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6日从柳江回到南宁,一大清早先赶到火车站附近的双籽井早市探寻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又在与早市相连的人民公园观赏了雄伟的海宁炮台, </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地走到百里秀美邕江景区邕江渔港段,忍不住又顶着太阳沿着滨江路走了很长一段。</p> <p class="ql-block">南宁历史可追溯至古时的百越之地,自东晋大兴元年(318年)设晋兴郡以来,南宁便开始了其千年的历史篇章。唐武德四年(621年),南晋州因宣化县地而设立;到了唐贞观六年(632年),南晋州因州西南的邕溪水而更名为邕州,标志着南宁成为桂西南地区的行政中心,并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元泰定元年(1324年),南宁路设立,寓意“南疆安宁”,南宁之名由此而来。邕江是南宁的母亲河,也是展示城市风貌和城市形象最重要的窗口之一,同时,邕江河面宽敞,水流平缓,十分有利于航运,自古以来也是我国西南地区东向的水上通道,对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民生广场附近的江岸上,有块邕字石碑,石碑正面以篆刻的艺术形式,展示南宁市的古称“邕”字,形象地反映出“城邑四方有水环绕”的本意,将南宁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元素融合并展现出来;背面用轻盈流动的行书小字,将南宁建城的历史和“邕”字起源娓娓道来让人领略到南宁历史的悠远、厚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在邕江北岸有一段112米古城墙,这是2005年在复修江堤时偶然发现的,实际上南宁城墙最早筑于唐代,后历代有修复,修复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清乾隆六年。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修复后的城墙高三丈一尺,厚两丈五尺,城周围一千零五十步,设垛一千零九十六个,内外以青砖砌筑,中间填以黄土,设东、南、西、北、安塞、镇江6个门。</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这一段古城墙是南宁市政府在当时仅存的基基础上,按清代样式修复的,墙面上长有几棵榕树,这些榕树的根部异常发达,有的深深扎进墙体,有的顺着青砖缝隙的纹路蔓延覆盖过去,裸露出来的根部看起来就像瀑布一样蔚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裸露的榕根遒劲有力,盘根错节,交叉纵横,突兀而立,让单调的古城墙增添了不少活力。 这一段南宁市至今唯一保存下来的城墙与古代南宁的防洪古堤紧密相连,对于研究南宁城建历史和城防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南宁市休闲娱乐、观赏旅游的景点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邕江北岸,一朵朵如火如荼的红色花朵高高挺立在枝头,迎风摇曳,仿佛在向世界宣告春天的到来。每一朵木棉花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花瓣厚实而充满质感,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木棉花是春天里最奇特的花,它不似梅花那般清冷高洁,也不像梨花那样素雅温柔,却独有一番风情。春日里,木棉红色的花朵烂漫绽放枝头,明明热烈灿烂,却不显喧哗吵闹,而是透着一种难得的寂静之美,彤红娇艳的花朵娇美却不媚俗,如暖融般炽烈热情,丝毫不见冷酷之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58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南宁会议”期间顶着严寒在邕江冬泳,为了纪念此次毛泽东主席畅游邕江的活动,1974年9月南宁市革命委员会在毛泽东主席当年下水之地建亭立碑并由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董必武同志书题“冬泳亭”三字悬于亭中在亭侧的走廊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尚立一块董必武同志题笔的纪念诗刻:“盛会南宁主席临,邕江冬泳纪碑亭。工农奋发思跃进,大势如高屋建瓴”;如今每年元旦南宁市均举办冬泳活动,对许多南宁人而言冬泳已经成为他们心中难以割舍的情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邕江中红色主题游船甲板上,“百里秀美邕江”大字在红色背景板上格外瞩目,将冬泳亭、畅游阁这些红色景点串联起来,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南宁的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见证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在南宁留下的历史足迹。</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39.9米的高畅游阁坐落于民生广场周边,不仅身处邕江文化廊道与民俗文化带的交汇之处,更是历史文化复活区的核心地标。它位于邕江综合整治与开发利用精品示范工程的中心地带,沿江而建,平面布局呈现中轴对称之美。这座阁楼不仅象征着南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承载着展现当地民生、民风、民情的重任。</p> <p class="ql-block">自2013年7月开工以来,历经数载,终于建成,其总建筑面积达到5852.7平方米,其中台基高耸10米,总高达到高达49.9米,成为邕江北岸一处不可多得的观光胜地。</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我就钻进邕江对面的“三街两巷老街区”吃饭、喝咖啡,一直逗留黄昏,暮色中的三街两巷历史文化街区静谧祥和。 </p> <p class="ql-block">金狮巷入口处,一队游客正在导游的带领下,穿过那些清末民初的建筑群,进入一座青砖黛瓦庄重的三进两天井四合院式建筑——这就是2018年12月迁建于此的邓颖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新建的邓颖超纪念馆占地面积1273平方米,陈展面积1000平方米,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为邓颖超纪念馆题写馆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走过展馆的照片墙,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讲述着邓颖超的人生轨迹。六岁那年,她离开了生她养她的南宁,但家乡的一切,特别是那些高大的红棉树,永远印在她的记忆里。</p> <p class="ql-block">在邕江边的南宁镇台官邸,邓颖超度过了无忧无虑的6年童年时光。官邸天井处有一株高大的红棉树,每年春天木棉花开的火红,几十年后对于儿时的记忆,邓颖超还清晰地记得:“从前这里的红棉树又高又大,我小时候就在树下玩耍,拾红棉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革命征程”展厅介绍了邓颖超求学任教的经历,以及五四运动时期投身革命事业,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革命征程;</p> <p class="ql-block">“妇女先驱”展厅展示了邓颖超领导并参加各项妇女社会活动,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增进中国妇女与世界各国妇女的友谊、推动世界和平作出的突出贡献;</p> <p class="ql-block"> “伉俪情深”展厅介绍的是邓颖超与周恩来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情缘,1919年正是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邓颖超遇见了她一生的挚爱——周恩来,六年后的1925年8月8日,他们步入婚姻的殿堂。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公仆本色”展厅介绍了邓颖超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廉政事迹;“情系广西”展厅介绍了邓颖超先后两次回南宁的情况。“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邓颖超对南宁这座城市怀有深厚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时刻关心着南宁的建设和变化,她曾两次回南宁认访自己的出生地,念念不忘甘甜的邕江水对自己的养育之恩。</p> <p class="ql-block">她曾深情地说:“我的出生地是广西省(自治区)南宁县(市),因为我的父亲当时在广西省做一个小小的军区司令,当时称作镇台。”她还说:“我是地地道道喝着邕江水长大的南宁女儿。”</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曾在红棉树下玩耍的小女孩,已然成为一代伟人并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伟人风范,精神永驻,邕江边上的红棉树更加枝繁叶茂,那一朵朵绽放的红棉花依然诉说着她的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