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红旗渠胜利竣工</b>的喜讯,那还是在自己参军的后一年知道的,当时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给脑海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为心灵播下了一定要去看一看的种子。</p><p class="ql-block">为了实现这个几十年前就有的心愿,亲身感受<b>红旗渠正式通水60周年纪念活动</b>的深远意义,在外甥张敏等3人的陪伴下,自己与爱人终于于2025年4月18日来到了这个梦寐以求的崇拜之地。虽然,此前也听到过不少的相关介绍,但实地一看,感觉还是不一样的。因为听与看,所得的印象是不尽相同、甚至会有明显区别的,看较多得到的是些直观平面的东西,而看才会让人有种全方位的立体感。此行,真是超值、令人震撼、肃然起敬、流连忘返啊!一种少有的兴奋犹泉水喷涌,一种久违的激动似烈火升腾,同行的都说到了红旗渠后,自己的走路状态、观览表情,给人的感觉就不像是一个年逾古稀的人啊,显得更加精神年轻啦!</p><p class="ql-block"><b>聆听着导游的深情讲解,眺望着巍峨的太行山峦,驻足在纪念馆的展览图板前,迈步在红旗渠的渡槽隧道边,</b>仿佛60多前年的真实场景,犹如电影拷贝似地滚动在眼帘:<b>那一声声</b>改天换地的号令、开天辟地的誓言,<b>那一双双</b>坚毅笃定的眼睛、满掌厚茧的大手,<b>那一把把</b>伤痕累累的铁锤、粗细不一的钢钎,<b>那一幕幕</b>热火朝天的场景、挥汗如雨的画面,<b>那一段段</b>可歌可泣的岁月、前赴后继的诗卷,……风餐露宿,安营扎寨,是多么的艰辛不易;悬崖绝壁,挥舞锤钎,是何等的惊心动魄;生死两忘,前赴后继,是那样的大义凛然,……真的是<b>了不起</b>、实在是<b>太感人</b>啦!</p><p class="ql-block">全国各地到此参观的人可是真多啊,比肩接踵,熙熙攘攘,汝来彼往,络绎不绝。既有团队的,也有零散的,不仅有拄拐被搀的长者,还有成群结队的学生,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那条吊挂在太行山悬崖上的<b>“水丝带红旗渠”</b>是何等的牛掰、多么的有魅力啊!</p><p class="ql-block"><b>其是一个制度优势的必然产物。</b>林县自古干旱缺水、多次发生旱灾,百姓生活极其困苦。新中国成立后,林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1959年县委决定从山西省平顺县引浊漳河水进入林县,<b>修建引漳入林工程</b>(即后命名的“红旗渠”),1960年2月红旗渠工程正式动工,1965年4月5日红旗渠正式通水,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全面竣工。这个亘古都不敢想的梦,为何却能够在新中国成为了现实?根本原因,主要经验,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新中国的缘故。因此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幸福井,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红旗渠的建成!</p><p class="ql-block"><b>其是一条空前绝后的人工天河。</b>红旗渠位于河南省林州市(原林县),地处豫、晋、冀三省交界处的太行山悬崖绝壁上,此工程共削平山头1250座,架设渡槽152座,开凿隧道211个,修建了各种建筑物12408座,挖砌土石块2200万立方米,主干渠长70.6公里,加上各级渠道,<b>总长度达1500公里</b>。曾有人计算过,如把当年挖出的土石建一堵宽2米、高3米的墙,可以由广州修到哈尔滨。红旗渠好像是人的身体脉络,分布在林县大地的各个角落,使得当时的<b>14个公社、410个村子、60万人口和3.7万头牲畜的饮水有了保障,54万亩土地获得了了灌溉</b>,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红旗渠现已成为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其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千古绝唱。</b><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国历代先贤在“治水兴农安邦”上面的探索从来也没有停歇过,曾留下了有名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大禹治水、都江堰拦水坝、京杭大运河、长江黄河治理规划”</b><span style="font-size:18px;">等励志故事与成功实践。红旗渠的建设,便是延续升华了这一民族传统与进取精神,使之成为了气壮山河的经典范例。如果说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靠的是团结与无畏,那么让浊漳河穿山而过,则是靠的智慧与勇毅。红旗渠之所以能够载入我国史册,被世界仰慕、拍手称叹,那是因为它是</span><b style="font-size:18px;">“干出来、拼出来、用命换来”</b><span style="font-size:18px;">的一个</span><b style="font-size:18px;">“不可复制的奇迹”!</b><span style="font-size:18px;">称其是</span><b style="font-size:18px;">“人工天河”、“中国的水长城”、“世界第八大奇迹”</b><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其是一座彪炳史册的精神丰碑。</b><span style="font-size:18px;">30万林县人民,苦战10年,发扬光大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敢为人先、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与奉献精神,在悬崖绝壁上开凿渠道,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凌空除险作业,硬是用双手在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之上造出了一条悬崖天河幸福渠。在修建中先后有81位干部和群众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年纪最大的为63岁,最小的只有17岁。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与精神啊?这在常人眼里是难以理解、不可思议的!但对修建红旗渠的林县人民来说,则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故而能无怨无悔、以一贯之。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会有一种精神信仰,能让人每当念及,就会泪流满面的!这除了已有的最具代表性的</span><b style="font-size:18px;">“长征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美援朝精神、航天精神”</b><span style="font-size:18px;">等之外,</span><b style="font-size:18px;">“红旗渠精神”</b><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理所当然地被包括在了之内,这一精神现已被纳入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红旗渠礼赞》</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林县人民有志气,劈山建渠创奇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钎一锤一双手,十载春秋换天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百村千户万人阵,众志成城鬼神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风餐露宿不怕苦,前赴后继战贫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自力更生谋发展,放声高歌举旗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吃水不忘掘井者,永远跟党毛主席。</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红旗渠主要景点:</b></p><p class="ql-block"><b>分水苑景区</b>:有红旗渠纪念馆、分水闸、红旗渠纪念碑等。</p><p class="ql-block"><b>青年洞景区</b>:有红飘带廊桥、一线天、步云桥、青年洞等。</p><p class="ql-block"><b>络丝潭景区</b>:有“天桥断”之称,景色壮/观。</p> <p class="ql-block"><b>《瞬间铸永恒》</b></p><p class="ql-block">景区牌前恭立站,留张合照作纪念。</p><p class="ql-block">满腔敬仰言难表,林县人民真好汉!</p> <p class="ql-block"><b>《令人震撼》</b></p><p class="ql-block">流连忘返仔细观,心潮澎湃如浪卷。</p><p class="ql-block">想想当年那场景,那个见此能不赞?</p> <p class="ql-block"><b>《红旗渠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一座丰碑高耸立,昭示后人勿忘记。</p><p class="ql-block">当年前辈自甘苦,全为子孙有今日。</p> <p class="ql-block"><b>《青年洞叹想》</b></p><p class="ql-block">拾级登观青年洞,似见当年开山工。</p><p class="ql-block">千锤万击真是险,虽无杀敌亦英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