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雨果,不仅是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才华横溢的诗人、戏剧家,还是一位充满着热情的幻想家。他始终向往光明、追求进步,敢于和他所认识到的谬误作斗争。他以自己的文学创作,对那个从精神上和肉体上摧残人的社会提出了愤怒的抗议,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心声。他的积极的进步的民主思想和卓越的艺术创造,使他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文学中占据了一席首要的位置。他的以《九三年》等为代表的优秀长篇小说,早已成为举世公认的优秀文化遗产,而且至今在法国,在全世界仍享有不朽的声誉。</p> <p class="ql-block"> 《九三年》是雨果于一八七四年脱稿出版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一七九三年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旺岱叛乱为题材,通过一支共和国军队与叛军作战的故事,反映了十八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小说从逃亡贵族朗德纳克侯爵回法国担任旺岱叛军领䄂,巴黎派遣以将领郭文为首的志愿军前往镇压开始写起,一方是老谋深算的贵族领主领导的叛军,一方是在大革命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共和国士兵,两支军队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激战。</p> <p class="ql-block"> 小说描写了三位主要人物:1、志愿军将领郭文;2、被国民公会派遣去监视郭文的西穆尔登;3、叛军首领朗德纳克。郭文是朗徳纳克的侄孙,现已成为共和国优秀的将领;西穆尔登出身农民家庭,他是郭文以前的家庭教师,他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着郭文;朗德纳克是贵族出身的叛军领导。</p> <p class="ql-block"> 小说的开头部分,作家描写一支共和国的联队在树林里搜索叛军时,发现了一个穿着破烂衣服的乡下女人和她的三个孩子。这三个孩子一个才十八个月大,另外两个稍大一些。她们都很饥饿,瘦得皮包骨头。带队的曹长和乡下女人进行了一番交谈,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p> <p class="ql-block"> 曹长问女人:“你吃些什么?”</p><p class="ql-block"> 女人回答:“没有什么。”</p><p class="ql-block"> 曹长说:“没有什么?那就是说你等于没有吃东西。”</p><p class="ql-block"> 年长的一个孩子仿佛听懂了,他说:“我饿了。”</p><p class="ql-block"> 曹长从衣袋里摸出一块面包头来,交给那母亲。母亲把面包头分成两块,给了两个孩子。孩子们大口大口地吃起来。</p><p class="ql-block"> “她一点也没有留给自己,”曹长喃喃地说。</p><p class="ql-block"> “因为她不饿,”一个兵士说。</p><p class="ql-block"> “因为她是娘,”曹长说。</p> <p class="ql-block"> 书中描写这个曹长粗野的脸上只看得见眉毛、胡须和亮闪闪的两只眼睛,其他再没有多余的描写。但是我从字里行间却分明感受到了曹长那一颗善良的心,我看见曹长的眼里闪动着泪花,他怀着对这位母亲尊敬的心情,既像是在对兵士说,又像是在对自己说:“因为她是娘。”</p> <p class="ql-block"> 这本书我读过许多次,第一次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我的泪水竟夺眶而出。以后再读,每一次读到这里时,我的心情还都是被这一段的描述所感动。</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书中描述的乡下女人和她的三个孩子第一次出现时的场景。她们的出现为后来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是这个故事能够继续讲述下去的关键。</p> <p class="ql-block"> 后来,共和军把叛军围困在一座古堡中,叛军从暗道逃走时放火烧毁了古堡,里面关着的、被叛军掳来作人质的三个孩子的生命处在危险之中。叛军首领朗德纳克发现这一情况后,毅然返回古堡,从火中救出了三个孩子,自己却因此被共和军逮捕。在审判朗德纳克的前夕,郭文被朗德纳克救人的行为感动,私下放走了这个叛军首领,自己则代替他被关在了牢房里。</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军事法庭审判郭文,西穆尔登投了决定性的一票,判处郭文死刑。当郭文的头颅从断头台上滚落下来的时候,西穆尔登经受不了这严峻的考验,也开枪自杀了。</p> <p class="ql-block"> 雨果作为积极的浪漫主义作家,所创作的作品并不逃避现实,而是站在理想的高度,提出一些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九三年》在艺术方法上,除了保持鲜明、强烈、正反对照等浪漫主义特色外,还注意塑造了郭文、西穆尔登和朗徳纳克等比较现实的人物形象。这三个形象在写法上虽然不无夸张,却是在法国大革命这一特定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还有那个满脸胡须的曹长,虽然外表粗野,但是却心地善良,对劳动人民充满了深厚的阶级感情。</p> <p class="ql-block"> 在《九三年》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这两种艺术方法的融合,不仅丰富和扩大了作品的思想内容,提高了作品的积极的现实意义,并且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书中三个人物的不合逻辑的行为,全是在作家的安排下进行的。当最后出现的那种出人意料的结局时,虽然在情理上令人难以接受,但是在艺术上却相当的富有魅力。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或许其他的任何一种结局,都不可能产生像作家描述的这种结局这样,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而这种艺术效果,正是所有的浪漫主义作家所苦心追求的。</p> <p class="ql-block"> 在本书的结尾,雨果老人是这样写的:</p> <p class="ql-block"> 他(郭文)被放在跷跷板上,这颗可爱而高傲的头颅被装在丑恶的颈圈里面,刽子手轻轻地把他的头发拉起来,然后按了弹簧,那个三角形的东西开始动了,起先慢慢地滑下来,然后逐渐加快;大家听见了一下丑恶的响声……</p> <p class="ql-block"> 在这同一瞬间,另一个声音也响起来。一下手枪声回答了那下斧子声。西穆尔登从腰带里拔出一支手枪、正当郭文的头颅滚进篮子里的时候,西穆尔登用一粒子弹洞穿了自己的心脏,一股血从他的嘴里涌出来,他倒下来死了。</p> <p class="ql-block"> 于是这两个灵魂,这两个悲惨的姐妹,一同飞去了,一个的暗影和另一个的光辉混合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 本书的结尾与作家的另一部作品《巴黎圣母院》的结尾,有着同工之美,这种结尾堪称文学史上的千古绝唱。作家描述到此,便戛然而止,不再往下赘述。这种果断凄美的结局给读者心灵上带来的震撼是非常强大的。我读《九三年》,每次掩卷之后,都有一种悲怆和心酸的感觉从心底攀升起来,许久都不散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