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江海军世家许府(十)

容斋一隅

<p class="ql-block">  闽水之滨,鹤山之旁,有一个特殊村落,它就是国 家历史文化名村称之为洋屿琴江满族村。“山川之毓秀,吾乡属闽首邑辖内,离省水程七十里,在县界之左,东起马鞍山,南隔长邑十里,西控马江,北带琴川……”清晨车出长乐城区西关桥,一路沿左奔向长乐航城洋屿琴江村,脑子浮现《琴江志》吾乡之地理形胜一段的概述。“ 今日琴川临晓镜,如云窈窕瞰江城”,琴江才子充满诗情画意的诗句,牵引我已乙年清明,再次来到风水宝地琴江寻幽访古。从首里街进村后,左转右转迂回几个街巷,终于在协府口的横街,与友人驻足在海军世家许建廷将军故居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许府位于长乐市琴江满族村,水师旗营南门东侧“帅正街”,左邻“帅正居”原李家武举人宅第,右隔“协府口”几步之遥原抚州知府黄恩浩的故居。据研考,这座府邸旧址,原是水师旗营已坍塌的右翼防御署和骁骑校署,重新建起的大院落成于民国十四年许建廷任海军第二舰队司令期间。这座百年历史名人故居,已列为长乐市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走过原武魁宅第的“帅正居”。</p> <p class="ql-block">  旗营八卦城十二条街巷之一帅正街</p> <p class="ql-block"> 主座风火墙</p> <p class="ql-block"> “颐园”书,郑孝胥,清末民初著名诗人,诗学家,书法家。</p> <p class="ql-block"> 主座新修缮厅堂</p> <p class="ql-block">  整座大院规模宏大,前后三进以清末传统建筑风格为主体,旁有别院带有花园,又具有民国风情建筑之特点。一进大门左侧,通往花厅门洞上,有一字千金曾任溥仪老师郑孝胥的“頤園”题书石刻,嵌在六边形青石边框上方,楷书墨迹因年代久远明显风化,但尚可辩认。据老人回忆,在花厅左侧墙上镶嵌一面西洋大镜子,另面墙上挂有金属锁边玻璃相框,装裱的是金丝织绣的诸葛亮前出师表,两样珍品几乎都遮盖整面墙壁,一个解放前夕破碎,一个不知所踪。花厅通往花园有二扇石砌拱门,墙上正中花窗又叫漏窗,采用法琅彩瓷器花瓶隔窗,与二进墙上窗棂所采用精美铁艺铸件,显而融入西洋建筑美学元素,时尚又新颖,这在当时琴江府邸宅院中所没有的。一扇花窗美了一个院子,足见大户人家造屋的考究。花园西端,假山嶙峋,叠石成峰,翠竹和吊兰在石缝间随风轻摇,榕树盘根错节爬上假山墙头。精雕缕空护栏爿月池里,游戈着一群摆头摇尾的锦鲤。龙眼石榴、枇杷杨桃亚热带果树,绿叶扶疏,花园即是果园,四季花卉,柳绿花红,彩蝶翩跹,当然这繁花似锦曾是昔日花园的景象。如今花瓶被人撬走,窗棂铸件脱漆变形,西洋镜和丝织物香消玉殒,只有蒙着厚厚尘垢的三根青石竹雕柱子,孤零零立在花厅小窗上,哭诉着如今花园被蹂躏的惨状。</p> <p class="ql-block">  己毁圮的假山和花园。</p> <p class="ql-block">  花园东侧有座仿古六角凉亭,飞檐翘角精致典雅。亭主体为六柱木结构,底座呈六边形,边长约1、5米。花岗石台阶,彩色图案地砖,珠红色栏杆,亭壁有精湛艺术浮雕。精巧雅致亭台与绿意盎然花园融为一体,“颐园”俨然一座江南古典小园林。民国十四年(1926年)许建廷母亲蓝氏夫人与众亲由沪返乡,途中遇大雾轮船触礁,涉险中获救。是年九月十七,恰逢蓝氏六十五寿辰,许建廷将军为母特建此亭纪念,取名“慰慈亭”。</p> <p class="ql-block">  “许母蓝氏,其父蓝湖玉,正科翻译举人,亚元盐大使。蓝氏夫人,事姑相夫教子、硕德淑惠、行实足矜式幼岁,曾撰写劝孝歌授诸弟妹,邻里播为美谈,晚年又将限满保寿险费二千金,分送乡里之苦者,民国十四年乙丑九月十七日恭逢六旬晋五寿辰,蒙政府颁给“鹂菊延龄”匾额”,《琴江许氏族谱》载。</p> <p class="ql-block">  许母蓝氏夫人遗像</p> <p class="ql-block">  这座大宅院建于民国初期,占地面积1078平方米,土木砖结构,风火墙包围。整座建筑构造用条石为裙基,夯土筑墙,大门前面砖砌墙,门户花岗石围框。绕过插屏,一进二进南侧为回廊,依中轴线为前门,前天井、前厅堂,后天井,后厅堂,左右厢房。前厅面阔三间(俗称四扇三),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架构,悬山顶。前厅带前后廊卷棚顶,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穿斗式木架构,硬山顶。二进两边朝天井厢房,窗格嵌着浅蓝色玻璃,通透明亮色泽艳丽,似乎又一处西洋韵味。三进空间别有洞天,只见一口古井,缄默于天井一隅,欲语还休,谁解百年心事?后进厢房破败不堪,成了住户杂什储物间,吱呀一声推开后门窥视,墙外菜畦田垄一片春光。两侧封火墙高耸如屏,墙头曲线起伏,如游龙腾跃在屋脊上。高高翘起的马头墙上绘有旗营水师官兵彩塑,坚毅勇敢形象栩栩如生,象征海军世家世代威武不屈精神。一进大门两边顶墙上,蓝天碧海图绘脱落斑驳,诉说岁月沧桑的巨变。精雕入户门楼更是气势恢宏,两角飞檐展翅欲飞,檐下斗拱层叠,莲花悬垂刻着人物花鸟,虽朱漆已改变,仍然透着一股官邸府宅威严气派。一进大厅堂原悬挂“鹂菊延龄”金匾一面,20世纪60年代文革中遗失,大厅柱子曾有金漆楹联……父子兄弟将校尉……云云,也失去芳影,看不见一字当年墨痕!</p> <p class="ql-block">  御国水师官兵雕塑像</p> <p class="ql-block">  三江口水师立营时,官兵家家都挖一口井。<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井近三百年,井水依然清澈。</span></p> <p class="ql-block">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戎装照。</p> <p class="ql-block">  民国海军名将,近代风云人物,许建廷,字衡曾,号筱晴,清光绪丁亥(1887年5月12日),生于“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簪樱世家。从小天资敏慧,机灵过人,13岁以童生身份考进第16届马尾福建船政后学堂(艺童身份)。16岁曾应试得中秀才,1904年12月(光绪三十年),当他毕业走出福建船政后学堂时才刚刚18岁。甲午战争失败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引起全国上下一片哗然,社会舆论强烈要求加强海防建设,以振国威,此时大清朝野也掀起了重建海军热议和决定。在这背景下,清政府决定添置舰艇和人才的培养,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廷向西方派出第四批海军留学生。选派分二步走,第一步船政毕业生赴沪英舰为期一年学习,第二步从前一批留学生中选优等生,再送往英国皇家海军学院深造。许建廷天赋聪慧,勤奋好学,深得海军总长萨镇冰赏识,很快以优异成绩两次均被选中,二度留学。</p><p class="ql-block">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许建廷结束了驻沪英舰的学习,转赴英国格林尼茨及鲍特斯密夫海军学院学习天文、驾驶、枪炮、鱼雷等科目,宣统元年(1909年8月)学成回国。此时,大清国已成立了海军事务处,采取考核录用办法,许建廷以“上等生”成绩,以五品守备衔录用,派往“海琛”号巡洋舰当教官,时年22岁。之后不到四个月,就被调到“海蓉”号巡洋舰当鱼雷大副,应该说此时许建廷真正开始他的海军生涯。半年后,他又被调任“湖鹰”鱼雷艇当管带,又过了半年,1911年初又被调“联鲸”炮舰任管带。在回国近一年半时间内,他从一个教练官晋升至炮舰任管带,连跳四级,青年才俊,风华正茂,他的才华在海军界已崭露头角,(生平履历不在赘述,已见《海军名将许建廷》篇中记述。</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四年前后,应是许氏家族最辉煌时代,“……於文德武功相继鹊起至建字辈,族兄衡曾又能折樽冲俎争回青岛,大张主权为国史大增异彩,且我族人蕃衍於京沪潮汕者,实繁有徒谓非祖宗之馀荫……”。源头活水,知之所来,首谱于战乱中遗失,许氏族人在民国时期开始繁衍于祖国各地。为此民国十七年,许氏九世二房长孙许建藩和四房长孙许建隆,百忙中开始第二次修篡《琴江许氏族谱》,并分别作文谱序。</p> <p class="ql-block"> 民国十四年许建廷擢升为海军第二舰队少将司令。兄长许建藩清光绪己亥附生,船政前学堂官学生,充京汉铁路站长,漳厦铁路监工,民国三年补海军部科员副官、晋升↓海军造舰少监(少校),后任福建沙埕常税总关关长;三弟许建鑣,烟台海军学校肆业,吴淞商船学校毕业,曾任“湖鹰”舰艇长,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处副官,海军总司令公署副官,民国十四年(1925年)晋升海军少校,后职国府特务中校副官,因功勋晋授国府特务处少将副官;四弟许建锺烟台海军学校肆业,上海复旦中学毕业,充膠澳商埠港政局海事科员,充全国海岸巡防处警卫课员,民国十八年(1929年)晋级上尉课员,后调任厦门充海军无线电台台长。一门有“父子兄弟将校尉”称谓,头衔就是升官进爵荣耀,也是许家从投身水师进入民国海军时最高光鼎盛时刻,仅为长房许赞贤后人,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二十多人投入海陆军,为国竭尽忠诚、尽忠效劳。</p><p class="ql-block"> 祖父维樑公翻译生员,精通满汉文,水师旗营领催,尚骑射能挽百弓,为文武才,惜年仅四十二卒。父赞贤公清光绪丁亥附生,充船政稿吏五品军功叙官县丞加同知衔。原配夫人为抚州知府黄恩浩孙女,继室为马江海战名将黄恩禄的孙女。有感于许氏族人忠勇节义孝,1925年段祺瑞政府,为己亡许维樑许赞贤父子追赠为《建威将军》,同时恰逢许母蓝氏夫人六十五寿辰,段棋瑞赠书“鹂菊延龄”金匾庆贺。许氏三世祖“正字辈”入驻三江口水师营至民国海军“建字辈”传到第七代,赞贤公长孙建藩第一个考入船政学堂又踏入铁路行业,“海军世家、铁路之家”由此产生。</p> <p class="ql-block">  许将军晚年照</p> <p class="ql-block"> “靠父稿吏收入,以糊八口之家,母含辛茹苦,抚养八个子女甘之如饴 ,母六十五寿辰,父已去世多年〞,建慈母亭报恩,带母亲身边尽孝,许将军反哺之恩令人动容。</p><p class="ql-block"> 由于军阀派系斗争激烈,许建廷于暂时退出海军界,1927年12月被南京政府财政部任命闽海关监督兼外交部特派福建交涉员,人称许监督。1934年年7月又旋任吴淞商船学校校长。在此期间,常回乡伺奉母亲外,为家乡做义举善事,多的举不胜举。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回到海军部,由于蒋汪政见不同,势不两立,蒋去陪陵重庆,汪在南京另立灶炉。汪伪政府拉笼新旧部属,任命许建廷为绥靖部水巡司司长、南京要港司令,南京军事委员会参谋、政府海军部参事,海军部次长等职,并授予中将头衔。对日冦的残暴,对蒋介石独裁挑起国共内战的厌恶,许建廷离开国民海军界,结束他一生叱咤风云的海军生涯,后赋闲上海。新中国政府成立后,将军由沪移居家乡,随后被长乐政府聘为政协常委,参政议政,1956年1月15日病世于许府老宅,享年74岁,长乐政协主祭。</p> <p class="ql-block">  琴江世家望族既是簪缨之家,也是官宦之家。大凡书香世家,都有本家堂号和书屋书楼。如许家《仁寿堂》,贾家《务本堂》,李家《崇德堂》,曹家《友于草堂》、张家《百忍堂》等。书楼有李家“百叶窗书楼”,曹家有“友于书屋”,黄家有一排五间二层“藏书楼”,黄色木漆尤为壮观,无不反应儒家文化,诗书传家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绕过主座插屏,进入二进天井,便在二进石框大门下裹足不前。“瓯香旧址”匾额,如此别致,如此与群不同,何人所书遗老不晓?不疑学养深厚琴江学士。从道光年间开办官学来,旗营学风炽热,户户书声琅琅。营盘科甲鼎盛,人文蔚起,期间走出二名进士,105名举人,289名秀才,户有诗书,代有名臣宏儒。新中国成立后,琴江籍后起之秀,人才辈出,俊英荟萃,更是长江后浪推前浪。</p> <p class="ql-block">  瓯者:古指盆的陶制器具,香者:茶香,书香,泛指各种香味;瓯香:这里可解为文房四宝雅室、瀚墨古籍器皿所散发的香;至于“旧址”呢,可不可以这样解读:许氏六世孙许汝成,嘉庆二十一年丙子汉举人,公为吾里乡闱开榜,倜傥有志,下笔千言,夫人娴姆教工瀚墨(水师旗营第一人中举)。堂弟许汝培,道光八年戊子汉举人,充福建同山税务委员,福州城守协长入家塾师,前大学士荣禄公即出其门下;许赞動,八年壬午汉举人,文章道德名重一时,常讲经传道乡里,数十名举人和贡生皆出其门下.……今十一世孙许崇嶽,许建廷孙子,美国布朗大学博士、教授,美国通用公司副总裁,负责该公司委托中国航天部门发射美国卫星事宜。许士军,美国密歇根大学博士教授,台湾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经济管理学开山鼻祖,许氏后人博士硕士学士数不胜数,可排成琴江一条街。“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瓯香旧址”就是书房、藏书楼、书香门第隐喻,此门额,成为历史文化名村又一处文化景观。</p> <p class="ql-block">  别院修缮中(2023年5月拍摄)。</p> <p class="ql-block">  几多风雨,几度春秋,一座百年故居,见证着<span style="font-size:18px;">朝代更迭国家兴衰。</span>由于大时代社会变革,个人命运随时代际遇而选择,许建廷妻子儿子和他兄弟亲友,跟随败退的国民党去了台湾,他和三个女儿留在大陆。许府宅院也面临被大时代改变的命运,解放初期土地改革,整座许府分给贫下中农,只留大厅一间厢房,其中颐园分给三个住户。由于年久失修,房屋毁损严重,盗贼屡次进屋,偷走珍品。2021年农历十二月临近春节,由于住户不慎,一场大火把一进烧得只剩下墙基,颐园二字烧烤成焦石,花厅花园一片废墟。由于政府重视及时拨款援助,一进二进和别院很快修缮完毕,只是没有了古色古香原韵。</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百载,许府传奇仍在流传……国家己将故居列为文物保护中。</p><p class="ql-block">陈宝容,写于2025年4月22日.</p> <p class="ql-block"> 附记:</p><p class="ql-block"> 《慰慈亭》因年久失修倾圯,但柱础尚存,2000年,经乡人集资在原基础上修缮,恢复原貌。</p> <p class="ql-block">  这图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4日清明节,与许氏亲友侧身从许府虚掩的大门挤进,小心谨慎进了颐园(土改时已属他人)。尽管见“鸠占鹊巢”新主人不悦眼光,还是硬着头皮走进花园,所见25年后“慰慈亭”,已被风吹雨打和人为摧残的面目全非,真的触目惊心,惊讶的心痛,真的不能如此乱搭晒啊!</p><p class="ql-block"> 意外!欣喜!见到“慰慈亭”旁,有一棵越过4米多高围墙的桂花树吐着清香,还有一棵庞大老茶树花开正艳缀满枝头。物换星移,江山几易更主,这两棵与老宅相龄老树,则以顽强生命力守着琴江许府的天空,等待着天涯海角许氏后裔归来,缅怀瞻仰共同的精神家园一一许府。</p><p class="ql-block"> 2025月4月4日记</p><p class="ql-block"> 容斋一隅</p> <p class="ql-block">  一个星期后,几个友人又进花园,走过被杂草丛生被仄的鹅卵石小路,悄悄靠近花园篱笆边,举起手机拍着己成菜园的花园。“有什么好拍的,要拍到后面去拍”,背后传来生硬赶人的声音。无语!厌恶花园的鸡鸭圈和堆集如山的杂物,还有一只铨铁链的狗狗冲你咆哮。“何时抢修,恢复当年风采呢?”大家不敢久留匆匆退出。唏嘘,如此无礼!<span style="font-size:18px;">呼吁有关部门出面干预,保护古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2025年4月11日记 容斋一隅</span></p> <p class="ql-block">  与湘潭回乡寻祖的许氏后人在孝友坊前。</p> <p class="ql-block">  于蓝、甘氏己修缮兵房前</p> <p class="ql-block">与许氏第十一世孙许敏合照于许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