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4月3日下午3点半,我从广西北部三江县城乘坐高速快巴,70元车费,傍晚7点到达柳州客运总站,柳州著名的立鱼峰公园就在车站旁边,我在附近找了一家酒店, 顾不上吃晚饭,先进到公园转了转,由于光线太暗,索性多走了几步路,跑到柳江边看夜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夜景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一座城市的夜景不仅代表了城市的繁华程度,还体现了城市的生活氛围和品味。柳州虽说只是个三线城市,但它的夜景令我耳目一新,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柳江夜游的游船陆续驶出。五彩的游船缓慢地行驶在江中,形成一幅流光溢彩的夜色长卷,江水、灯光和夜色梦幻组合,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柳州的大桥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夜幕下的文惠桥、红光桥等犹如一道道飞虹横跨江面,其中的文慧桥最吸引眼球,它全长580米,由四个桥墩和三个桥拱组成,名字取自曾任柳州刺史柳宗元的谥号“文慧”,构成了柳州夜景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柳江江边的夜景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是一首动人的诗篇,是光与影的交响曲,在这里无论是漫步江边,还是乘坐游船,都能感受到柳州这座城市的魅力。义务给我充当向导的柳州新市民不止一次告诉我,柳江的水质在全国评比中连续五年获得第一,还告诉我市内还有一座很高很高的柳宗元塑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谈话间我能感到柳江人对于自己城市的自豪感,对曾经在柳州做官为老百姓做过许多好事的柳宗元非常怀念,感受到当地人的善良、热情,生活的安逸,这绝对与大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大相径庭,让我感慨、让我羡慕。</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我待在柳州只有一天时间,于是一大早,就乘坐公交车去拜访为纪念唐代大文豪,曾任柳州刺史(相当今天的市长)的柳宗元而建的柳候公园,公园南大门重檐飞翘、花脊斗拱、三门四楹、丹柱彩桷,既有清代特色又有岭南风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门入口处正对着的柳宗元塑像气宇轩昂,柳宗元,字子厚,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815--819年),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柳侯公园位于柳州市柳江北岸,是广西最著名的名胜古迹,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1909年),园内有柳侯祠、柳宗元衣冠墓、罗池、柑香亭等古迹,2002年被国家旅游总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进入柳候公园,沿着林荫前行,就见一泓碧水,澄澈明净,水旁有碑,刻了“罗池”二字。每当月亮升到东台山上空,倒影罗池水面,便构成柳州八景之一的“罗池夜月”的绝美景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罗池原来只是柳州城北的一泓野水,因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常在此散步,死后又托梦给生前部属欧阳翼说要把自己的庙建在罗池旁而名声大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来游柳州时,专程访问过罗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绕过罗池花径便到了柳侯祠,我去的太早,柳侯祠上午9点才开门,我在大门外坐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得以进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柳州作为一座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柳侯祠正是其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始建于唐长庆2年的柳侯祠,在经历1183年的岁月风雨后,已经多半损毁,现仅存1/3不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重建后的柳侯祠,大门上的门联是郭沫若的手笔,门联是清代杨翰书写的唐代韩愈的诗句:“山水来归黄蕉丹荔,春秋报事福我寿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祠为红柱丹梁的三进古屋,头进荟集了明清以来的石刻三十余块,壁间悬挂柳宗元生平资料及后人的书画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中厅有一座元代雕刻的柳宗元石刻像碑,在刻像旁的石刻中以“荔子碑”最为著名。 </p> <p class="ql-block">碑文是摘自韩愈《柳州罗池庙碑》的《享神诗》,此诗赞颂柳候,字为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亲笔,唐宋三大文豪的文采神韵凝于一碑,所以人们称之为“韩诗苏书柳事碑”或“三绝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探访柳侯祠、凭吊柳宗元的名人众多,徐霞客到柳州,曾寻访罗池、柳侯祠、开元寺,购买《荔子碑》拓片,对此他的《粤西游日记》有记述;章士钊晚年撰写《柳文指要》,主要研究柳宗元的生平、作品和思想,被毛泽东誉为“解柳全书”;胡适1935年1月到柳州考察,游柳侯祠,赏苏东坡书《荔子碑》,并对碑文和韩愈原文作了考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主殿上悬“福四民”匾,这“福四民”出自“龙城石刻”。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柳州为龙城郡,故柳州又称龙城,后复名柳州。第二块匾是:“芒寒色正”,语出自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意思是说:谓星光清冷而色纯正,借以称赞人的品行高洁正直,来歌颂柳宗元。</p> <p class="ql-block">主厅里陈列的一块“龙城石刻”,碑上的字体是柳宗元的手迹,此碑出土于明代天启三年(1623年),当时一道被挖出来的还有一把短剑,所以人们又叫它“剑铭碑”,现存的“龙城石刻”是1933年柳州周耀文根据民间流传的拓本勾勒上石的。这是柳宗元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当他挥毫时,在场的围观者都认为笔法苍劲、雄健,内容也是表达他爱护百姓,诅咒邪恶势力的不可多得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祠的第三进是正殿,中央端坐着柳宗元 的塑像,他头戴褐色幞头,身着唐朝官服,正手执狼毫,在凝神攻读。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侯”,因而纪念柳宗元的祠堂称为“柳侯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为打造柳侯祠历史文化品牌,加深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内涵,柳州市政府近年决定按清代规模恢复柳侯祠建筑群, </p> <p class="ql-block">包括柳宗元衣冠墓、柑香亭、罗池等,祠堂白壁青瓦、红栋丹梁,清雅简朴,历史底蕴厚重。</p> <p class="ql-block">柳宗元衣冠墓在祠后东侧,柳宗元819年逝世,820年立墓,这里松柏拥翠,肃穆雅静。柳宗元逝世后,遗骸运回长安,柳州人于是便在柳宗元灵枢停放处,葬下他衣冠作墓来怀念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柳侯祠左面隔着罗池,有一座六角长亭,这就是“柑香亭”,当年柳宗元曾在这里栽种黄柑,并写有《种柑诗》广为流传,后人因此修建此亭,它碧瓦红柱,脊吻飞翘,牖格精细,花饰俊美,掩映于桂花丛中,颇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公园东北角的中华园以精巧的园林景观、精致的庭院布置令人叹为观止,园内保留有百年以上的古树70棵,绿化覆盖率高达96.18%,有约3.52公顷的人工湖,碧水曲桥,凉亭假山,林木葱茏,景色怡人。</p> <p class="ql-block">从柳候公园返回酒店的时候,路过立鱼峰景区的组成部分马鞍山公园,马鞍山海拔约270米,是柳州市区的最高峰,它的登山道稍有陡峭,40----50分钟可以登顶,山顶设有观景平台,可以俯瞰整个柳州市区和柳江著名的U形大拐弯。 </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不想爬山,可以在马鞍山主入口乘坐竖井电梯,上行20元、下行10元/下行:周一关闭,电梯到达山顶后,出门左手再爬一小段即可到达观景平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与马鞍山隔水相望的鱼峰山高88米,共有392级台阶,从乐群路和鱼峰路上的南北门进入,15分钟就能登顶,在山顶不仅可以俯瞰柳州市区,还能看到小龙潭、灵泉寺和马鞍山的美丽景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相传,鱼峰山是壮族歌仙刘三姐生活劳动和传歌升仙的地方,至今山上尚存“三姐岩”、“对歌坪”等遗址,三姐岩内有“传歌、对歌、成仙”群雕,山腰立有用大理石雕刻的刘三姐塑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鱼峰山上姐成仙,留下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多年来,人们因纪念和童传唱刘三姐山歌而汇聚于鱼峰山下,对歌、交友不亦乐乎,自发形成“柳州鱼峰歌圩”。</p> <p class="ql-block">处于马鞍山和鱼峰山之间的小龙潭与柳江河水相通,同涨同消,因此有“灵泉”之称。小龙潭和鱼峰山相连,潭光山色、景致壮观。从小龙潭东南岸观看鱼峰山,山峰像一尾鲤鱼跃出水面 ,为此,园林部门在潭中立—鲤鱼雕塑,名 曰“南潭鱼跃”。</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鱼峰山因柳宗元著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称“山小而高”,形如立鱼,故名立鱼峰或石鱼山, 山上亭台楼阁掩映在四季常青的古树绿荫之间。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柳州山歌历史悠久,自唐代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时至今日,每逢“三月三”,鱼峰山下、小龙潭边、马鞍山上,都有歌手自发结伴对唱山歌,围听者甚众,场面欢快热烈,在现代化的都市里至今仍保留着传唱山歌的古老文化形态,这在中国的城市中是罕见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目前是全国规模最大、最活跃的传统山歌歌圩,被广大传统山歌王、山歌手誉为“全国山歌圣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同时也是柳州山歌传承的重要载体,</span>每天来歌圩对歌的人不少,更是吸引了无数直播的人前来参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鱼峰公园北门,一颗粗壮的洋紫荆挺立在警务站旁,据了解这棵洋紫荆是1964年栽 的,庞大树冠、满树繁花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树下打卡、对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柳州,这座被誉为“紫荆花城”的美丽城市,每年四月都会迎来紫荆花的盛开;紫荆花作为柳州的市花,以其独特的魅力和绚烂的色彩,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