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五台山在山西忻州五台县,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被称为“金五台” ,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组成,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这五座山峰的山顶很平坦,就像土台子一样,所以叫五台山。北台叶斗峰海拔 3061.1 米,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有“华北屋脊”的称号。</p> <p class="ql-block">2017年5月18日,和歌友坐大巴车跟团去山西旅游途中</p> <p class="ql-block">从山上望山下</p> <p class="ql-block">群山连绵起伏,层层叠叠隔云海….</p> <p class="ql-block">途中休息</p> <p class="ql-block">抓紧时间赶快拍一张。这里没路人帮忙,只能是自己人换着拍照🤣🤣</p> <p class="ql-block">大巴车停在这里,导游去买票</p> <p class="ql-block">山西五台山游客售票处</p> <p class="ql-block">我们宾馆大厅稍作休息</p> <p class="ql-block">抓紧点滴时间在长沙发上拍个集体照片</p> <p class="ql-block">大堂内五台山风景图</p> <p class="ql-block">一扇木墙做背景拍一张</p> <p class="ql-block">进门后有一个很大的福字影壁,每个进门的游客都在这里拍照祈福。我们也请朋友帮助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爬楼梯前,旅游的人们都在长廊休息</p> <p class="ql-block">网上搜到网友五台山旅游图,真的太棒了🌟点赞啊!要不是这张图帮助回忆,实在是记不清当时行走路线,毕竟时过境迁,都是八年前的事情了,真记不太清楚啦🤣🤣感谢这位网友,用心那👍高人!我们当时走的应该是左侧这条路线。</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宗教活动场所8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显通寺、菩萨顶、塔院寺、罗睺寺、碧山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圆照寺、殊像寺、金阁寺、南山寺、龙泉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寺庙整体金碧辉煌,绚丽多彩,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典型的皇家特色。菩萨顶,是五台山最大的喇嘛寺院,也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借网上图片一张。云峰圣境-菩萨顶全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台圣境</p> <p class="ql-block">五台圣境</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三层香炉象征佛教中的“三宝”(佛、法、僧),是礼佛时的重要法器,不同层次代表不同修行境界或祈愿方向。</p><p class="ql-block">香炉三层的具体含义</p><p class="ql-block">上层象征佛:代表觉悟与终极真理,礼拜此层寓意皈依佛陀、追求解脱。</p><p class="ql-block">中层象征法:指佛法教义,礼拜此层寓意智慧增长、领悟正法。</p><p class="ql-block">下层象征僧:代表僧团与修行者,礼拜此层寓意祈求健康、长寿及世间福报。</p> <p class="ql-block">大乘门</p> <p class="ql-block">汉白玉雕龙</p> <p class="ql-block">云峰圣境牌楼</p> <p class="ql-block">菩萨顶菩萨顶作为清代皇家行宫寺院,其建筑风格融合汉藏元素,殿宇金瓦覆顶,彰显皇家气派。黄<span style="font-size:18px;">庙是藏传佛教寺庙的俗称,</span>庙的僧侣(喇嘛)通常身着黄色僧衣,头戴黄色僧帽,因此被称为“黄衣僧”,其寺庙便称为黄庙或喇嘛庙。主要供奉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的佛像和经典。五台山黄庙:五台山现有12处黄庙,包括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等,其中菩萨顶是五台山黄庙之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的金粉大悲咒墙位于菩萨顶,是该景点最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菩萨顶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灵鹫峰上,是历代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行宫,具有皇家建筑风格。金粉大悲咒墙是寺内标志性景观,整面墙用金粉书写了《大悲咒》,视觉效果极为震撼。此处还可俯瞰台怀镇全景,兼具宗教与观景价值。</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大雄宝殿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同时还有药师佛、阿弥陀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及18罗汉等佛像。</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菩萨顶大文殊殿是五台山最具代表性的藏传佛教建筑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山灵鹫峰上,是菩萨顶的核心建筑。</p><p class="ql-block">菩萨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471~499年),初名“真容院”,后因文殊菩萨显圣而得名“大文殊寺”。</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菩萨顶文殊大殿前的五层香炉。</p><p class="ql-block">五台山文殊大殿门前的五层香炉象征佛教中的“五智”或“五方佛”,与文殊菩萨的智慧法门和五台山的五方台顶文化密切相关。</p><p class="ql-block">文殊像寺大文殊殿是五台山核心供奉文殊的殿堂,其香炉形制需符合藏传佛教(黄庙)仪轨。五层结构可能源于明代重修时的密宗影响,或清代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大文殊菩萨殿前石碑</p> <p class="ql-block">古代水缸上的龙通常被称为螭龙,是一种无角、能防火的神兽,常见于屋顶和水缸等建筑构件上。</p><p class="ql-block">螭龙头部似虎,身体如壁虎,无角,是龙与虎的后代,也被称为螭虎。其形象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文献和玉器纹饰中。</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怖畏金刚殿是菩萨顶的重要配殿,以供奉藏传佛教护法神大威德金刚(怖畏金刚)著称,具有鲜明的皇家寺院特色和密宗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怖畏金刚殿位于菩萨顶大雄宝殿右侧,是五台山黄庙(藏传佛教寺院)的核心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怖畏金刚殿的设立与清代藏传佛教在五台山的传播密切相关,体现了密宗护法信仰的庄严性。</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菩萨顶的怖畏金刚殿主要供奉藏传佛教护法菩萨,包括阎魔法王、黑六臂玛哈嘎拉、吉祥天母和大威德金刚等。</p><p class="ql-block">布畏金刚殿供奉大威德金刚,因其“有伏恶之势,谓之大威,有护善之功,谓之大德”而得名。大威德金刚是文殊菩萨化现的愤怒本尊,亦是密宗无上瑜伽部的本尊之一。</p> <p class="ql-block">章样摩兰为男性,1969年7月2日出生,蒙古族,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台山佛乐的代表性传承人,致力于佛教音乐的传承与保护。<span style="font-size:18px;">章样摩兰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span></p> <p class="ql-block">御碑院</p> <p class="ql-block">从山上望山下,五台山佛字墙位于菩萨顶山门前,是一面刻有红色“佛”字的八角形石碑,为著名网红打卡点。</p><p class="ql-block">菩萨顶山门前:佛字墙是菩萨顶景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由石头雕刻而成,正面镶嵌于红色墙壁上。</p><p class="ql-block">石碑呈八角形,中央刻有庄严的红色“佛”字,整体设计兼具宗教庄严感与视觉冲击力,适合拍摄禅意风格照片</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牌楼是寺庙入口的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的明清风格,结构精巧且蕴含佛教文化寓意。</p><p class="ql-block">显通寺牌楼为纯木结构,四柱三门,上覆灰瓦,整体古色古香,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建筑特色。牌楼位于寺院前,是游客进入显通寺的起点,其巍然屹立的姿态与周边苍松翠柏相映,增添禅意氛围。</p> <p class="ql-block">该寺坐北朝南,面积约8万平方米,各种建筑400余间,且大多为明清时期的建筑。中轴线建殿七座,分别为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殿、铜殿和藏经阁。铜殿铸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共用铜10万斤,是中国国内保存最好的铜殿之一。</p> <p class="ql-block">藏传佛教大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信仰中的重要物品,主要用于积累功德和修行。转经筒内部通常装有经文,每转动一次,相当于念诵一次经文,被认为是修持的一种方式。</p><p class="ql-block">转经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象雄雍仲本教,这种宗教仪式用品在藏传佛教中广泛使用。转经筒的制作工艺也非常讲究,通常使用合金打造筒身,周身遍布经文和浮雕佛像,外部贴有金箔,内部藏有大量经书。</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显通寺的白色楼房是其标志性建筑无梁殿(又称无量殿),为明代砖砌仿木结构建筑,因全殿无梁柱且外涂白灰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寺庙屋檐角上的三个神兽分别是骑凤仙人、獬豸和斗牛。这些神兽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p><p class="ql-block">骑凤仙人位于屋檐的最前端,象征着逢凶化吉。獬豸是独角兽,象征着公正。斗牛则象征着除祸灭灾1。这些神兽的排列顺序和数量通常根据建筑的等级来决定,多为单数,象征阳数。</p> <p class="ql-block">显通寺铜殿金塔:位于五台山显通寺中轴线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显通寺金塔建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span>与铜殿相映成辉,通体金光闪耀,为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铜质宝塔。<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征佛法永恒。</span></p><p class="ql-block">铜殿高8.3米,以十万斤生铜铸造,供奉万尊铜佛;<span style="font-size:18px;">金塔风格与之匹配,象征佛法永恒</span>。这些金塔坐落在底边长1.7米、高1.4米的石砌方形基座上。</p> <p class="ql-block">罗睺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内,是密宗最早的传播中心,为五台山十大黄庙之一和五大禅处之一。罗睺寺创建于唐代,明弘治五年(1492年)重建,清代曾多次重修。罗睺寺占地面积15000多平万米,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文殊殿、大雄宝殿、配殿、后殿、藏经阁殿、堂楼、廊房等18间。</p><p class="ql-block">羅㬋寺:罗睺寺最初是青庙,但在康熙年间改为黄庙,供奉藏传佛教。寺内有一件独特的“开花见佛”机关,当转动机关时,莲花瓣徐徐展开,现出四尊佛像,巧夺天工。</p> <p class="ql-block">敕封妙峰指的是明代高僧妙峰祖师,法名福登,俗姓续,是春秋名人续鞠居的后代。妙峰祖师生于明嘉靖十九年(1531年),山西省平阳府(今山西临汾)一个贫苦家庭。七岁时父母双亡,十二岁出家为僧,十八岁到蒲州万国寺拜郎公为师,二十七岁受具足戒。</p><p class="ql-block">妙峰祖师在佛教界有着显著的贡献和影响力。他曾在五台山隐居北台老屋,与憨山大师相遇并受其影响。后来,他刺舌血书《大华严经》,并在全国各地建大道场十余处。明神宗朱翊钧赐封他为“真正佛子”,并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敕封妙峰祖师为“真正佛子”。</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殿</p> <p class="ql-block">遇见一个藏族老汉,手捧经书,聚精会神地看着,完全把自己置身于熙熙攘攘的的人群喧闹声之外。那份专注,那份内心对佛教的虔诚和信仰真让人感动。给他拍几张。</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殊像寺牌楼是寺院的重要入口建筑,其前方的“般若泉”以清凉甘冽和象征智慧著称,与寺庙的历史文化紧密关联。</p><p class="ql-block">殊像寺牌楼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新坊村,坐落在塔院寺和万佛阁的西南方向,面对梵仙山,周边风景幽雅。牌楼前下方有一口名为“般若泉”的天然泉水,冬季不结冰,夏季清凉,传说为文殊菩萨赐予的智慧之水,历史上僧侣曾借此泉水修行悟道。</p> <p class="ql-block">日晷,又称“日规”,指的是古代利用日影位置的变化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日”指“太阳”,“晷”表示“影子”,是指太阳的影子,其原理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通常由晷针(表)、晷面(带刻度的表座)、底座组成,常见形式有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白塔寺,全名为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位于山西省五台山台怀镇的塔院寺内,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这座白塔不仅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p><p class="ql-block">白塔通高75.3米,环周83.3米,是国内现存最高的元代覆钵式建筑。塔基为正方形,塔身状如藻瓶,粗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塔顶盖有八块铜板,按八卦位置安置,塔顶中装铜顶一枚,高约5米。塔身共有252个风铃,每当清风吹过,铃声悠扬,仿佛能穿透时空,听到古老的佛音。</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五爷庙的戏楼通常被称为“五爷庙戏楼”或“古戏台”,是五台山唯一一座专门为五龙王(五爷)修建的戏台。</p><p class="ql-block">戏楼位于五台山万佛阁(五爷庙)内,正对五龙王殿,是清代建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直接源于五爷庙的俗称,因五龙王(五爷)爱看戏而建,故得名“五爷庙戏楼”。</p> <p class="ql-block">佛光普照</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位於北岳恒山脚下的金龙峡,距大同市约80公里,这就是我国五岳名山之一的北岳恒山十八景中最独特的一景,号称恒山第一胜景。</p> <p class="ql-block">大石头上写着:云边觉坪</p> <p class="ql-block">去悬空寺要走过这个吊桥。人很多,比较拥挤。</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山洞流水,来源于雨水通过崖壁流入谷底。悬空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的翠屏峰峭壁上,其选址在一个小盆地里,崖壁顶端有一部分突出来,可以遮风挡雨。每次遇到暴风雨时,雨水会从岩崖突出的部分流入谷底,从而保护寺庙不受侵害。此外,悬空寺的建造者巧妙地利用了自然地形,使得雨水能够自然引流,避免了寺庙受到水患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原叫“玄空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城东南4千米恒山磁窑峡(亦称金龙峡) 翠屏峰西侧,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寺庙建筑群。</p><p class="ql-block">远看悬空寺,像一幅玲珑剔透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近看悬空寺,大有凌空欲飞之势。全寺殿阁共有40间,外貌惊险、奇特、壮观,属建筑史上的奇蹟。</p> <p class="ql-block">倒悬空寺历经大约1,400多年的风雨沧桑和地震天灾等侵袭,悬空寺依然巍峨屹立。 山西恒山倒悬空寺,是一座悬浮在悬崖上的寺庙,没有千吨地基,只有数根木柱支撑。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晚期,全寺距地面高约60米,是世界上现存建在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距地面高约60米,文物建筑物面积472平方米,寺前平台面积726平方米,占地面积约921平方米,文物保护区总占地面积约8.83公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原名灵岩寺、石佛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州山南麓,是中国著名的石窟群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始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是中国首个皇家授权石窟,象征北魏皇室权威,历经多个朝代。</span>1961年3月4日,云冈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2017年我们去云冈石窟参观时,只开了两个洞窟。其他都在维修中。</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北魏皇始三年(398年),道武帝拓跋珪将都城从盛乐(今和林格尔县)迁至平城(今大同市),武州山成为盛乐与平城之间的交通要冲。在北魏时期,云冈石窟达到鼎盛,皇家营造的洞窟有十余座。这些洞窟的造像风格和艺术形式在当时的中外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杰出代表。石窟全长约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造像5万余尊,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技艺精湛,被誉为“东方的伟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之主:阿弥陀佛是佛教“横三世佛”之一,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其名号意为“无量光佛”或“无量寿佛”,象征光明与寿命的无限性。</p><p class="ql-block">阿弥陀佛是佛教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象征无量光明与寿命,信徒通过念诵“南无阿弥陀佛”表达皈依并祈求往生净土。</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主宰娑婆世界。第16—20窟是云冈最早开凿的一组洞窟,因是著名高僧昙曜主持营建,故称“昙曜五窟”。昙曜五窟属于北魏“凿山石壁”、统一规建的五所洞窟。洞窟规模宏大,形制基本相同,平面为马蹄形,穹窿顶。洞窟前壁上开明窗,下辟窟门,窟内造像以三世佛为主,主佛身躯高大,顶天立地,雕饰奇伟,冠于一世,分别象征着北魏的五位皇帝。除主题突出的三佛题材,各窟弧形四壁上部及外立壁均雕刻大量千佛,具有明确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观念。</p> <p class="ql-block">2017年云冈石窟开放了第6窟和第12窟。其他均在修缮封闭。所以,当时只是外围参观拍照。</p> <p class="ql-block">当时洞窟修缮,石像被岁月风沙侵蚀厉害,佛面头相损毁严重的不忍相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或译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佛教徒对其的尊称,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其他称号包括“佛陀”(觉悟者)、“如来佛祖”等。</p> <p class="ql-block">2017年我们去云冈石窟参观的时候,很多石窟在修复中,都用围布遮盖,不方便拍照。</p> <p class="ql-block">开放洞窟内的石像墙</p> <p class="ql-block">洞窟内墙壁有的小佛像</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中木质结构建筑只有一层的窟是第1窟和第2窟。这两座窟紧邻,是云冈石窟的起始点,以其对称布局引人注目。它们都是平面方形、平顶的中心塔柱式洞窟组合,中心塔柱稳固,壁面层次分明。</p><p class="ql-block">第1窟俗称“石鼓洞”,外壁明窗东侧保留了清代朱廷翰题刻的《游云冈石佛寺》诗句。洞窟平面呈长方形,中央方塔为仿木构屋顶塔檐,分上下两层。下层四面各开圆拱龛,龛内雕坐佛;上层四面均开三间盝形帷幕龛,南北雕坐佛,东西雕交脚弥勒菩萨。2017年里面未开放,无法参观。</p> <p class="ql-block">第2窟俗称“寒泉洞”,因其北壁西端常年有细泉流出而得名。窟外壁明窗上方及西侧题刻“山水有清音”、“云深处”。窟内三级方形浮屠塔居中,塔面上刻出瓦筒、檐椽、斗拱等仿木建筑构件,上层四角镂刻八角棱柱。2017年里面未开放,未进入。</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第5窟和第6窟的木质结构外观建筑具有显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第5窟和第6窟前的木质结构楼阁建筑均为清代重修,保留了清代建筑风格。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清代木构建筑的精湛工艺,还成为了云冈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石窟摩云”,是云中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两座石窟前的木质结构楼阁建筑均为四层五间式木构,顶饰琉璃,颇为华丽。这些建筑不仅在视觉上增添了石窟的宏伟气势,还在历史和文化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们见证了清代对云冈石窟的保护和修缮工作,反映了当时建筑技艺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祈福树。人们按照习俗,把红布条绑在树枝上,希望给家人和自己或朋友祈福。</p> <p class="ql-block">山西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span>如西侯度文化遗址、云冈石窟、晋剧等,体现了多民族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西是华夏文明的起源地之一,传说中的尧、舜、禹都在山西建都。</p><p class="ql-block">尧都平阳(今临汾)、舜都蒲坂(今永济)、禹都安邑(今运城)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p><p class="ql-block">陶寺遗址 山西的陶寺遗址是尧舜时代的都城,揭示了早期国家和文明的起源。</p> <p class="ql-block">山西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如云冈石窟、五台山、悬空寺、平遥古城、王家大院、壶口瀑布、鹳鹊楼等等,这些遗址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中华文化交融的见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山西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2017年是跟团去的,每天紧紧张张的,走马观花看一看,真的是不太尽兴。据说现在云冈石窟已经开放了20个洞窟,而且已经对洞窟修缮一新。有机会还可以再去一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