们屡试不爽。</p><p class="ql-block"> 只要挣得多,受苦又如何!</p><p class="ql-block"> 当时厂里煤矿有一名井下工人,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用钱的地方很多,男主人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发誓努力生产,埋头苦干,多多挣钱。他让老婆给他一次性备足一个礼拜的吃喝,他背着一摞杂粮烙饼,两个竹编暖水瓶,一大包电石,提着一个电石灯下井去了。</p><p class="ql-block"> 在井下,无所谓白天晚上,他在煤矿安全员给他指定的掌子面区域不停的干,没日没夜的劳作。饿了,吃点杂粮饼子;渴了,喝点水;累了,歇一会儿;没有文化滋润,没有娱乐活动,心中只有一个念想:确保安全,好好干活,多多挣钱!一个礼拜到井上一回,回一次家,下一个礼拜循环往复。</p><p class="ql-block">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下来,按照计件工作量,他挣了140多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当时厂长的工资是每月50多元,旗县委书记的工资是100~120元左右,我们刚参加工作的徒工工资是18元/月, 盟委书记盟长的工资也就这么多。140多元,在当时不啻是一个天文数字!</p><p class="ql-block"> 此君当时因此赢得一个绰号:井下盟长(猛涨)。</p> <p class="ql-block">【吃过的肉】</p><p class="ql-block"> 黄天棉图陶瓷厂的前身曾称为地方国营哈拉庆炭业社,那时,厂里的条件异常艰苦,工人们普遍生活困难,有时连饭也吃不饱,数月不知肉味是常有的事情。有一天,附近有一只羊觅食时不慎跌入崖底摔成重伤,主人无奈把羊杀了,厂里有个工人下班路遇获悉此事,就买了一件羊肉,叫了两个工友准备饱餐一顿。</p><p class="ql-block"> 傍晚人多眼热,炖肉恐招来蹭客,还不够打牙祭,三人一直等到夜深人静工人们全都入睡后,才开始分头行动,在外面支起炉灶,担水,烧火,炖肉,由于怕人发现,不敢点灯,又怕闹出动静,三个人偷偷摸摸,小心翼翼,如作贼般蹑手蹑脚,约摸丑时,空气中弥漫着羊肉的香味,羊肉熟了,三个人席地而坐,狼吞虎咽地开始大快朵颐起来,不一会儿功夫,半锅羊肉就见底了,有一位咬着一块肉怎么也嚼不动,就用筷子夹给旁边的一位说:我这牙不行,你试当看嚼动了不,此君看也没看放到嘴里嚼了一会儿,说:嚼求不动,另一个说:给我,我看货。第三个人嚼了一顿也说咬不动,就说:哉究竟是羊身上什么地方的肉兰,其它肉都能咬烂,哉怎回事兰,我咱好看看,他划了一根火柴点着凑近才看清楚,立马扔到地下,赶紧跑了几步,嗷嗷地开始呕吐起来。</p><p class="ql-block"> 另外两个工友不知所措,急忙问道:你怎了?怎不舒服兰?吃上甚兰?这人顾不上回话,嗷嗷嗷不停的呕吐。另外两个人几乎是同时跑过去又划了火柴,找到呕吐工友扔掉的那块肉,定睛仔细观看了一番,一直被三个人反复咀嚼过嚼不烂的肉,原来是一只蛤蟆!那个负责担水的工友说:深夜担水没看见,往锅里倒水也没看见,吃的时候也没发现,哎!哎!哎!话音未落,只见他也止不住嗷、嗷、嗷呕吐起来,第三个人见状,仰天长叹:半夜三更偷死圪哇,吃羊肉捎带了个蛤蟆。说罢,他也干哕不止,接着,哇哇哇呕吐起来。</p><p class="ql-block"> 三个人忙活了半夜,吃进去的,又全部倒出来。</p> <p class="ql-block">【陶工也淘气】</p><p class="ql-block"> 黄天棉图陶瓷厂曾经以粗瓷生产品种多、质量优、工艺好闻名遐迩。陶工老师傅个个身怀绝技,人人都有看家本领。平时他们各忙各的,友善相处,遇事互相帮助,但有时也由于种种原因,难免产生一些小矛盾,闹一些小误会,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甚至也搞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恶作剧。</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一个师傅因为生产上的一些事情,把一个工人批评了几句,车间工人顶撞了这个师傅,师傅把该工人训斥了一顿,该工人觉得自尊心受到了挫伤,但碍于情面,觉得当面争吵不妥,就想着伺机羞辱难堪报复一下那位师傅。</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全厂职工到新厂区开会,厂文书杨二喜同志正在给新落成的会议室后墙书写标语,“为把我厂建成大庆式企业而奋斗!”标语用粉笔描底后,最后使用红油漆刷写成美术体字。那个耿耿于怀的工人看到地面放着一些空漆桶,就顺手拿了一个用纸包好,若无其事地走了。</p><p class="ql-block"> 入夜,这个工人拿着这个漆桶,桶底分明还有少量红漆,来到那个训他师傅的房前,在猪圈上面放着一个夜壶,他捡起地上的一根棍子,将漆桶里面的红漆沿着夜壶口周围反复涂抹,然后将夜壶放在原处。这天夜晚,师傅出去串门很晚才回来,回来后顺手拿回来夜壶,放在炕沿下面,就上炕睡了。后半夜尿急拿起夜壶放进被子里小便,尿完后把夜壶放在地下,迷迷糊糊又睡了。五明头想和老婆亲热,老婆刚伸手摸去就惊呼,啊呀,你哉下身染几圪哇的糊上甚兰?</p><p class="ql-block"> 师傅一个激灵掀开被子,点着煤油灯,坐起来一看,自己也傻眼了,被子、裤衩、褥子、下身满是鲜红色的印迹,油腻腻的,手搓不掉,水洗不净,仔细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才辨认出来是油漆。幸亏家里还有半瓶给打火机用的汽油,赶紧拿出来,用这半瓶汽油洗被单,褥单,裆部……折腾了好大一会儿功夫,天色已亮,与老婆亲热这码事早就没了心情。</p><p class="ql-block"> 最后,师傅看了一眼夜壶,又气又好笑,车间库房有的就是,不想洗了,一把扔到院外坡底下了。</p> <p class="ql-block">【男多女少】</p><p class="ql-block"> 黄天棉图陶瓷厂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们三批徒工入厂前,全厂有固定职工一百多人,还有一些临时工,加上辅助岗位,大约有一百五十多人,其中女职工只有两人,一个在厂办,一个是厂医,都已成家。1975年招收了三批徒工,只有两位是女的。在黄天棉图陶瓷厂以及黄天棉图地区,女人是稀缺的,女孩子珍稀程度尤甚,如今的人们难以想象。</p><p class="ql-block"> 这是为什么呢?偏僻让女人远离,艰苦令女孩生畏。</p><p class="ql-block"> 在这里,吃苦受罪是天经地义的通行证,享受娱乐是奢侈品,有文化有知识不如能吃苦受欢迎,能文能武不如埋头苦干获得奖赏。你难以想象的是,一百多人的厂子没有一个公共厕所,第一个简易厕所是我们徒工自己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这个世界是由男人女人组成的,无论少了哪一半都会失衡,时间长了肯定会出问题的。虽然男人不怕吃苦,能够吃苦,也应该吃点苦受点罪。但是,如果身边没有女人,男人的一味付出就会失去动力,没有助力,进而丧失活力!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有科学依据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三批徒工中两个女的,很快有了意中人,剩下的几十人找对象就成了问题。亲戚、熟人、同学每每提起我们这些工友的个人问题,皆唏嘘不已,家里的老人更是焦急万分,发动各种社会关系给工人阶级大小伙介绍对象,但每当提到工作地点好多女孩就会摇头,有的本来恋爱时俩人关系很好,但一想起来到三不通(不通公路客运,不通电网,邮通似无)的地方安家心里就犯嘀咕,本旗写信也得半个月才能收到,复信半个月,鸿雁传书一个月只能一次,遇有急事除了拍电报,别无他法。</p><p class="ql-block"> 我们工友们盼来信,又怕来信,每当西召公社的邮递员来厂里,一群工人把邮递员团团围住,看有没有自己的信,有的家里报平安笑逐颜开,有的女朋友告吹泪流满面。有一次,一个工友拆信看后当场就留下伤心的眼泪,我瞥了一眼信结尾最后一行字:你人很好,但地方……那省略号后面的潜台词不就是分手的告白吗?</p><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厂里以及地方条件的改善,还是调动工作,都需要时间,甚至是关系,可是,青春年华转瞬即逝,有谁愿意傻傻的无休止等待呢?</p><p class="ql-block"> 黄天棉图,想说爱你不容易!半个世纪太久,只争朝夕。现在真的条件好了,可我们已经老了!想起当年我们十分感慨,可惜一切不能重来!错过的,不管是谁的过错,我们沉重地说起轻轻的放下,从容平静地面对未来的生活!</p><p class="ql-block">黄天棉图故事多</p><p class="ql-block">人人能讲几笸箩</p><p class="ql-block">如烟往事心头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芳华无悔敢拼搏</span></p> <p class="ql-block">笔者于北京寓所谨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