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庄古镇(上)

horse

‌李庄古镇‌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东部,长江南岸,距市中心约19公里,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古镇”之称‌。李庄古镇始建于南朝梁代大同六年(公元540年),距今已有1480余年的建置史,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br> 走进李庄古镇从景区入口,有一条笔直通向长江边的主路,叫“同济路”,路的尽头是一个纪念广场,叫“同济广场”。广场中央立有同济纪念碑。 李庄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独特文化魅力的地方,它像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记录着千年的风雨沧桑,承载着抗战时期的文化血脉。 同济纪念广场位于古镇中间,往右是古镇景区,往左是月亮田景区。到达李庄已是午后,于是先从古镇景区开始游览。李庄古建筑群以“九宫十八庙”而闻名,李庄共有大小庙宇近40座,颇具规模和影响较大的便是这“九宫十八庙”。在一个总面积不到半平方公里的小镇及其周边集中修建了如此之多的庙宇,在四川乃至全国均不多见。 千年古镇,李庄古建,人文荟萃,文化源远流长。抗战时期,包容开放的李庄人民,腾出“九宫十八庙”和众多民居,接纳了诸多文化机构的内迁。同济大学、国立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院(筹建处)、中国营造学社等十几个学术机构跋山涉水、转辗多地,最终落脚李庄。众多学者聚集,也使得李庄蜚声海内外,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成为中国抗战时期大后方的“四大文化中心”,被誉为“文化脊梁”。<br> ‌李庄东岳庙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在抗战期间,东岳庙成为国立同济大学工学院和法学院的旧址,同济大学在李庄期间,许多知名学者和专家在此工作和生活。 ‌李庄东岳庙不仅是同济大学工学院和法学院的旧址,也是中国李庄文化抗战博物馆的一部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供给”。这封博物馆展出的电报,表明同济大学在李庄的位置。 在抗战时期,同济大学经历了六次搬迁,最终落脚在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当年迁川同济大学是被邀“主宾”,同济大学各学院旧址也占据了李庄古镇主要的庙宇大殿。 位于李庄祖师殿同济大学医学院旧址。 张家祠位于李庄镇西的上河街,建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宗祠主体为四合院式木结构为主。上为正祠,下为厅房,厅房上50扇门窗每扇长2米、宽0.6米,均采用上等楠木精工雕刻。张家祠的木窗为李庄古镇“四绝之一”。 2005年8月建成“中国李庄抗战文化陈列馆”,馆名由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题写。 抗日战争时期,中央博物院的数千箱珍贵文物曾历经艰辛转运来李庄,放置在张家祠内保存五六年之久。因此原国立中央博物院李庄旧址也是张家祠的另一个身份。 ‌禹王宫(现名慧光寺)‌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建于清道光十一年(1831年),是李庄镇内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建筑群。禹王宫坐南朝北,由一主一次两个四合院构成,主院内有山门、戏楼、正殿、后殿、魁星阁及厢房等建筑,整个建筑气势恢宏,设计精巧,工艺精湛‌。<br> 禹王宫的主院建筑包括重檐歇山式顶的山门和戏楼,檐下饰有如意斗拱,山门上塑有“功奠山河”四个大字,赞颂大禹治水的功绩。此外,禹王宫还拥有一块著名的九龙石碑,其艺术价值堪比北京故宫太和殿前的九龙石刻,为李庄古镇“四绝”之一。<br> 李庄南华宫。 李庄古镇有保存完好的古街古巷和古民居四合院等,其中又以羊街和席子巷最为有名。‌ 羊街‌,又名羊市街,位于李庄古镇的主要街道之一,建于清代中晚期。羊街过去是牛羊交易市场,因此得名。街道全长约500米,两旁的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了古代商贸重镇的风貌‌。<br> 街道上有许多典型的民居四合院,如刘、胡、王家等,这些院落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还在抗战时期吸引了众多文化名人居住,如李济、梁思永、陶孟和、王献唐等‌。此外,文清宫也在这条街上。<br> 席子巷是李庄古镇保存完好的清代特色古街巷,因历史上集中加工、销售草席得名,以其独特的“一线天”景观和明清建筑风格著称。‌‌这里是古镇网红打卡点,人很多,特别是哪些少男少女们。清晨趁着人少,漫步古街。<br> 巷内为小青瓦木结构一楼一底传统民居,采用穿斗式建筑工艺,檐口间距仅40厘米,仰视形成“一线天”奇观。每户设有半截“腰门”,兼具采光、避嫌和阻挡宠物功能,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隐私的重视。 李庄古镇的特色是“一花二黄三白四绝九宫十八庙”。其中,一花二黄三白是李庄的传统美食;四绝是建筑瑰宝;九宫十八庙是各种庙宇。除了庙宇外,“三白四绝”尤为有名。 古镇内的旋螺殿、奎星楼、百鹤窗、九龙碑被建筑大师梁思成称作“李庄四绝”。‌位于张家祠堂内的百鹤窗是一种精美雕刻艺术品,被誉为“李庄四绝”之一‌。百鹤窗由上等的楠木雕刻而成,每扇窗户上雕刻有两只形态各异的仙鹤,共计100只,四周饰以飞彩流云的图案,寓意“百鹤祥云”‌。<br> 百鹤窗的雕刻工艺极为精湛,每扇窗户高2米,宽60公分,厚五公分左右,‌用整块上等楠木雕刻。据记载,每扇窗户的雕刻工价相当于清朝一个正一品官员一个月的俸银‌。目前,张家祠堂内的百鹤窗共有50扇,保存较为完好,继续向游客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br> <br>李庄古镇的九龙碑是一块清代石刻,位于禹王宫内,被誉为“川南石刻之首”‌‌。这块九龙碑上雕刻着九条游龙,每条龙都栩栩如生,仿佛在水中游动,中间的一条龙是正面,龙头口中有一颗可转动而不脱出的宝珠,其余八条龙呈对称状侧头分列左右两边‌。“李庄四绝”之一‌。 ‌奎星阁位于古镇的中心位置,是古镇的重要地标之一‌。奎星阁始建于南朝梁代,历经多次修缮和重建,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建筑风格。它不仅是古镇的文化象征,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梁思成对位于滨江路的奎星阁作出了极高评价:“是从上海到宜宾沿长江二千多公里中建造得最好的亭阁”。<br> 作为四绝之首的旋螺殿,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明代古建筑,位于离李庄镇2.5公里南部的石牛山上,交通不便,一般的人不会到这里,找了一个电动三轮抵达。旋螺殿占地面积不足70平方米,高25米,平面呈八边形,面阔和进深均为8米。其独特的三重檐八角攒尖顶设计,使得殿宇显得格外壮观‌。 可惜大门紧闭,无法看到内部结构。旋螺殿的建筑结构独特,结构与一般庙宇不同,采用四井口柱直贯二层,井口柱间施抬梁、穿枋、角梁连接,形成梁架骨干。在电视和杂志上,看到过它的内部结构,非常漂亮,旋螺殿的名字来源于其独特的顶部设计,这种设计不仅展示了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也使得旋螺殿在中国建筑学上具有重要地位。<br> 在考察了建于李庄镇镇北2.5公里外的石牛山上的明代建筑——旋螺殿后,梁思成赞誉道:“其梁柱结构之优,颇足傲于当世之作”。他把这民间工匠创造的力学原理,借鉴、传承和创造性地运用到1945年参加联合国会议大厦顶部的设计中,并将它收入自己的扛鼎之作《中国建筑史》中。 回眸旋螺殿,在这空无一人的林中,仿佛听见梁思成、林徽因这对才子佳人探讨古建的声音。 李庄“三白”为白酒、白糕和白肉。李庄白酒为李庄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以本地优质高粱为主料,采用传统工艺和多道工序酿制,产出白酒清澈透明、清香纯正、糟香舒适、醇厚甘甜、回味悠长。李庄白酒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而备受赞誉,成为当地标志性产业。 <p class="ql-block">李庄白糕,作为李庄古镇的瑰宝之一,与李庄白肉、李庄白酒齐名,共同构成了李庄三白的独特风味。李庄白糕,以优质糯米为主料,辅以五谷杂粮,呈现出多样化的风味,同时兼具营养与健康。</p> 李庄白肉是一道特别出名的地方特色小吃,全称“李庄刀口蒜泥白肉”,以选料精、火候准、刀工绝、蘸料奇、吃法妙五个特点,成为川菜的佼佼者,2022年入选四川省第六届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古镇上,有多家李庄白肉店,选择了何三白肉。看着招牌何三白肉第一刀,忍不住进去要了一个小盘,有八片,蘸水有两种,刀工确实厉害,薄如蝉翼。大口吃肉,肥而不腻、入口化渣、清香爽口,带来味蕾享受。 蒜泥白肉很多地方都有,但李庄白肉是一绝,已经成为远近驰名的金字招牌,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因此才有“到了李庄不品尝李庄白肉等于没到李庄”一种说法。 李庄古镇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地,很早以前就想来。如今的李庄,火出圈。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央视报道等国家级平台多角度报道李庄古镇景区旅游火热程度。趁着清明节过后的空挡,人不算太多,来到这里。夜宿古镇‌奎星阁附近长江古码头边上的民宿。 枕江而眠,观夕阳下的长江 李庄古镇有着众多的美食,夜幕降临,街面上充满浓浓的烟火气,人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品尝美食,形成一道别样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