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i>美篇昵称:耀东</i></b></p><p class="ql-block"><b><i>美篇编号:14893685</i></b></p><p class="ql-block"><b><i>文字/摄影:耀东</i></b></p> <p class="ql-block">老龙头,位于秦皇岛市山海关城南5千米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万里长城唯一集“山、海、关、城”于一体的明代海陆军事防御体系。其独特的造型和地理位置,被称为“人类建筑史上的千古奇观”,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和游人到此追古怀今。2025年的初春,我和家人怀着满心的期待走进了老龙头景区。她那雄伟壮观的建筑和沧桑传奇的历史,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踏入景区,一股浓郁的历史气息便扑面而来。宁海城,这座青砖砌筑的环形建筑,宛如通往远古的大门,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向那片神秘的天地。城中“龙武营”、“把总署”、“点将台”、“八卦阵”等明代军营建筑一一呈现。是我国现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宏大的明代军营,也是山海关老龙头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游览其中,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心中浮想联翩。</p> <p class="ql-block">穿过宁海城城门,古巷古街纵横交错,如同城市的经络般串联起一个个悠久的历史故事。青石铺就的路面光滑如镜,两旁古建筑鳞次栉比。不远处的“龙武营”是由明巡抚杨嗣昌主持修建,是当时驻守海防士兵的生活场所。在营内,我们看到了士兵们的生活用具、营房、操练场,以及大量的火炮、仿明攻城作战的云梯和巢车等军事设施,生动展示了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力量的强大。</p><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守备署映入眼帘。这座仿明代大木硬山式建筑,占地面积3210平方米,庄严肃穆。初春的阳光洒在四进封闭式的院落上,苍松翠柏环绕,由南向北依次是照壁、大门、仪门、正堂、议事厅和家眷居住的后宅等仿古建筑群,尽显古朴典雅。</p> <p class="ql-block">守备署前,“将台”和“八卦阵”吸引着众多游人。“八卦阵”,又称“九宫八卦阵”,是古代训练士兵敏捷度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军事阵法。<span style="font-size:18px;">走进其中,仿佛置身迷宫,让人感受到它传说中的奥秘。</span></p><p class="ql-block">八卦阵的北面就是“将台”,民族英雄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在这里指挥入海石城的修建和训练水师,台内陈列着戚继光指挥作战时的塑像,是他“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戎马一生的真实写照。登临将台,虽然已是事过境迁,但是置身其中,人们还可以从中感受到这里当年旌旗招展,战马嘶鸣的威壮场面。</p> <p class="ql-block">穿过千回百转的八卦阵,沿城墙坡道而上,便来到了眺望海天的“澄海楼”景点。这座二层楼结构的建筑,九脊歇山顶式设计,屹立在城墙之上,俯瞰辽阔海疆,即雄伟壮观,又精美俊秀,彰显出了它那“绝中之绝”的独特气势,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欣赏并即兴赋诗赞美。其中,清朝就有五位皇帝先后登楼十一次,创作了51首诗词歌赋。楼上的“雄襟万里”匾额熠熠生辉,清高宗御笔“澄海楼”匾额更显古朴庄严。站在楼上眺望远方,天海一色,云水苍茫,顿觉胸中豪气激荡。</p> <p class="ql-block">在通往靖卤台的步道上,有一块独立着的石碑,碑高2.65米,宽0.7米,上面镌刻着“天开海岳”四个朱红大字,字体浑厚古朴,<span style="font-size:18px;">当地群众口口相传叫“薛礼碑”,专家鉴定为唐代雕刻,足见其悠久历史</span>。这四个字将老龙头一带海阔天高、山岩耸峙的气势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驻足观看,心生敬畏。它的不远处,停放着一门大炮,这是八国联军侵华后英国营盘遗留的大炮。英国人曾在宁海城驻兵40年,直到二战爆发时才匆忙撤走。现在大炮就像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罪恶见证。</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位于澄海楼的右下层,阳光明媚,视野开阔。乾隆皇帝曾两次在此饮酒赋诗,碑石上刻有乾隆的诗作,其中《再题澄海楼》一诗引人注目。“我有一勺水,泻为东仓溟。无今亦无古,无减亦无盈”,诗中将苍茫渤海比作一勺水,轻轻一泻便成大海,充分体现了乾隆皇帝的豪情和霸气。</p> <p class="ql-block">站在澄海楼向下看去,老龙头架设在渤海的惊涛骇浪之上,衔接远山,吞吐渤海,气势雄浑。经不住诱惑,我径直走过去欣赏,老龙头厚重的历史积淀与秀美的风光尽收眼底,那千百年的岁月变迁,仿佛在这一刻停下了脚步,沉浸其中,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据资料显示,老龙头是明洪武年间,为了防御女真族和蒙古族对边境的抢掠和骚扰,大将军徐达奉命修筑的。她是中国绝无仅有的“水上长城”。也是我国古代较为完善的海上军事要塞。之所以600余年经受住海水的冲击而屹立不倒,受益于它的独特建筑。它的入海石城全部以巨型花岗岩条石砌垒,每一块石头都有一吨重。而且,每块巨石的角上都有几个凹槽叫做“燕尾槽”,利用独特的榫卯结构将两块巨石连接了起来。很好地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精湛高超的水下建筑工艺。</p><p class="ql-block">站在老龙头西望,还可以看到另外一处海上胜景,著名的“海神庙”。虽因时间关系未能登临,但它那隐约可见的海上亭台楼阁,足以让我感受到它的壮美与秀丽。</p> <p class="ql-block">人们都说:“抱抱“老龙头,讨个好彩头”。浏览中,我们祖孙三代在这神圣的“老龙头碑石”前拍下这张珍贵合影,心生无限遐想。是啊,老龙头,这一长城精华建筑,与碧波翻涌的大海一起,引领着我们走进历史长河,其沧桑巨变的历史和雄伟壮观的身姿,无论过去或将来,都将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心中的神圣。</p> <p class="ql-block">从靖卤台下来,我漫步在“黄金海岸”,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次呼吸都充满清新。那细软的沙滩、蔚蓝色的海洋、如织的游人、巍峨的长城,构成了一幅绝美画卷。远处时有快艇在海洋中疾驰,留下一串翻滚的浪花,像一条白色的丝带,将它的背影镌刻在辽阔的海面上,让人感受大海的浩瀚与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心胸豁然开朗。</p> <p class="ql-block">一天的旅行虽然很短暂,但是,我却在这短暂的旅行中深深感受到了老龙头长城的壮美与神奇。长城作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见证了岁月的沧桑,也承载了民族的荣耀。值得我们每一名中国人去欣赏,去珍惜。相信在未来,我还会再次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探寻更多关于老龙头长城的故事和传说,因为在这里,我找到了那份独属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自信与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p><p class="ql-block">长城,这座历史的丰碑,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