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明珠太平渡:山水人文间的红色传奇

蘭亭書法藝術創作中心

<p class="ql-block">编辑:马成义</p><p class="ql-block">摄影:沈继刚、马成义</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2日写于遵义</p> <p class="ql-block">  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四川以其独特的魅力闪耀着光芒。这里山水秀丽,人杰地灵,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位于四川省太平镇的太平渡,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仅有着如画的风景、淳朴的民风,还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20日,重走长征路红色书画万里行团队从贵州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一渡的元厚渡出发,来到仅一河之隔的古蔺县太平镇。尽管两省相邻,然而踏入太平渡的那一刻,截然不同的人文环境便扑面而来。太平镇的街道干净整洁,当地居民淳朴善良,让人瞬间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亲切,也对接下来的探寻之旅充满期待。</p> <p class="ql-block">  太平渡,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是红军二渡和四渡赤水的重要节点 。当团队来到太平渡口,那静静躺卧的老鹰石仿佛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无声地诉说着当年激烈战斗的故事。在这里,四渡赤水留下了数不清的动人故事与珍贵的革命遗迹,每一处都见证了红军与当地人民之间深厚的情谊。</p> <p class="ql-block">  “红军来了干人好过年,治救红军”,这样质朴却饱含深情的话语,至今仍在太平渡流传。红军来到太平渡后,不仅进行了重要的军事行动,还与当地百姓结下了“鱼水深情”。当时,红军开仓分盐,将珍贵的盐分给赤水河两岸的穷苦百姓,极大地缓解了百姓们的生活困难。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让百姓们将红军视为亲人,也让红军战士们感受到了来自人民的支持与信任。</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太平古镇,红军留下的痕迹随处可见。那历经岁月打磨的马蹄石阶,仿佛还回响着当年红军战马的清脆蹄声;青瓦木屋中,似乎还留存着红军战士们忙碌的身影。为了铭记这段光辉历史,太平镇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馆内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都在向人们展示着红军长征时期的印迹和故事,让每一位前来参观的人都能深刻感受到那段艰苦卓绝却又充满希望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  古蔺县的红色历史,不仅局限于太平渡。1935年,红军在古蔺县四渡赤水,留下了丰富的革命历史。在桂花镇,红军与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战斗结束后,当地村民自发埋葬牺牲的战士,他们用最朴实的行动,表达着对红军战士的敬意与缅怀。</p> <p class="ql-block">  古蔺县的历史源远流长,它位于四川省泸州市,地处川黔交界,历史上曾是西南夷核心区域,其建置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历经夜郎国、羁縻蔺州等时期。而太平镇,更是凭借其独特的魅力,给团队成员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沿着蜿蜒的长征街往下走,这条全长约500米的老街依山势而建,高低起伏近百米,宛如一条盘旋在山间的巨龙。街道两侧是清末民初风格的木质建筑,巧妙地融合了江西建筑特色和川南民居的独特风格。房屋有的悬空而建,有的依山而立,呈现出“台、吊、错、挑、梭、靠”的独特建筑风格,充满了智慧与美感。这里不仅承载着红色记忆,更守护着最朴实的民间生活,漫步其间,仿佛穿越了时空,既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又能触摸到生活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  在此次行程中,太平渡纪念馆徐长安馆长和馆内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让团队成员倍感温暖。艺术家们也纷纷向馆里捐赠书画作品,并在馆内进行笔会,用笔墨书写长征精神,以艺术的形式致敬那段不朽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而80多岁的胡敬华老人,更是热情地为团队讲述红军故事以及自己父亲的故事。从井冈山到遵义,从遵义再到四渡赤水,直到延安长征胜利,老人用质朴的语言,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娓娓道来。重走长征路的全体队员列坐整齐,洗耳恭听,这一堂生动的历史课,让大家受益匪浅,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太平古镇,从战国时期的荒僻之地,历经岁月变迁,发展成为明清时期的商贸重镇,再到如今见证红军长征的革命圣地,它始终以独特的方式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在这里,人们能看到先民们的智慧结晶,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壮举,体会到岁月沉淀下来的厚重与沧桑。太平渡,这颗川南明珠,将继续闪耀着红色的光芒,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长征精神,在新的征程上奋勇前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