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修复李梦阳父母墓时出现的奇异之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梦阳出生于庆阳,是从庆阳走出的明代大诗人。以他为龙首,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所进行的文化“复古”运动,统治明代文坛上百年;他在晚年提出的“真诗在民间”之说,道出了诗歌创作的真谛,广泛影响于后代。在本世纪初,国家于北京建立中华世纪坛,在镌刻的历史人物中就有李梦阳之名,可见其在中华历史上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他是庆阳出的头名大文豪,是庆阳人的骄傲。他去世葬埋于今河南省禹州市麻地川的大阳山莲花峰下,我们于2016年6月4日到禹州市,由市政协孙怀章副主席、文史资料委员会王卫红主任陪同,对李梦阳夫妇墓进行了拜谒。墓已被盗,且破损不堪。孙副主席说,禹州历史名人多,复修不过来。李梦阳与前妻的合葬墓在禹州,而他父母亲葬埋于其出生地庆阳。据李梦阳在《族传》中及他为其母写的《李母高氏之圹志》即墓志铭中,写清墓在庆城南高家坪西原。但这个地名是明代的,时代久远漫不可寻。庆城南川多坪台地,究竟在那一块坪台上,后人已说不清。幸好在1964年,居住于十里坪西畔一户姓辛的农户修其窑庄崖背时,无意出土了李梦阳母亲墓志铭。农民不识字,仅见其石块方正细光,便作为槌衣服的槌背石使用。有人要购买,才知其金贵,怕丢,将其放入住人的窑洞中宝藏。这家有位孩子叫辛喜强,长大后在陇东中学上学,见石块有字,细看有李梦阳字样,告诉曾给他当过老师后任庆阳县文化局局长朱光明。朱局长立即来家,发现是李梦阳母亲的墓志铭,才知其父母葬埋于十里坪西畔,隔马莲河,面对高家山、高家沟。按地理先生即“阴阳”观点,坟墓方位座字“艮山坤”,端对高家山一个大圪塔,风水极佳。辛家人修庄也坐的是这个“字”。原辛家窑庄崖背是个缓坡,雨水下流,危及窑庄的安全,他们私下将坡修成平地。在修的过程中,便出土了李母墓志铭。后来省博物馆闻讯,前来购买,但已成庆阳县博物馆藏品,目前仍陈列于县博物馆中,极为珍贵。</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禹州拜谒了李梦阳墓后,见县政府在城南文笔峰上建起了李梦阳文化景区,就产生修复李梦阳父母双亲墓的构想,墓距李梦阳文化景不远,可联系在一起。给县领导建议,他们很快采纳,指令县文旅局实施修复。局里派韩瑞同志负责,委托李军林工队实施。要修复就有了问题:墓具体在那里?墓的大体方向是知道的,在辛家窑庄崖头,这块平地已承包给了辛喜强。地有三四亩大,地里栽植了十多株苹果树,但墓究竟在地的那处?谁也不知道。我参与了找寻工作,访问附近居民,因是500年前的墓,墓塚早巳平掉了,具体地点都不知道。辛家经手墓志铭出土时的大人都已去世,后人亦不知其具体地点。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奇迹出现了。一场不大的雨,将辛喜强的承包地冲出了一个不深的土坑而全地块仅有这么一个土坑。这个土坑恰与高家山那个土屹塔端对。我说,墓就在下陷的坑下。后来我思想,墓历那么长时间,不知经过多少次大雨,甚至暴雨,墓下陷过没有?以前的是说不清,但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后,辛家人说从未见其下陷。当我们决定修复而找不见墓坑时,却出现下陷,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提示墓的确切方位,这难道不神奇?!还有神奇在后面。李军林组织人力在低陷处下挖,挖了近十米多深,不见墓坑,人们认为墓不能有这么深,可能不在这儿,有点泄气。李军林同韩瑞商量,决定停止下挖。工人开始上坑。恰此时,后上的一位年轻人却说: 快,我手中的锹头下面怎么突然向下溜土了。这一嚷嚷,李军林马上说,就在下面。又组织人力下挖,不大一会,墓坑出现了。这岂不又是一项奇迹?!墓坑较大,坑后修有一窄台,台中向后挖有小洞,但未放什么东西(是否被盗?),仅拾到两枚铜钱。墓坑地面上放有一大一小两副已朽损的棺木,底部稍有淤泥。为何棺木一大一小,究其原因:小棺木肯定是李母的,因棺木小而便于运输。李母去世于北京,棺柩是从远方运回。因李母想儿心切,去北京看望中进士第等待授官的李梦阳,不幸染病,去世于北京。李梦阳兄弟携子侄扶母柩南下开封,在开封家中等了二年多时间。可能是埋于何处?决定不下来。最后还是遵母生前心愿与嘱托,回归庆阳故里。她是庆阳府安化县即今庆城县赤城人士。大家又扶柩西回庆阳。其父李正向周王府请假,亦跟随儿孙扶妻柩回庆阳。路途中,李梦阳为母书写了墓志铭。回故乡的路途遥远,其父在路途偶感风寒,回到故乡后不久便去世在庆阳城。李梦阳兄弟便为父做副大一点棺木,将二老合葬,就出现棺木一大一小情况。因丧事忙而时间短促,李梦阳未补写其父的墓志铭。</p><p class="ql-block"> 以上两点奇异之处,大家阅后,岂能不感到神奇!</p><p class="ql-block"> 下面三张照片是修复的李梦阳父母合葬坟墓。墓前树立了我撰写的碑文,又购了碑亭,碑亭两柱对联由时任县长的梁世刚书写。墓前购置了烧纸、插香、摆供的石桌。这块地顺便办了征用手续,并确定辛喜强为看护人。</p> <p class="ql-block"> 事虽过多年,但我突想,李梦阳父母墓寻找时多么奇异,似有神助。这种想法縈绕于脑,久久排解不去。也许有人认为是我多想了,其实那是“碰巧”“偶遇”,但余不这么认为,只感奇异、奇异!冥冥之中,只有安排。故撰此文,以弭读者,听由大家评判。</p> <p class="ql-block"> 刘文戈 记于2025年4月19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