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地 ——恩施地心谷

土魂竹韵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时光在路上 生命在延伸</b></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地心谷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高坪镇境内,是一处集高山峡谷山水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运动康养、自驾露营、研学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步雲橋</p><p class="ql-block"> “ 顾我地心凌霄客使君台阁步云人”。步云</p><p class="ql-block">桥,全长66米桥面距离谷底约为166米,寓意为平步青云、六六大顺事事顺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时空隧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桥降,顾名思义就是从桥上降落下来。它是速降的一种,需要沿着绳索,借助下降器的控制往下溜。用下降器和高强力绳索作保护,跟攀岩的动作相似,考验的是自己的毅力和勇气。</p> <p class="ql-block">元宝山</p><p class="ql-block"> 该山势奇特,酷形一个“金元宝”的模型。出形似元宝,宝山有宝藏,当地士家人称它为元宝山。地心谷曾是明末八大王张献忠入川的津,地心谷两岸自古就流传着:石门对石虎,金银一万五,谁人识的破,实下篡州府,“上七里,下七里,宝藏还在七七里”,“宝膨要想识破,献上一百人脑壳”的民谣,所传都是关于地心谷至今尚未揭开的头藏宝之秘,而这众多惊心动魄而神秘的故事就直指对面的元宝圣山。</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地心谷景区地处神秘北纬3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18</p><p class="ql-block">年均气温10—16摄氏度,空气优良率超过8%。</p> <p class="ql-block">天官福賜</p><p class="ql-block"> “天官”名为上元一品赐福天官,也称紫微大帝。每逢旧历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天官下到大间校定人之罪福,感念地心谷人风纯朴,便在此山石之中嵌进天冠(升官石)、地棺(发财石),用以保佑这里的山民们,多福多寿,消灾解厄。旁边的阶梯意为:“步步高升”,若在此景点八卦池中许下自己的愿望,定会梦想成真。</p> <p class="ql-block">畔山神画</p><p class="ql-block"> 神奇的沧桑变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秘的畔山神画。岩壁上粗看是一幅天然的水墨丹青画,但仔细研看,却是一幅幅地心谷众多传奇人物的故事图,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对面这位神态端庄、若有所思的神女,让人不禁让人遐想翩翩:神女绝壁盼郎归,怎奈千年仍不遂;低眉静立此山间,待到相见永不离。特别提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八仙过海”图也就在对面的岩壁之上。</p> <p class="ql-block">乾坤门</p><p class="ql-block"> 乾坤,天地、阴阳。乾为天、坤为地。细品此处洞天乾坤,将中国古代哲人世界、天地、万物、社会、生命和健康“乾以易坤以简能”“敬天法地”的天地万物之悟道有一种新的感触。</p> <p class="ql-block">  2002年,恩施地心谷景区开始建设。2014年8月,恩施地心谷景区正式营业。2023年12月,恩施地心谷景区对巴盐谷道进行防护加固,还原背夫、运盐、镖局、驿站等场景,恢复地心谷(石门河)古诗词壁刻与碑林。</p> <p class="ql-block">拐枣树</p><p class="ql-block"> 拐枣树,别名枳模属,果实可以食用也可入药。它的木材坚硬,绞理细密,是制造各种细木工及家具的良好木材。它的种子还能解酒毒,适用于热病消渴,呕吐、发热等症状。</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地心谷是典型的高山喀斯特岩溶嶂谷地貌特征,为2亿年前形成的三迭系地层,在漫长的地质历史长河中,这些古老的岩层经大自然神奇力量的千锤百炼,在不同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独特的石臼石书、石眼、石门地质奇观,令人浮想联翩,也为地质是供无限的研究空间。</p> <p class="ql-block">巴岩洞</p> <p class="ql-block">鷹嘴岩</p><p class="ql-block"> 鹰嘴岩与地心谷悬崖绝壁浑然一体,鹰首向前突出,尖曲如喙,目光如炬、向下俯视,宛如一只展翅欲飞、搏击长空的雄鹰,守护着地心谷的入口洞门,其神韵和飘逸,令人惊叹称绝。</p> <p class="ql-block">巴蛮洞</p><p class="ql-block"> 周武王伐纣,凭借巴师八国打败殷商建立周朝,封姬姓子弟为巴国君主,统甲人之地,建都江州(今重庆),为当时“南土诸侯王国之首”。巴人居住的地区,被汉人贬称为“巴蛮”,对面山中的巴蛮洞内安放着几副神秘的悬棺,据当地人相传,洞里葬的就是早期巴人的祖先们。</p> <p class="ql-block">溪降</p><p class="ql-block"> 溪降指的是在悬崖处沿瀑布下降的运动,由于长期被瀑布冲刷的石头很滑,长满青苔,再加上溪水对下降者的冲击,会影响判断力,所以溪降比普通的岩壁下降更富变化,更有挑战性.</p> <p class="ql-block">绝壁天佛</p><p class="ql-block">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携领群山来、挺立地心谷。弥勒大佛顶天立地,自然天成,规模宏大,巍然立于地心天堑的绝壁之上,宝相庄严护佑着过往的每一位游客洪福齐天。</p> <p class="ql-block">文武财神|</p><p class="ql-block"> 岩壁上的文武二财神,文财神寄托人们的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武财神以伸正义主持世人财富公正。古人敬拜财神燃烧的香灰在绝壁上巳变成了白色的石花,河里那一个个白花花元宝样的石头,世又有几人能够识得那才是财神爷广撒下的宝贝呢!</p> <p class="ql-block">石来运转</p><p class="ql-block"> 石来運转:是地心神奇观,时来运转财福来。“时”与“石”同音,土家人世代依山而居,与石相伴。素以沾“石”即有喜吉之气;而说“石”、唱“石”、绘“石”、赞“石”、藏“石”者等,皆有时来运转之财运和福运。</p> <p class="ql-block">石破天惊</p><p class="ql-block">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关惊逗秋雨由于地心谷的水位落差大‘水流湍急,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地形成了此处石破天惊的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仙女牧羊|</p><p class="ql-block"> 石壁上的钟乳石形似一只羊,跟在羊后面的仙女手里拿的不是羊鞭,而是捧得一束鲜花。如此温馨的画面一下便将人带进那个熟悉的歌境: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p> <p class="ql-block">  恩施地心谷景区以“古、幽、险、奇”为特色,按照传统文化“三谷一古道”的大布局。恩施地心谷景区地处神秘北纬3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主要景点有地心奇观游览区、地心洞天游览区等。</p><p class="ql-block"> 2015年3月,恩施地心谷被授予国家AAAA级景区。2019年3月,恩施地心谷景区荣获“湖北旅游十大新发现”殊誉。2020年3月,恩施地心谷景区荣获“美丽中国春天100景”奖项。</p> <p class="ql-block">石白群|</p><p class="ql-block"> “石白”是恩施地心谷四大地质奇观之一。在短短5公望峡谷内就有“石臼”上千个。石白是指在强大的水动力条件下,水流对岩有的构造裂或岩石的较软部位经过地质时期的磨蚀作用而形成的石臼现象。恩施地心谷河流地形险峻陡峭,在河床形成了水位落差较大的坎坡,加上这望候湿润,有充沛的水源保证,形成了强大的水动力磨蚀作用,而岩石的构造裂隙或岩石的较软部位被磨蚀的速很快,得以在更新世纪以来的十万年中形成现在看到的这些大小不一、成千上万的石臼。这些石臼在谷底多而大,大而奇,在高山喀斯特地貌中是非落罕见的,受“石白启迪,古人类从渔猎到农耕,发明了“兑窝子”,也就是给大米去壳的“春”。</p> <p class="ql-block">地心暗河</p><p class="ql-block"> 地心地下川暗河也叫“伏流”。地心谷伏流因岩溶作用在大面积石灰岩地区所形成的溶洞和地下通道。地心暗河水色变幻,千古奇观。每逢暴雨时,暗河即流出浑水,而河道流的清水;雨过天晴后,暗河流出清水,河道流的浑水。水文专家探明原因是:地心暗河和明河同源于鱼泉洞,阴阳暗河泉伏流走的是直线路线短,明河丸曲回环路线长,就形成了阴阳颠倒的现象。地心暗河有种“阴阳鱼”,无鳞且通体透明,五腑六脏肝胆相照,味美鲜嫩,有返老还童之功效。</p><p class="ql-block">of</p> <p class="ql-block">石門古橋</p><p class="ql-block"> 石门古桥亦称通济桥、永兴桥,后称石蔓桥,是建始县境内最早的一座古石桥。该桥最早的史料记载为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距今约400年历史。现存的古桥是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建始县典吏史亢嗣监督重建,距今亦有240多年,桥跨地心谷,单孔跨径12米,实腹式石拱结构,长24米,宽3.4米,拱顶至谷心垂高16.3米。</p> <p class="ql-block">接官厅</p> <p class="ql-block">舍利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完成於湖北恩施地心景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土魂竹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3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