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亲的故事】时光走再远 爱都记心间

拴牛

<p class="ql-block">昵称:拴牛</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189099</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拴牛</p> <p class="ql-block">  说起隔代亲,我便想起了小时候爷爷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爱。用俗语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那点点滴滴的爱,依然像瓷,历久弥新。每当看到或者听到隔代亲的话题,儿时爷爷疼爱我的画面,就像一股股涌泉,不停地从心底徐徐涌动而来。</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六七十年代的农村,受重男轻女封建思想的影响,不要说没有孩子,就是没有男孩子,也意味着家里要断香火,后继无人了。所以,有些家庭为了生儿子,不惜生七八个女孩子,甚至是十几个女孩子的都有,目的就是巴望着能够生个儿子,续上香火。可是,有些时候就事与愿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是</span>在哥哥一岁多夭折后,时隔7年,妈妈才生了我。这漫长的7年,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是怎么熬过来的就可想而知。我的出生,对我们老张家来说,不仅是有了孩子,还续上了香火。我也自然成了爷爷奶奶掌心里的宝。</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我刚出生的时候,体弱多病,大夫告诉爷爷,你的孙子过不了3岁,都不是你孙子。爸爸工作忙,所以,那个时候,无论白天黑夜,我但凡有个头疼脑热,爷爷都会抱着我看医生 ,丝毫不敢怠慢。没有交通工具,爷爷每次都是抱着我,步行5公里左右,到相邻的大队卫生院或者大夫家里就医,风雨无阻。</p> <p class="ql-block">  六七十年代,是一个食物极其匮乏的时代。爷爷对我的爱,除了为我“摆平”我做过的错事外,更多的体现在了吃的方面。有些时候,爷爷宁可饿着肚子,也会把好吃的留给我。并且,看着我一口一口吃,自己嘴里却不停的流着口水。心里比自己吃着还香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我大一点的时候,就成了爷爷的跟屁虫,爷爷走到哪里,我就跟到那里,晚上睡觉都跟着爷爷。记得在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爷爷给生产队看砖窑。我和爷爷在家吃完晚饭,月光下,爷爷拉着我的手,我们行走在广袤的田野上,看着满天亮晶晶的繁星,时不时还会有流星从天空的高处一跃而下。感觉那个时候的星空太美了,简直就是童话里的故事。到了砖窑场的看场房,爷爷把从家里带来的土豆,烤在火炉边。拿着姑妈用过的课本,卷着旱烟卷,一边抽烟,一边和我唠嗑。整个屋子里弥漫着浓浓的烟味和烤土豆的香味。土豆烤的黄儿不焦,香糯可口。不比现在地摊上的烤红薯味道差。这就是我童年时代煤油灯下,我和爷爷的夜生活。</p> <p class="ql-block">  在1977年冬天,我上初中的时候,爷爷到学校隔壁的公社,参加党员学习。如果哪一天中午,他们学习班吃肉 ,爷爷便会在学校门口端着自己舍不得吃,省给我的半碗(那个时候碗大,可以盛一升水)饭等我。我在学校的操场上,端着爷爷递给我的饭,站在爷爷旁边,大口大口的吃,从来都没有想过、也没有问过爷爷是不是吃饱了,虽然,碗里只有一两块红烧肉、几块胡萝卜、土豆,但是,那碗饭的味道至今都回味无穷。尽管姑妈和我在一个学校,比我高两级,但是,爷爷没有给过姑妈半个馒头,并且,一次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  年纪越大,对爷爷奶奶的思念越深。无论时光走再远,我也不会忘记爷爷奶奶对我的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