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闻捷——纪念闻捷百年诞辰画册》(四)诗心永存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2023年6月12日是闻捷百年诞辰,我与闻捷诗歌馆名誉馆长、镇江市闻捷研究会会长沈晓昆合作策划,在丹徒区委宣传部、丹徒区文联和高资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由五月天传媒公司设计,编印了一本纪念画册。</p> <p class="ql-block">闻捷的三个女儿为这本画册亲笔签名。</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画册第四篇章——《诗心永存》。</p> <p class="ql-block">2008年,年已六旬、退而不休的省劳模、农业专家沈晓昆与更加年长的挚友同行姜哲一起在高资镇闻捷路边的农科所的一间小屋里,自筹资金,千方百计收集资料,办起简陋的闻捷纪念馆。不久,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搬到了镇文化站。</p> <p class="ql-block">2013年,闻捷纪念馆搬到了重建的高资中心小学的一个大教室,纪念馆初见规模。著名作家、中宣部原副部长贺敬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先后书写馆名。多人为纪念馆捐资,贡献最大的是沈晓昆,他陆续出资十余万元,并付出大量心血。其次是姜哲,他不仅出资,还和沈晓昆一样,兼纪念馆管理员和讲解员。</p> <p class="ql-block">到这里参闻捷纪念馆的专家和爱好者越来越多。</p> <p class="ql-block">该校对闻捷纪念馆给予了全力支持,成立了闻捷诗社,并在绝大部分资料搬至闻捷诗歌馆以后,重新布展了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2018年7月10日,在镇江市文联、市作协和市知青作协的支持下,镇江市闻捷研究会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2019年,在丹徒区委区政府和高资街道的支持下,投资900多万元,在水台村建起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古色古香的闻捷诗歌馆。</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布展精心设计,增加了闻捷半身塑像,浮雕、大型闻捷书籍模型和延安闻捷书房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闻捷作品及与他有关的部分书籍。</p> <p class="ql-block">这是闻捷的部分藏书。</p> <p class="ql-block">这是闻捷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这是镇馆展品之一的著名画家高莽创作的《诗人闻捷》肖像画。</p> <p class="ql-block">闻捷的女儿女婿们两次来到这里参观。</p> <p class="ql-block">镇江市委书记马明龙一行来到这里参观。镇江市委原书记、镇江名城研究会原会长钱永波一行也来到这里参观。</p> <p class="ql-block">镇江市关工委主任唐成海一行和市关工委副主任、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赵亚夫一行也来到这里参观。</p> <p class="ql-block">参观者络绎不绝,这里逐步成为镇江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那场浩劫中,闻捷之妻杜芳梅受“造反派”迫害而死后,著名作家戴厚英为同样受迫害而死的恋人闻捷创作的《诗人之死》等作品。</p> <p class="ql-block">这是戴厚英的弟弟戴厚泉带着妻子与女儿女婿来参观闻捷诗歌馆。</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纪念和研究闻捷及其作品的部分书籍与文章。</p> <p class="ql-block">这是著名作家茅盾为闻捷诗歌写的批语。</p> <p class="ql-block">这是丹徒政协和闻捷纪念馆等部门分别为闻捷诞辰70周年和90周年而编写的纪念文集。</p> <p class="ql-block">《金山》杂志曾为闻捷研究开设专栏。持续刊登闻捷诗歌与闻捷有关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以下大部分文章是我与沈晓昆或分别撰写、或合作撰写,发表在《镇江日报》《京江晚报》《镇江壹周》等报刊的闻捷及其作品研究文章。</p> <p class="ql-block">其中,相当一部分文章都是整版一次性发表。</p> <p class="ql-block">《镇江年鉴》从2020年起,每年还开始《闻捷研究》条目,比较详细地介绍闻捷研究的概况与成果。</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多家网站与公众号发表纪念和研究闻捷作品的封面截图。</p> <p class="ql-block">这是为闻捷百年诞辰而创作的部分诗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