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成长,互动点亮课堂】上饶师范学院实习生张美佳新课纪实

Melodramma

<p class="ql-block">实习学校:上饶市第四中学(三江总校)</p><p class="ql-block">实习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p><p class="ql-block">实习指导教师:叶孝沐</p><p class="ql-block">带队指导老师:姚亮</p><p class="ql-block">实习生姓名:张美佳</p><p class="ql-block">实习生专业:思想政治教育</p><p class="ql-block">上课时间:2025年3月27日</p><p class="ql-block">上课班级:九年级(11)班</p><p class="ql-block">上课章节: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二课第一框:《创新改变生活》</p> <p class="ql-block">  3月27日,春晖轻漾,道法实习教师张美佳执起粉笔,在九(11)班写下了她的教育序章。在这片跃动求知的心田间,她以耐心为犁,以学识为种,浇灌希望的嫩芽,点亮青春追寻的星光。以下是张美佳的新课纪实。</p> <p class="ql-block">一、教学准备阶段</p><p class="ql-block">(一)备课</p><p class="ql-block">1、备教材:</p><p class="ql-block"> 《创新改变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从创新的内涵与价值出发,承接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踏上强国之路”中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等主题,引导学生理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国家发展和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并为后续学习“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实践导向内容奠定基础。本课在教学中起到从理论认知向实践探索过渡的桥梁作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国家认同感的重要载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1 认真研读课本 为教学打下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2、备学情:</p><p class="ql-block"> 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对社会发展现象具有较强感知力,但对创新的内涵、价值及其与国家战略的关联缺乏系统性认知。学生普遍对科技前沿、生活变化等话题兴趣浓厚,但容易停留在表层现象,难以深入理解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逻辑与现实意义。为此,通过引入“华为芯片突破”“深圳创新崛起”等视频案例,结合学生熟悉的“国产动漫技术迭代”“智能家居普及”等生活化素材,引导其感受创新与个人、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激发探究热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2 实习生张美佳结合具体学情调整教学设计)</p> <p class="ql-block">3、备教法</p><p class="ql-block"> 讲述法、探究发现法、案例教学法、问题导向法</p> <p class="ql-block">(二)教学设计</p><p class="ql-block"> 本课教学设计紧扣初中道德与法治五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将五大素养渗透进教学过程中,力求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走进创新、感受创新、理解创新,激励学生成为新时代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p><p class="ql-block">(图3 教学设计手写版)</p> <p class="ql-block">(三)教学资源准备</p><p class="ql-block"> 在正式上课前,张美佳根据本节课的课程目标精心制作了《创新改变生活》这一框内容的PPT课件,内容详实,逻辑清晰,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从理论认知迈向实践探索,为课堂教学注入了兼具深度与活力的生命力。</p><p class="ql-block">(图4 上课课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磨课</p><p class="ql-block"> 为确保课堂实效性,张美佳与教研组组员多次开展磨课研讨,针对教学案例的典型性、课堂互动设计、学生认知难点等关键环节展开了深度探讨,通过组员的评价反馈,她进一步优化课件内容,为正式上课奠定了坚实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5 张美佳与小组组员进行磨课研讨)</p> <p class="ql-block">二、教学实施阶段</p><p class="ql-block">(一)心中有数——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1、导入新课:复习导入——以学生前两节课所学知识为基础,将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两课知识点串联(踏上强国之路-创新驱动发展),通过回顾上节课关于改革开放和共同富裕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创新又如何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展示白纸图片(PPT P5),提问:“如果给你这张纸,你会用它做什么?”学生分享创意,引出“感受创新”部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知识点讲解:</p><p class="ql-block">①内涵解析:展示PPT P8-P9,结合给学生分享的案例,归纳创新的定义。</p><p class="ql-block">②易错辨析:展示几组易错易混淆知识点,进行问答环节。</p><p class="ql-block">③进入“创新引擎”板块,案例1:华为芯片突破(P19),小组讨论“为什么华为坚持自主创新?”,引导学生思考创新的重要性,归纳总结。</p><p class="ql-block">④案例2:播放深圳发展变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从深圳的发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归纳总结。</p><p class="ql-block">⑤互动归纳:带领同学们一起回顾创新与改革之间的联系,融会贯通两课内容,并进行归纳总结。</p> <p class="ql-block">3、课堂总结:思维导图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课堂测验。</p> <p class="ql-block">教学内容思维导图</p> <p class="ql-block">(二)肢体有形——教学行为</p><p class="ql-block">吸引学生目光注视+板书</p> <p class="ql-block">课堂板书部分</p> <p class="ql-block">三、教学评价阶段</p><p class="ql-block">(一)指导老师叶孝沐评课</p><p class="ql-block"> 在新课结束后,上饶市第四中学(三江总校)指导老师叶孝沐对这节新课进行了点评:“上好一节道法课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点——内容系统、逻辑清晰、语言精准、价值引领,同时还要结合具体学情进行教学。回顾她初期的课堂表现,在案例分析的深度、课堂语言的运用、互动节奏的把握上确实存在不足。但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她在多个维度都有了显著提升:课件设计紧扣“创新改变生活”主题,以deep seek、《哪吒2》、黑神话悟空等贴近生活、接地气的例子吸引学生兴趣,将生活与理论相连;语言表达褪去生涩,讲课的语速适当,能够有一定的抑扬顿挫,能够更好地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当然,在与班级学情结合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对于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来说听懂整节课内容比较容易,但是对于一些中等生、学困生可能有些吃力,这就需要针对不同学情做好分层设计,部分环节节奏适当放缓,多留一些时间给同学思考,尽可能照顾到班内大部分同学的听课感受。总体而言,这次进步令人欣慰,期待她在知行合一的探索中继续突破。”</p> <p class="ql-block">(二)实习同学黄婷评价</p><p class="ql-block"> 指导老师点评后,实习同学黄婷也提出了一些建议:这节课教学环节比较完整、框架清晰,知识讲解由浅入深,重难点把握精准,整体达成度较高。但仍存在以下可优化细节:知识总结可以与学生做笔记协同,比如在思维导图整理环节,老师可边讲解边指导学生同步标注关键点(如“创新内涵三要素”“驱动发展双路径”),辅以板书动态补充,强化知识结构化效率,避免学生仅被动听讲;针对小组讨论“华为为何坚持自主创新”,有学生提及“突破技术卡脖子”,教师可顺势追问“卡脖子技术如何影响国家发展?”,由此自然过渡至“创新是综合国力竞争核心”的结论,而非直接复述预设答案,以此增强互动延展性与逻辑流畅性。</p><p class="ql-block">(三)实习班级学生评价</p><p class="ql-block"> 课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节课很生动,老师所举的事例让一些难懂的知识点也更清晰易懂了,整堂课的节奏较为适中。存在的不足是板书比较简单,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串联起前后知识点,最后思维导图停顿时间较短,未给足学生巩固时间。</p> <p class="ql-block">四、教学反思阶段</p><p class="ql-block"> 通过本次授课实践,张美佳结合课后与指导教师、实习同伴及学生的交流反馈深刻认识到了自身在教学中的优势与短板,并明确了未来改进的方向。她认为:“本节课整体上实现了预设目标,尤其在课堂掌控力上有了显著提升——相较以往,教态更加从容,语言表达更富抑扬顿挫,案例与理论的衔接也更为自然。但仍有以下方面亟待优化:</p><p class="ql-block">(1)板书书写简单,正式上课时与教学设计上内容不一致,将其简化了,因此也就弱化了板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p><p class="ql-block">(2)对于部分学生未能很好地进行课堂交流,上课时眼神总喜欢盯着愿意听课的那几个同学,但是对于一些开小差、走神的同学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p><p class="ql-block">(3)部分环节时间把控不当,比如在所给材料字数较多的时候,应该多给一分钟能够让学生把材料完整读完,或者下次备课时选取短而精炼的材料,能够让学生通过材料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点。</p><p class="ql-block"> 在明确改进方向后,她将付诸实践,一步一个脚印,继续朝着成为一名优秀的道法教师目标不断迈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