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新兵行军出发前,连指导员晚点名,他语气温和而坚定地说:“同志们,你们穿上军装就是革命战士了,战士就要随时经受考验,明天开始的长途行军,就是对你们参军的第一次考验。”指导员万远明,湖南人,参加过抗美援朝,军衔中尉,野战军抽调组建公安部队而加入公安部队,受领接收新兵的任务,在新兵连任政治指导员,“考验”二字第一次印在我的脑海。</b></p><p class="ql-block"><b>参军前,我在农村劳动,那是一代又一代农村人必然的经历,所以没有觉得需要什么考验,艰苦也是一种生活。小学毕业,就参加生产劳动,挣工分,凭劳动收入,是自己生活应该做的事情。记得生产队挑粪挑水抗旱保苗,不会自由换肩,扁担长时间压迫单边肩膀,夜晚躺在床上,压疼的肩胛骨好像炸裂开来,第二天照样出工,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什么是考验?</b></p><p class="ql-block"><b>曾经,加入共青团,参加了工作又精简下放,当干部变成了当农民,没有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甚至感到当农民更适合我的心愿,避免单位与家庭两地奔波,能在家照顾母亲生活,也不要什么考验。</b></p><p class="ql-block"><b>有人说,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联想过去,生活平淡,世事都被习惯掩盖着,没感觉要什么考验。万指导员点名训导,仔细一想,考验二字还真是道理。农民散漫不羁,军人重在纪律,二者不可同论,农民感觉不到考验,军人却不一样。军队必须步调一致,普通农民蜕变成革命军人,突破自我,整个世界不一样,原来生活处处是考验。</b></p> <p class="ql-block"><b>我当兵时,条件非常艰苦,行军靠两条腿走路,摩托化行军极少有。入伍的新战友,参军前多数没有见过汽车,很多人也没坐过汽车。县城仅有一条过境公路,汽车往来少,只有汽车站,没有汽车公司。县以下不通公路,没有水泥路,也没有柏油沥青路。汽车驶过,车后一条灰龙翻滚,路面狭窄,陡坡急弯一个接一个,车行颠簸跳跃,汽车过河等轮渡,没坐过汽车的人,坐汽车那真是一场严峻的考验。</b></p><p class="ql-block"><b>公路建筑碎石砂粒和泥土,称为砂石公路。筑路时,把片石垒铺在泥土路基上,用石滚子碾压平整,再铺上厚厚一层碎石砂土,拉着大石滚子在上面来回碾压,这就是当时的砂石公路。路面粗糙,维修不及时造成路面破损,那怕小的破损,汽车速度稍快,就会颠簸得很厉害。我们没有坐过汽车的新兵,汽车行军,安全很重要。万指导员所说,新兵的第一回合是行军的考验,真是言简意赅。</b></p><p class="ql-block"><b>第二天,五更黎明时刻,号兵吹响了起床号,听到号令,新兵们以相似于紧急集合的速度,起床穿衣打背包,穿戴完毕,列队接受连首长检验。背着背包,脚穿大头皮鞋,右肩水壶左肩挂包,腰扎带扣腰带,军人形象亦彰显威武。万指导员特别注重军人形象,要求新战友在离开家乡前,穿上新皮鞋,经过欢送人群时,步伐整齐,铿锵有力,要给亲人们留下最美好的印象,接受亲人们检验。</b></p> <p class="ql-block"><b>早饭后,晨雾氤氲,朝霞初露,欢送人群舞动花束,锣鼓喧天,通行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只留下了窄窄的行道。在新兵队伍中,我们连队显得特别扎眼,统一的浅棕色硬底大皮鞋,经过简短训练,队伍特别整齐,身上接收欢送人群抛洒到的纸花也最多,队伍旁边的万指导员,露出了开心的微笑。我抬眼望出去,看见二姐和三姐挤在人群中,使劲向我招手,姐弟就此一别,后来探亲时短暂见过几次面,至今唯有姐姐欢送招手的画面,令我感念难忘。</b></p><p class="ql-block"><b>欢送的人群,一直绵延到县城外的军车旁,登车完毕,带队首长一声令下,所有汽车倾刻轰鸣,含泪而别,心随军车而去。行军路线是哪里?目的地在哪?不知道。刚学习的保密条令规定:首长没告诉,不能问,也不敢打听。汽车开出城外,车队分流,有的车队向北门,我们一行向东门,一东一北开始了军人的第一次行军,经受汽车行军的考验。</b></p><p class="ql-block"><b>车行不到1小时,好几个新兵开始晕车,有的还呕吐,我也晕车了,两眼紧闭,汽车颠簸胃里翻腾很难受,整个车厢显得静悄悄。晕乎乎中想起了临行前,万指导员召开军人委员会布置的行军任务。我是群众委员,要做好战友的互助工作,必须克服晕车的干扰。</b></p><p class="ql-block"><b>对着车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精神稍为有些好转,帮晕车的战友打开背包,取出褥垫铺在汽车上,扶他们躺下来。大约行驶两个小时左右,车队临时停车,下车上厕所方便,顺便休息。这时,万指导员带着我去车队找卫生员,从他那里领来晕车药,逐一送给晕车的战友让他们需要时服用。兵站午餐时,领来病号饭,送到晕车较重的战友车上,让刚离家的新战友感觉温暖,也让我体会了考验二字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我们这些农村兵,晕车显得很普遍,行军的考验,显得尤其重要,应该振作精神,战胜晕车,做好连队分配的任务。不仅新兵时晕车,后来分配到连队同样晕车。一次天色已晚,中队领导对我说:“今晚你带一人,配合公安局去抓捕一名罪犯,天黑以后出发。”县城到乡下,山高林密,沿途高山野岭,没有专门的交通工具,县委书记把他的美式吉普车让我们执行任务用。</b></p><p class="ql-block"><b>去时还好,返回时,四座的汽车要装载五个人,公安干部坐司机旁边的坐位,我们持枪押着犯人坐后面坐位,用手铐把犯人铐好,让他躺在过道里。汽车破旧,公路非常简易,路面坑坑洼洼,夜黑风高,晕车非常厉害。腹中好似翻江倒海,五味杂陈,还要时时提防犯人趁机作乱,苦汁反流也不敢吱一声,偷偷把它又咽回去,你说这是不是在接受考验?</b></p><p class="ql-block"><b>车队摆渡过河快到重庆,万指导员才对我说,今晚宿营重庆。车到重庆,天色已晚,军车大篷遮挡着视线,没有见到重庆街道是个什么样,懵懵懂懂也没有分清东南西北,汽车嘎然停在一个操场,按班排顺序下车列队,后来听说宿营地是一个医科学校。兵站准备了晚饭,万指导员带着我,送病号饭慰问晕车的战友,一路践行这群众委员的责任,经受了当兵第一次行军的考验。</b></p><p class="ql-block"><b>第一天行军,安全顺利地完成了任务。第二天上午休息,由排长带队徒步参观重庆市。下午整队集合,徒步重庆菜园坝火车站,硬底皮鞋在水泥路面发出“哐,哐”整齐的声音,引来市民伫立街道两旁鼓掌致敬!夜暮降临,乘着闷罐火车从重庆出发,开始崭新的火车夜行军。</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录自传《石门坎的孩子》第二篇“军旅”片断之二</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1日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