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带着对壸口之畔无尽的眷恋,踏上了前往兰州陕北的征途,车窗外,风景如画般徐徐展开,初离壸口,黄河依旧奔腾不息,两岸的山峦层层叠叠,气势磅礴,绿意盎然,随着车行的深入,沿途的景色变得柔和而宁静,偶尔一两座古朴的村庄散落在田地间,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的山峦交织在一起,好一派温馨宁静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车行途中,不期而遇的是一片金色麦浪,它悄然铺展在大地的画卷上,犹如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调。我轻手轻脚地步入这金色的海洋,空气中弥漫开来的是麦子成熟时独有的香气,那是一种混合了阳光、雨露和大地深情的味道,醇厚而不腻,清新而深远。这香气,像是大地的呢喃,讲述着夏日的热烈与辛勤,又似时间的轻吟,勾勒出收获的喜悦与希望。我深情亲吻着带有泥土芳香的麦子,心灵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与释放。一份纯粹与美好,让我心旷神怡,我带着这份来自麦田的礼物,继续前行,心中充满了力量与温暖,向着兰州,也向着更加辽阔的人生旅途。</p> <p class="ql-block">车继续穿越在绵延不绝的乡间田野,每个村落都有独特的史诗,以山为墨,岁月为笔,绘就不可复制的篇章,在兔窝村,我有幸驾驶着那辆被村民们亲切称为“铁牛”的拖拉机,这钢铁巨兽用引擎的轰鸣声唤醒沉睡的土壤,金箔般的阳光在它沧桑的背脊上跳跃,每一道光晕好似书写汗水的杰作,身旁是淳朴的村民们,他们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手中紧握着农具,我们一同在田间耕耘,汗水与泥土交织,绘就出一幅生动的农耕图,这里的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希望,而我,作为一名过客,却有幸成为了这段时光的一部分,与铁牛一同,在记忆的田野上留下了深深的辙痕,它不仅烙印在我的心田,更成为了一段难忘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我一路走来到武威南山村的黄土坡上,苍穹如洗,辽阔无垠,足底沉卧着风沙经年累月堆叠的黄土,以粗粝与绵密交织的肌理,无声地铺陈着黄土坡上深藏的岁月年轮,那夯土泥巴墙上的纹路,记录着季节更迭与风雨的侵蚀,每一道都是时间无声的刻痕,这黄土不仅仅是泥土,它是历史的保存和记录者,每一粒沙土都蕴着过往的烟云,放眼望去,那满眼苍凉中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壮美,是最原始,自质朴展现,风吹过,带走了表面的浮尘,却留下了更多的故事,让这片土地显得更加深沉而厚重,岁月如歌。</p> <p class="ql-block">驱车驶入会宁的高速驿站,眼前豁然开朗,一片被历史染红的土地上,矗立着一座大气恢宏的红色服务区,这里,不仅是旅途中的一处休憩之所,更是革命精神熠熠生辉的纪念殿堂,昔日红军一、二、四会师的烽火岁月,如同穿越时空的画卷,铺展在我眼前,每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先辈们的英勇与坚韧,漫步其间,心灵得以在历史的沉淀中洗礼,耳畔似乎回响着胜利的号角,眼中满是不朽的红色印记,服务区内,不仅服务周到,更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庄严与崇高,让人在享受现代便利的同时,深刻感受到那份来自灵魂深处的震撼与敬仰,这不仅是一场身体的停留,更是一次心灵的朝圣。</p> <p class="ql-block">我沿国道312行至天祝县境内,来乌鞘岭是我多年的愿望,雪域长城壮美景观,确实令人震撼,特别是这段乌鞘岭明长城遗址,如巨龙般穿越草原,蜿蜒延伸至雪山之巅,由夯土筑成的坚固身躯,在风雪中屹立不倒,展现出历史的沧桑与民族的坚韧,长城与雪山交相辉映,更添几分神秘与庄严,好像诉说着千年的故事,乌鞘岭长城属于万里长城中海拔最高的一段,是明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穿越了草原,延伸至雪山之巅,古代军事防御体系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乌鞘岭,见证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如今,虽然只剩下残垣断壁,但仍让我感受到其昔日的雄伟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兰州,已是夜幕降临,中山桥被一盏盏灯火点亮,与河面的倒影交相辉映,桥下,黄河水一泻千里,不再如壶口那般汹涌,而是多了一份温柔与从容,似乎告诉我岁月的静好。此刻,站在桥上,回望来时的路,从壶口瀑布的壮美到此刻的宁静,是广袤无垠的田野,偶尔点缀着几座古朴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勾勒出一幅幅宁静和谐的田园风光,路旁野花烂漫,绿荫如盖,金黄一片,这是一次地理上的跨越,感受了文化的深厚,更体会到了旅行的真谛——在于探索,在于感悟,在于每一次心灵的触动。</p> <p class="ql-block">很早就听说来兰州有一处景点,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山桥,“桥”坐落在兰州市城关区滨河路中段,紧挨着那座巍峨的白塔山,就像是个安静的守护者,横跨在黄河之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这座桥的历史,那可真不是盖的,它早在1908年就开始动工了,说到这“中山桥”的颜值,非常高,它的设计让人一见钟情,它全长233.5米,宽8.36米,设计得那叫一个精巧,四个桥墩,五个桥孔,每个孔的跨径都差不多是45.9米,简直就是数学界的“完美比例”那时候咱们大多数人还在用马车呢,经过一年多的辛苦建设,终于在1909年,这座桥正式通车。这一晃,就是一百多年过去了,它见证了无数的风风雨雨,时代变迁,却依旧屹立不倒,简直就是桥梁界的“老寿星”。</p> <p class="ql-block">桥与灯光共缠绵,浪漫夜色醉心田,我细看桥上的结构,梯形穿式钢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静定结构的桁架体系,就像是工程师们精心搭建的积木,既稳固又美观,还有那竖向钢架,把桥身整齐地分成了五个长方形,简直就像是艺术家的杰作,这座桥,不仅有着美丽的外表和丰富的历史内涵,还有着那份独特的情感和记忆,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黄河第一桥”,为了纪念伟大的孙中山先生,就改成了“中山桥,是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的,德国泰来洋行承建的,然后咱们中国的工匠们参与了施工,这可是真正的“国际合作”,在那个年代,能搞出这么个大工程,简直就是奇迹,这桥身上,可是凝聚了多元文化元素,简直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建筑发展史的“活化石”。</p> <p class="ql-block">晨曦微露,我伫立于黄河之畔,俯瞰着这条孕育了华夏文明的母亲河,在晨光中流淌出别样的风姿。河面波光粼粼,仿佛镶嵌着无数金色的鳞片,闪烁着希望的光芒。此时,一群洁白的鸽子在中山桥畔的河滩上空翩翩起舞,它们或盘旋、或俯冲,与古朴的中山桥、浩荡的黄河水共同编织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鸽哨声声,清脆悦耳,和着黄河的低吟浅唱,构成了一曲自然界的和谐乐章。这景致,既显黄河之壮阔,又添几分宁静祥和,我亲眼目睹了这座传说中的中山桥,我沉醉其中,心旷神怡。沿着桥走一走,感受一下这份宁静和美好,相信我,这绝对会是我这次兰州之旅中最难忘的一段经历中山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