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江南(三)镇江

冰尘

<p class="ql-block">一城山水,一城诗。镇江,一个有故事的城市,引人入境。</p><p class="ql-block">第一天</p><p class="ql-block">坐动车半个小时就到了镇江,酒店离火车站600多米,走到酒店,办理了入住,吃罢午饭,打车去了焦山南门,买了联票(游览三山:焦山、北固山、金山,88元)。焦山古称樵山、谯山。因坐落在江中,像一块翠玉,又名浮玉山。后因东汉隐士焦光隐居于此而改名焦山。从南门进入景区,必须坐船,景区门票包括船票了。今天阴天,江面上笼着一层雾气,灰蒙蒙的,船在长江上行驶了五分钟就到了。焦山不大,一个圆圈,顺时针方向游逛,穿过石牌楼,转过影壁墙,就是定慧寺,寺外的树上挂满了祈愿的红布条,裹住了树枝,长短不一的布条垂挂下来,随风微微摆动,呢喃着祈愿的心声。走过碑林馆(江南第一大碑林),盆景园,老炮台,就到了后山,山上有条踩出来的小道,满是浓密的绿色大树。山下是沿江边修建的木栈道,江水和大树都是翠绿色的,看上去好似连为了一体。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茉莉花香,满目清绿,心旷神怡。到达摩崖石刻,几个硕大的石块,散落在江边,石面光滑油亮,上面的字迹模糊不清,勉强看见了一个“鹤”字。过了摩崖石刻,沿着弯曲的栈道,再走百十米就回到了码头,坐船回到南门,这一趟闲逛大概用时一个半小时。</p><p class="ql-block">从焦山出来,时间还早,于是打车去了西津渡。</p><p class="ql-block">西津渡是镇江历史文化名城的“文脉”所在,古街保存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沿着缓坡的台阶往上走,穿过月洞门,进了一个窄巷,就是主街了。看了英国领事馆,五十三坡,救生会,昭关石塔,观音洞等几个主要景点。路过英国领事馆,瞥了一眼,看了看保留下来的不完整的廊柱。跟着人流,来到了五十三坡,月洞门边垂挂着绿色的树枝,好像头上戴了一个花环,往下五十三级石台阶通到下面热闹的街区,有点陡。五十三坡源于佛教典籍《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拜53位高知者的故事,很多人在此拍照。救生会的牌子挂在墙上,不仔细看,就忽略过去了,以为是救济穷人的协会,其实是带有慈善性质的水上安全救助机构,始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3),其创设可追溯到宋代。昭关石塔建于元代,是我国唯一保存完好、年代最久的过街石塔,塔基东西两面刻有“昭关”二字,高约5米,拍照留念了。观音洞:始建于宋朝,清咸丰九年(1859)重新修葺,洞门外有三层铜鼎,洞口上方石额刻有“观音洞”三个字,洞口很小,仅容一人通过,里面也不大,三五人进去就很拥挤了,跪拜的人挺多,倒也没人喧哗,出来、进去的人互相谦让,素质挺高。西津渡自古就是南北交通的渡口要津,曾是镇江通往江北的惟一渡口,见证了无数的人员往来和货物运输。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我们在此吃了镇江特色美食:锅盖面和肴肉(不正宗,很一般),倒是莲藕锅贴很合口味。买了一份桂花糕,拿回旅店吃了一块,软糯香甜,绵软可口。西津渡很大,我们只逛了主街,四周分叉出一条条的小巷,热闹非凡,夜幕降临,灯笼亮起,沧桑古街变得朦胧而神秘。花藤垂落的小巷里,游人悠闲散步,小猫躲在角落里小憩,有小情侣过去拍照,也不怕人,一副慵懒无赖的样子,摆出“你拍你的,我睡我的”,互不打扰的姿态,惹人怜爱。闲走在西津渡,处处散发着一种宁静祥和的慢生活的烟火气息,怡然自得。 </p><p class="ql-block">第二天</p><p class="ql-block">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p><p class="ql-block">简单吃了一口早饭,打车先去了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称的北固山。北固山有吴国京城铁瓮城城墙残存。梁武帝萧衍在此写下“天下第一江山”。从景区正门进去,是试剑石,相传是孙权与刘备结伴游览北固山时,各怀心思挥舞剑劈开石头所留。祭江亭在北固山后峰东北绝顶处,又名凌云亭,相传刘备夫人孙尚香听说刘备病死于白帝城,便在此亭遥祭亡夫后投江自尽。北固山后山顶上的“多景楼”创建于唐代,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为“长江三大名楼”,相传刘备来东吴招亲时,吴国太曾在此楼相亲,孙权妹妹孙尚香出嫁前曾在此楼梳妆。坐落在多景楼旁的就是甘露寺,始建于东吴甘露年间,相传是刘备招亲的地方,很小的一个寺庙。甘露寺后面就是北固楼,北固楼在北固山最高点,站在北固楼上,一望无际的长江尽收眼底,想起辛弃疾的词:“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顿觉胸襟开阔,豪气干云。平复了心情,从甘露岭下来,十米一个红色酒旗幡子,正反两面写着历朝历代吟咏北固山的诗词。青石台阶,踩踏的光亮如新,有些滑脚。顺着山石路,宽宽窄窄,蜿蜒前行,来到了出口,出口处坐落着鲁肃和太史慈的墓,环境幽静,无人惊扰。一个半小时,游完了北固山。</p><p class="ql-block">时间尚早,打车去了金山景区,半山半水,一半游山,一半玩水。景区正门口两边有一段风铃路,小风吹来,铃声泠泠,清脆悦耳。先去游山---主建筑就是金山寺。金山寺的横匾竖额“江天禅寺”,清康熙皇帝御赐。金山寺天王殿中间供奉着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又为笑佛,香客如云,进进出出。到了金山寺,不得不提“水漫金山”中的法海和尚。现实中的法海禅师是唐代名相裴休之子,遵从父命,代皇子出家,拜当时禅门沩仰宗创始人灵祐禅师为师,剃度时得法名为“法海”。他历经苦行与闭关后,游历江西等地,最终至江苏镇江氐父山荒林中苦修,于东晋泽心寺旧址重建寺院,唐宣宗将该寺命名为“金山禅寺”,法海禅师也因此成为金山寺的开山初祖。法海在金山寺的苦修之处就是法海洞,也叫裴公洞,洞中供有法海塑像。真实的法海是得道高僧,佛学悟性很好,才华横溢,一部《白蛇传》却让法海背了千年黑锅。金山寺因《白蛇传》而声名远播,吸引无数游人、香客慕名而来。金山寺创办了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场水陆法会。在出口处,还有水陆法会登记处。</p><p class="ql-block">最早的金山寺建于江上,四面环水,寺随江动,水绕寺转,犹如江心开了一朵芙蓉。江水受到石牌山和鹘山的阻挡,水势曲折转流,分为南泠、中泠、北泠,泉水就在中间一个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中泠泉也叫中濡泉、南泠泉,是长江唯一的泉眼,泉水绿如翡翠,浓似琼浆,甘冽醇厚,特宜煎茶。陆羽品评天下泉水时,中泠泉名列全国第七。唐代名士刘伯刍将其列为沏茶水质第一等,因此被誉为“天下第一泉”。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到此品泉吟诗,陆游就留下“铜瓶愁汲中濡水,不见茶山九十翁”的诗句。后来因江沙堆积,金山与南岸陆地相连,泉源也随金山登陆。绕着水边走了半圈,迎面一座三眼孔桥,绿植垂落,铺满了桥面,画舫船从桥洞穿行而过,在翠绿的水面上留下一抹倒影。微风习习,平静如波。</p><p class="ql-block">游了两天,满街尽是锅盖面,以为用锅盖煮面,其实是煮面的锅里放一个锅盖,捞上来后,拌上各种浇头,就是各种口味的锅盖面了。镇江的另一个美食肴肉,当地人念Xiao肉,外观晶莹剔透,弹性十足,仿佛一块透明的凝胶在舌尖轻盈舞动。蘸着镇江香醋吃,入口滑溜溜的,咸香中带着淡淡卤肉味,回香十足。吃了正宗镇江菜,见了活的河豚鱼,生气鼓圆了身子,肥胖可爱,鱼身黏滑,咬人呢。就以苏轼的一首诗做结吧:“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