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非洲对我们来说一直是一个遥远、贫穷落后又神秘的地方。我们很想踏上那片土地,多了解它,但又怕那里不安全、脏乱和疾病。思来想去,坐邮轮游非洲,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既能身临其境,还能天天享受4星级的住宿和美食佳肴。</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底我们与一对朋友夫妇从旧金山飞往毛里求斯的首都路易港(Port Louis),在那里住了3夜,然后登上挪威黎明号邮轮(Norwegian Dawn),开始了30天的非洲游。</p><p class="ql-block">2025非洲邮轮游1分享了我们在毛里求斯和马达加斯加的经历。2025非洲邮轮游2介绍了南非4个港口城市的情况。2025非洲邮轮游3是关于纳米比亚、安哥拉和圣多美/普林西比的三个港城。本篇记载了象牙海岸、塞内加尔、特内里费岛和大加拉利岛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象牙海岸</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牙海岸共和国,简称象牙海岸。它的名字情况有些特殊。</span>早在1985年,象牙海岸政府就宣布,国家正式名称统一为法语原文 “Côte d’Ivoire”,不论在任何语言中都不翻译。这意味着,不论英文、中文、阿拉伯语等,都应称其为 “Côte d’Ivoire”,而不是 “Ivory Coast”(英文)或“象牙海岸”(中文翻译)。政府的此举是为了强调国家主权与文化身份,同时避免“象牙”这一词与过去的殖民、象牙贸易和非法狩猎联想挂钩。尽管如此,在国际媒体和各国语言中,“Ivory Coast” 或“象牙海岸”依然广泛使用,尤其在非正式语境下。</p><p class="ql-block">象牙海岸位于西非沿大西洋的几内亚湾北岸,是非洲法语国家中最具影响力的经济体之一。它曾是法国的殖民地,1960年独立,官方语言是法语。国家名字源于早期欧洲殖民者对沿海象牙贸易的称呼。象牙海岸是世界第一大可可生产国,也盛产咖啡、棕榈油、橡胶和木材。农业是支柱产业,同时也在发展采矿和石油产业</p> <p class="ql-block">阿比让(Abidjan)是象牙海岸的最大城市,人口约500多万,也是该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之都和交通枢纽。尽管政治首都为亚穆苏克罗,但阿比让依旧是全国最具活力的城市,曾被称为“西非的巴黎”或“非洲的曼哈顿”。</p><p class="ql-block">圣保罗大教堂(Cathédrale Saint-Paul d’Abidjan)是阿比让最著名的地标之一,也是非洲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教堂主结构由一根高耸的斜柱撑起,像一只向天伸展的臂膀,也像耶稣受难的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设有可容纳约4000人的主礼堂,并配有彩绘玻璃、圣像、雕塑等,呈现非洲与基督教的融合风格</p> <p class="ql-block">正在建造中的“F”塔,预计建成后高达421米,它将超过南非约翰内斯堡的“卡尔顿中心”(223米),成为非洲最高建筑。这是象牙海岸政府为振兴国家形象、吸引外国投资而打造的“非洲之窗”项目核心部分</p> <p class="ql-block">ADO桥或科科迪桥(Pont de Cocody)。这座桥是阿比让的第五座跨海湾桥梁,连接了高原区(Le Plateau)和科科迪区(Cocody),是城市交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p> <p class="ql-block">象牙海岸的国防部,门口站着荷枪实弹的士兵,驱赶想拍照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广场的独立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金字塔楼,阿比让最具标志性的现代主义建筑之一,融合了非洲文化元素与现代建筑设计。 1968 年开工,1973 年完工。建筑呈金字塔形状,外观由横向阳台条纹装饰,底部为巨大的立方体支撑,整体造型独特。 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非洲传统市场,建筑师旨在将非洲市场的活力与城市建筑融合。建筑内部曾设有商铺和办公空间,成为当时阿比让精英和外籍人士的聚集地。然而,由于维护成本高昂和设计效率问题,自1990 年代起,建筑逐渐被废弃。</p> <p class="ql-block">萨拉姆清真寺(Mosquée Salam du Plateau),也被称为高原清真寺。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意义使其成为阿比让的重要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可容纳约6,500名信徒,其中3,000人在主祈祷大厅,3,500人在外部广场。看来祈祷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大门广场上已铺好了垫子,信徒也陆续到了</p> <p class="ql-block">阿比让新总统府,毗邻原总统府,该项目于2019年启动,旨在为总统及其行政团队提供现代化的办公环境。</p><p class="ql-block">象牙海岸原本的首都就是阿比让,它在独立前后长期是政治、经济和行政中心。到1983年,时任总统乌弗埃-博瓦尼(Houphouët-Boigny)出于他的家乡情结,将首都迁到了他的出生地亚穆苏克罗,但政府的实际运作仍在阿比让,亚穆苏克罗只是名义上的首都,大多数政府机构仍集中在阿比让,包括总统府、议会和各大部委</p> <p class="ql-block">总统新大楼的玻璃外墙是其最醒目的现代建筑特征之一,象征着透明、开放与现代治理。整栋建筑使用大面积浅蓝色钢化玻璃幕墙,折射出天空与潟湖的光影,让建筑在阳光下呈现出晶莹通透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国际贸易中心</p> <p class="ql-block">阿比让看来不是一个很安全的城市。早上邮轮停靠时,我们就看到岸边站了许多拿长枪的士兵。我们邮轮离岸时,夜幕降临了,他们还守在岸上</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象牙海岸最大的城市和经济首都后,满是失望,这里看不到人们所说的“西非的巴黎”的景象。高原区有几座现代建筑(比如F塔、银行总部、L’Esplanade总统府),但它们是孤岛式的点缀,并没形成真正的现代城市风貌。看来“西非的巴黎”这个称号,更多是20世纪中期法属殖民地时期的一个愿景。</p><p class="ql-block">1893年,象牙海岸成为法国殖民地,它是20世纪才真正兴起的城市。1960年它正式独立,2002年和2010年又经历了内战,很多城市建设计划都被搁置,资金转向军政开支。再加上阿比让人口激增,城市蔓延迅速,但规划没有跟上。所以我们能看到潟湖两岸高楼与棚户并存、道路破败、交通混乱。</p><p class="ql-block">不亲临其境,怎么知道象牙海岸最大城市的真实面貌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塞内加尔达喀尔</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达喀尔(Dakar)是塞内加尔(Senegal)的首都,据说是西非最有魅力、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希望它不要让我们失望哦😉</p><p class="ql-block">达喀尔位于非洲大陆最西端,濒临大西洋,是个风大浪急的海角城市。人口约350万人,是塞内加尔的政治、经济、文化与交通中心。</p><p class="ql-block">戈雷岛(👇)</p> <p class="ql-block">距离达喀尔本岛海岸线约3公里的戈雷岛,15-19世纪曾是奴隶贸易的重要枢纽,先后被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殖民者作为从内陆将奴隶转运出非洲的终点站。尤其在法国殖民时期,这里成为西非奴隶出口最活跃的“门户之一”。岛上的“奴隶之门”(Maison des Esclaves)如今是最重要的纪念场所。1997年戈雷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我们下邮轮后的首选是去戈雷岛,坐轮渡15-20分钟即可到达</p> <p class="ql-block">戈雷岛很小,仅0.18平方公里。岛上禁止机动车,保留了大量殖民时期建筑、教堂、炮台和奴隶营</p> <p class="ql-block">城堡是戈雷岛的制高点和防御要塞遗址,曾用于抵御海盗、外国军队及奴隶反抗,现在已改建为塞内加尔历史博物馆,它由非洲黑人基础研究所,简称IFAN管理,展示了奴隶贸易历史、岛上的军事用途、殖民者活动、反奴役斗争等内容。其中包括老照片与地图,奴隶贸易航线与历史解说,古代武器与大炮遗迹和本地艺术家创作的奴隶主题雕塑与画作</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外矗立着一座深具象征意义的雕像——两位被解放的奴隶紧紧相拥,脚下的锁链已然断裂。这座雕塑名为“解放之拥”</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门</p> <p class="ql-block">买门票。馆内有十多个展厅</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p> <p class="ql-block">城堡顶上保留着一些旧式铁炮,对准大西洋方向,是殖民时代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戈雷岛不大,一个多小时就可以走一圈。路过这块石碑,看到上面是加拿大作家兼外交家路易·鲁瓦(Jean-Louis Roy)于1999年刻的碑文。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戈雷岛不仅仅是一座地理上的岛屿,它象征着非洲奴隶贸易的历史创伤和人类记忆的“精神大陆”。这段话常常被用来强调戈雷岛作为“记忆之岛”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岛上的圣查尔斯教堂(Église Saint-Charles-Borromée),建于1828年,是西非最早的天主教堂之一,由法国殖民当局修建,属于早期传教事业的一部分。是当年岛上殖民者、军官及商人的礼拜场所,如今仍在使用,岛上的居民会在重要节日举行弥撒</p> <p class="ql-block">走螺旋楼梯上去看看</p> <p class="ql-block">楼上通常是唱诗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这栋黄色的两层楼房是戈雷岛上的社会医疗中心,楼上挂有马耳他骑士团的红白十字标志</p> <p class="ql-block">在废除奴隶制之前,岛上建有几十座“奴隶之家”。这座红色建筑是是岛上最著名、最具象征意义的历史建筑之一。它建于1776年左右,作为奴隶转运地的集中营。红色的外墙与蓝绿色百叶窗非常醒目,是“奴隶之家”的典型风格</p> <p class="ql-block">“奴隶之家”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陈列着奴隶交易展品:当年奴隶交易的铁铐、锁链、脚镣;奴隶买卖合同、清单、欧洲殖民者与奴隶贩子的画像;奴隶日常用品的复制品等</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最著名的部分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那扇通往大西洋的石门,它被称为</span>“不归之门”,奴隶从这个门被带到等待的船上,从此告别非洲大陆、踏上苦难的海上旅程,一去不归</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像是献给19世纪活跃在塞内加尔的法国药剂师Jean-Baptiste Rouch,他曾在戈雷岛服务,以人道主义精神在殖民地进行医疗和公共卫生工作,被后人敬仰和怀念。雕像表现的是一位身披长袍的女性,低头依靠在墓碑上,充满哀伤</p> <p class="ql-block">这座半身雕像是为纪念布莱迪·迪亚涅(Blaise Diagne)而建造的。他出生于戈雷岛,1914年,成为首位当选法国国民议会的非洲议员。1925-1934,他担任达喀尔市市长。1931-1932年,担任法国殖民地事务部副国务秘书。他是非洲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政治人物,<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座雕像纪念了他的个人成就</span></p> <p class="ql-block">岛上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从戈雷岛回到达喀尔城中,我们去复兴纪念碑。路过总统府,停下来拍照。</p> <p class="ql-block">达喀尔复兴纪念碑(Monument de la Renaissance Africaine)是非洲极具象征意义的地标性雕塑。它建于2010年4月4日,为纪念塞内加尔独立50周年而建。它总高约52米,据说比美国自由女神雕像(不含底座)还高。它以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描绘了一家三口:一名挺拔的男性,右臂高举孩子,左臂环抱妻子;女性身姿飘逸,伸展后仰;孩子右臂前指;三人都望向大西洋彼岸。雕像想表示的是,非洲大陆在经历殖民、奴役之后,重新昂首阔步走向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达喀尔的阿尔马迪角(Pointe des Almadies)是非洲大陆最西端。海角提供了观赏大西洋的绝佳视角,尤其适合拍摄日落美景 </p> <p class="ql-block">非洲最西端的地理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非洲最西端距离达喀尔市区约30分钟车程,在回程的路上,看到美国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达喀尔神圣清真寺Mosque of the Divinity)是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非常独特且风景优美的一座清真寺。它紧邻大西洋海岸,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这座清真寺建于1970年代,据说是一位名叫 穆罕默德·戈尔吉·塞伊尼·盖耶(Mohammad Gorgui Seyni Guèye)的宗教人士在梦中得到神启后筹建的。</p><p class="ql-block">清真寺采用对称式结构,拥有醒目的双宣礼塔(minarets),外墙为白色,带有多个尖拱形门窗,风格独特,极具辨识度。也因其面海而建、环境宁静,被誉为达喀尔最美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非洲纪念广场(Place du Souvenir Africain)是一个融合纪念意义与文化活动的公共空间。该广场于2009年6月由时任总统阿卜杜拉耶·瓦德(Abdoulaye Wade)倡议并建成,旨在纪念非洲大陆及其侨民中的杰出人物,特别是那些为非洲独立、文化和尊严奋斗的人士。</p><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上有两座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一是抵抗者圣殿(Panthéon des Résistants): 该展馆致力于纪念非洲大陆及其侨民中为自由、独立和尊严而奋斗的英雄人物。展馆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展览,讲述了这些人物的历史贡献,旨在激励后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p><p class="ql-block">二是文化殿堂(Panthéon de la Culture): 此展馆聚焦于非洲及其侨民的文化成就,展示了文学、音乐、艺术等领域的杰出人物和作品。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文化殿堂旨在弘扬非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殿堂外墙上悬挂着有多位非洲领导人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还有为非洲大陆及其侨民争取自由、独立和文化认同的杰出人物的画像</p> <p class="ql-block">纪念广场设有一座独特的喷泉。这座喷泉由多个传统陶罐(称为“canaris”)叠放而成,水流从陶罐中涌出,象征着非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生命的延续。喷泉位于广场入口处,作为欢迎游客的标志性景观。</p><p class="ql-block">喷泉前有一段色彩鲜艳的阶梯。这些阶梯以红、黄、绿色为主色调,与塞内加尔国旗的颜色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尽头,有一座大型的非洲地图雕塑</p> <p class="ql-block">达喀尔是西非的重要门户城市,它融合了历史、文化、地理与现代活力,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特内里费岛</b></p><p class="ql-block">特内里费岛(Tenerife)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Islas Canarias)中最大的一座岛屿,位于非洲西北海岸外的大西洋中,虽然地理上属于非洲板块,但政治上是西班牙的一个自治区属地,同时也是欧盟的最外缘地区。</p><p class="ql-block">特内里费岛上的两大城市:首府圣克鲁斯(Santa Cruz de Tenerife)港口城市和拉拉古纳(San Cristóbal de La Laguna)历史古城,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三个多月前,我们乘邮轮来过首府圣克鲁斯港城,走过了它的许多大街小巷和知名景点。这次我们和朋友租了辆车,准备环岛游。第一个要去的就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 - 拉拉古纳</p> <p class="ql-block"><b>拉拉古纳城</b>(San Cristóbal de La Laguna)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特内里费岛上的一座历史名城,也是全岛的文化与教育重镇,因其保存完好的殖民时期城市布局和建筑风貌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城中遍布16~18世纪的教堂、修道院、贵族宅邸</p> <p class="ql-block">拉古纳大教堂(La Catedral de La Laguna)</p> <p class="ql-block">城中心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广场(Plaza del Adelantado)是这座世界遗产古城中最具代表性的广场之一。</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有白色的喷泉。广场上的雕像是安东尼奥·德·比耶加斯(Antonio González González),他是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特内里费岛著名的政治家与科学家,曾任西班牙议会议员以及加那利群岛大学校长</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于1642年的建筑曾是加那利群岛总督的官邸</p> <p class="ql-block">纳瓦宫(Palacio de Nava),建于16世纪的侯爵府邸</p> <p class="ql-block">UNESCO是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的缩写。拉拉古纳典雅迷人,街道蜿蜒曲折,建筑色彩斑斓,充满魅力。处处都能感受到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拉拉古纳城游览结束后,我们来到30分钟车程之外的<b>拉奥罗塔瓦</b>(La Orotava),它是特内里费岛上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浓厚的小城,以保存完好的殖民时期建筑、山地风光和传统节庆著称,是加那利群岛最美丽、最具加那利特色的小镇之一</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以其双塔和精美的立面而闻名。巴洛克风格教堂,有宏伟的穹顶和华丽装饰,是城中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位于老城区高地,可俯瞰整座城市和大西洋。其建筑外观气势恢宏,富有威严感。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展现出对称与优雅之美。自16世纪以来它就是拉奥罗塔瓦镇的政治与公共生活的核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拉奥罗塔瓦历史上最显赫的红侯爵家族</span>Marqués de la Quinta Roja的宅邸,该镇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一。这座宅邸不仅见证了贵族家族的辉煌,也承载了特内里费岛传统工艺与加那利建筑美学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宅邸内部装饰精致,家具典雅,充满贵族气派</p> <p class="ql-block">紧邻Marqués de la Quinta Roja宅邸的维多利亚花园(Jardines del Marquesado de la Quinta Roja),是一座层层叠叠、景致优雅的阶梯式花园,也是拉奥罗塔瓦最具象征意义的园林之一。它的景观绝佳,从高处平台可以俯瞰整个拉奥罗塔瓦镇及大西洋的壮丽景色</p> <p class="ql-block">维多利亚花园是有一段历史故事的。这座花园建于19世纪末,最初的用途并非休闲观景,而是为了安葬红侯爵的第五代继承人。他因为信奉共济会,被教会视为异端,所以在他去世后,教会拒绝让他下葬于教会墓地。于是,他的家族为了维护他的尊严与名誉,在自家领地上修建了这座陵墓和周围的纪念花园,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维多利亚花园,原本是打算将他安葬于此。但后来,在各种压力和谈判下,教会终于改变立场,允许第五代红侯爵被安葬在教会墓地。于是,这座陵墓就空置了下来,而整个园林也被保留下来,最终发展成一座对外开放的公共花园</p> <p class="ql-block">站在花园平台上看城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拉奥罗塔瓦古镇像是从19世纪的画布中走出来的镇子,它美得让我们回头再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环岛游的第三个小镇是<b>十字港</b>(Puerto de la Cruz)。它融合了历史风情、火山海岸线和悠闲度假氛围,是加那利群岛上既传统又现代的代表地。这座小镇是历史悠久的港口城镇,16世纪开始发展,是岛上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因时间有限,我们逛了一下市容后,主要去看了圣菲利佩城堡(Castillo San Felipe),它是17世纪防御工事,现在这里常举办展览和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圣菲利佩城堡建于17世纪初(约1604年),是当时为防御海盗入侵而在海边修建的一系列防御工事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筑结构低矮厚实,呈不规则多边形,黑色火山岩砌成,外观朴实坚固,充满火山岛的原始力量感</p> <p class="ql-block">海边布满火山石</p> <p class="ql-block">十字港非常有名的雕像——“女鱼贩”(“La Pescadora),是港口区的标志性公共艺术之一。这座青铜雕像,展现一位朴素坚韧的渔村女性,头顶鱼筐、手提鱼桶、脚踩石头地,神情平静中透出劳动者的韧劲。这座雕像是对十字港过去渔民生活的致敬,尤其是那些每日与海打交道、养家糊口的普通劳动妇女,她们是这座小镇经济与文化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b>坎德拉里亚</b>(Candelaria)是我们游览的第四座古镇,它是特内里费岛东南海岸一座极具宗教意义的小镇,是加那利群岛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因供奉“加那利群岛的主保圣母”而闻名全岛与西班牙本土</p> <p class="ql-block">传说在15世纪,圣母像在此镇海边被本地原住民瓜切人(Guanches)发现,自此小镇成为信仰中心</p> <p class="ql-block">加那利群岛主保圣母皇家圣殿(Real Santuario de Nuestra Señora de la Candelaria)是西班牙王室授勋认可的皇家圣殿。每年8月15日的“圣母升天节”期间,岛民从各地徒步前来朝圣,是全年最盛大的宗教活动之一。圣殿广场紧临大海,极为开阔,是朝圣节和当地节庆活动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矗立着九位原住民国王的青铜雕像,背朝大海排列,骑马或持权杖,仿佛仍在守护他们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环岛游的最后一站是<b>洛斯克里斯蒂亚诺斯</b>(Los Cristianos),它是位于特内里费岛南部海岸的一座热情洋溢的海滨小镇,曾是一个安静的渔村,如今已发展为岛上最受欢迎的旅游胜地之一。这里常年气候温暖,拥有金色沙滩,海水温和,非常适合游泳、日光浴</p> <p class="ql-block">相比我们之前游览的几个小镇,这里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吸引来自英国、德国、北欧等地的游客长期度假</p> <p class="ql-block">豪华度假村和酒店比比皆是</p> <p class="ql-block">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钟了,小镇的街道依然热闹非凡,餐馆灯光洒满露天座位,笑声与音乐从街角传来,仿佛白天从未落幕</p> <p class="ql-block">我们回到圣克鲁斯城已是晚上9点钟了。路过地标建筑音乐厅时,还停下来欣赏音乐厅夜景</p> <p class="ql-block">特内里费岛不但值得一去,还值得深度游。我们已去了两次,但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泰德火山公园都没来得及去。据说那里的火山壮观奇幻,被称为“地球上的火星”。留待下一次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拉斯帕尔马斯</b></p><p class="ql-block">加那利群岛是西班牙在大西洋上的一个群岛自治区,由7个主要岛屿与一些小岛组成。我们刚去过的特内里费岛是加那利群岛中最大岛,邮轮接着要去的是大加那利岛(Grand Canary Island)。它是加那利群岛中排名第二或第三大的岛,首府是拉斯帕尔马斯(Las Palmas),它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港口城市,既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又有迷人的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到达港口后,我们选择先去看自然景观。班达马火山口(Caldera de Bandama)距离拉斯帕尔马斯港约13公里,车程大约20分钟左右,我们两人30欧元租了辆往返车</p> <p class="ql-block">班马达火山口是岛上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景观之一。它的直径约1,000米,深度约200米,周长超过3公里,形成于5,000年前一次剧烈的火山爆发</p> <p class="ql-block">看完火山口,我们要司机送我们到老城中心的圣安娜大教堂。它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宗教和历史地标之一。大教堂的建设始于1500年,融合了哥特式、文艺复兴式、新古典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反映了几个世纪以来的建筑演变</p> <p class="ql-block">排队买票进去参观</p> <p class="ql-block">踏入教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耸的哥特式拱顶和石柱廊,整个空间显得高大而神圣</p> <p class="ql-block">我们登上教堂的露台,近看双塔,远望老城区和大西洋的壮丽景致</p> <p class="ql-block">俯瞰教堂对面的市政厅和圣安娜广场,它们是这座城市最具历史意义的地标之一。圣安娜广场是拉斯帕尔马斯最古老的广场之一,建于16世纪初。环绕广场周围的圣安娜大教堂(Catedral de Santa Ana)、市政厅、主教宫(Palacio Episcopal)和省级历史档案馆(Archivo Histórico Provincial)形成一个壮观的历史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故居(Casa de Colón)。据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1492年首航美洲途中曾在这里短暂停留,当时他船只出了问题需要维修。这座房子原是岛上总督的官邸,总督接待了哥伦布。</p><p class="ql-block">现在这栋大楼的一部分是博物馆,里面详细介绍了哥伦布的航海生涯和加那利群岛在大航海时代的作用,还有一些关于美洲原住民文化的展品</p> <p class="ql-block">这尊铜像就竖立在哥伦布故居大楼拐角的地方。它是是加那利群岛著名文学家多明戈·达尔瓦尔(Domingo Doreste Fray Lesco)的雕像。多明戈是一位文化评论家、作家、记者,对加那利群岛的教育和文化生活有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博物馆。故居大楼是典型的加那利式建筑,有漂亮的木制阳台、庭院和雕花石门</p> <p class="ql-block">文学馆是拉斯帕尔马斯最重要的文化机构之一,被尊为国家纪念碑。它建于1844年,属于历史主义与新文艺复兴风格,外观非常华丽,有圆顶塔楼和装饰丰富的立面</p> <p class="ql-block">贝多芬雕像,尽管贝多芬本人和拉斯帕尔马斯并没有直接的历史联系,这尊雕像是19世纪末或20世纪初为纪念这位伟大作曲家对世界音乐的贡献而立的,象征着拉斯帕尔马斯对欧洲古典文化的尊重与认同</p> <p class="ql-block">贝多芬雕像后方的教堂是建于17世纪的圣方济各教堂</p> <p class="ql-block">从老城区出来后,我们朝海边走去</p> <p class="ql-block">路过一个很大很漂亮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海滨大道宽阔整洁,设有自行车🚲道</p> <p class="ql-block">大道边有不少纪念碑和雕塑。这座是著名的“光之门”,标志性雕塑之一,象征海洋与该城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与航海有关的帆雕塑</p> <p class="ql-block">帆状天蓬纪念碑,为纪念JK5022航班遇难者而建。那是一架从西班牙巴塞罗那飞往大加利机场的国内定期航班,途中要经停马德里巴拉哈斯机场。该航班从马德里机场起飞后不久坠落,机上绝大多数乘客遇难</p> <p class="ql-block">拉斯坎特拉斯海滩(Playa de Las Canteras),以金色的沙滩和平静的海水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又是紧张、疲惫但快乐的一天。我们在规定回船的时间之前的20分钟,赶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下一站,也是非洲邮轮的终点站,是葡萄牙里斯本。在到达里斯本的头一天晚上,我们与驴友们共进晚餐。因为绝大部分人明天都会在里斯本下船,打道回府了,非洲邮轮游的最后一晚的聚餐,气氛温馨,大家互道保重,希望有缘再见!</p> <p class="ql-block">明天,我们俩会开始地中海邮轮游!</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