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高考的脚步近了,校园里的空气越加紧张了。有人因盲目刷题而迷失方向,有人因焦虑内耗而折损锋芒,有人不骄不躁心中有数而静水流深。真正的高手,往往深谙“三境界”之道:以课本为锚,夯实根基;以弱项为刃,突破瓶颈;以心态为盾,稳守城池。这三重修炼,正是破局的关键。 </p> <p class="ql-block">第一境:课本为锚——回归基础,方能行稳致远</p><p class="ql-block"> 许多考生陷入“题海战术”的误区,却忘了高考试题的本质是:源于课本,高于课本。 2024年数学卷有一道选择题就是课本上的原题,这是高二(3)班贺文军同学告诉我的。2024年高考作文题其实课本上也有它的影子。2023年新课标卷数学压轴题的解题思路,实际脱胎于教材“导数应用”的课后拓展题。史地生更是课本知识的新情境。很多学生喜欢买一些背诵的小册子随身带着随时背诵,这很好。但要好好琢磨课本,要好好看目录。用“目录复习法”梳理知识网络,对课本例题、公式推导、边栏注释逐项击破,对着目录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 ,对着目录检验一、二轮复习的成果,对着目录如放电影样的把内容一一回放,那说明过关了,如有断片,立马续上,那就是收获。请同学们千万注意:越是临近考试,越要警惕“空中楼阁式复习”,锚定课本才能避免低级失误。 锚定课本,不是倒退,而是以退为进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第二境:弱项为刃——精准补缺,化短板为利器</p><p class="ql-block"> 木桶的短板决定最终的容量,而高三的逆袭,往往始于对弱项的“精准打击”。 把精力放在能提分的科目与题型。我简单分析了二模考试,我的结论是:物理方向优生突围在语文与英语;历史方向优生突围在数学;二本一本线的学生突围在赋分科目,从C到B,从B到A,一科一跃就是10多分,两科不就20多分,那不就发生了质变。近期考试的错题就是突破口。用“三色标记法”分析近期试卷(红:反复错;黄:模糊点;绿:已掌握),集中火力攻克红色区域,攻克了一个弱项就赢得了一个得分点。其实弱项不可怕,可怕的是“逃避型刷题”,躺在舒适区里自我陶醉。即反复做擅长科目获取虚假成就感。刃之所向,不是盲目拼杀,而是有的放矢的突围。“的”在哪?“的”在你的复盘里,在你的错题里,在课本的目录里。</p> <p class="ql-block">第三境:心态为盾——素位而行,静水方能流深</p><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对上台讲话非常恐惧。讲不好怎么办,闹笑话怎么办,这些想法加剧了我的恐惧。有一天我突然开悟,我本色出演,我言我心,不期望掌声与鲜花,我怕啥呀,有啥可怕呀!从此我不但上台讲话不恐惧,几乎不恐惧。后来我发现《中庸》早已有言“君子素其位而行,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那就是素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没考到怎么办?没考到某某大学怎么办?努力了没收获怎么办?“没……怎么办”,让人患得患失,让人彷徨不前,让人纠结重重。这就是愿望困扰了思维,干扰了行动。你只能考个一本,何必奢求个211。做你该做的,做你能做的,素位而行,至于结果交给天吧。素位而行,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太注重结果,可能煮熟的鸭子飞走了。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你会因此而轻松也富有能量。高考考查的不仅是知识与学科能力,更是考“在压力下正常发挥”的生活能力。 素位而行,每临大事有静气。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课本之锚防迷失,弱项之刃助突破,心态之盾定乾坤。高考的本质,是一场“实力与策略的平衡术”。我坚信:</p><p class="ql-block"> 锚定基础者不慌, </p><p class="ql-block"> 刀刃向内者不退, </p><p class="ql-block"> 盾护心神者不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40多天还有很多的可能,这40多天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还要默默用功与坚持。灵光乍现,可能就在高考的考场中。愿每一位高三学子,在这最后的征程中,修得这三重境界,于考场上亮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