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钟声再次响起,我轻轻地走了

旭日东升

2025年4月21日 <p class="ql-block"> 一</p> <p class="ql-block">  近来,我每次打开手机,总是出现几篇有关退休生活的微信文章,而这在以前是从来没有的事。</p><p class="ql-block">  例如:《退休了,就要开启极简生活》、《退休以后,我想体验的生活清单》、《退休后,我们如何“抗老”》、《退休以后,学会享受独处》、《退休后最好状态,把自己活得像一个小孩》、《我的退休生活: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珍惜当下,做好眼前事,爱好眼前人》、《晒晒太阳、聊聊天、发发呆》……</p><p class="ql-block">  这些文章,就像适宜退休老龄人补身体的鸡汤,把你的退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贴心地补个遍。</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我的手机为什么近来这类文章这么多。</p><p class="ql-block">  因为我在前一阵子刷手机时,无意中看了一篇《悠然退休,乐享人生》的微信公众号文章,是一位刚退休教师写的退休感慨和计划。不知怎么,我一时感觉符合我胃口,有点兴趣,就点开看了一下。从此以后,我的手机就好像知道我好这一口,开始就有了这类文章,而且越看越多。智能手机的手法就是这样,看什么来什么,投其所好,精准投放。</p><p class="ql-block">  我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我老伴,老伴也这么说:“手机是会认识它的主人的,它知道你要退休了,所以就给你退休的文章看,要不怎么叫智能手机呢?”</p><p class="ql-block">  哦,连我的手机也知道我要退休了,那我真的就要退休了。</p><p class="ql-block">  我今年60周岁了,从1983年8月开始,我就一直在家乡的农村学校工作,至今已满42年。根据新的退休政策,延缓1个月后,我在2025年4月,终于正式退休了。</p> <p class="ql-block"> 二</p> 其实,我对我的退休早已进入倒计时。<br>  我的潮阳师范同班同学共58人,在去年2024年就退了七八成,到今年只剩下我们3人就全部退完。去年,看着一个个老同学荣休了,转行当爷爷奶奶了,我好羡慕,我就开始掐手算算我的退休日子,开始我的退休一年倒计时。<br>  大概一年前,我们学校照2024届毕业班合影照时,我就跟摄影师说顺便给我照一张证件照,准备贴在退休证上,摄影师笑着说:“你还有一年才退休,还早呢。”去年8月,当我的一位老同学因为档案里年龄误差提前几个月退休,到区局签名时,我试问他们能不能我也签了,顺便也退了,他们说再等几个月自然就退了;到了今年3月,我的儿女们从深圳回来给我过六十周岁生日时,我跟他们说,下个月我就要退休了; 4月1日,上级人事部门终于正式通知我缴相片做退休证,我知道这不是愚人节的玩笑,这个月真的就要退休了;4月7日,我们学校照2025届毕业班合影照,这是我42年教育生涯的最后留影,我知道,当学生们6月毕业时,我早已毕业了!<div><br><div><br></div></div> <div><br></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三</p> 2025年4月21日,我终于拿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退休证。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我退休啦!<br>  退休证在手,标志着我的退休生活新篇章即将开启,我感到很开心。<br>  想一想,我从此不用上班了,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安排,可以像我看到的网上那位退休老师那样:“悠然退休,乐享人生”;我还打听了我的退休同学,说每个月政府都会准时给他们的银行卡打上大几千块钱,感谢党、感谢政府给了“不劳而获,衣食无忧”重新做人的机会。<br>  从今往后,岁月静好,安度余生。想到这些,我心里美滋滋的。<br>  我有条不紊地收拾我的私人书籍资料,删除电脑一些无用文件,与有关同事做一些业务交代,当我开始做这些离开学校、离开岗位的事情时,我想到我42年的教育生涯即将终结,我的心里又有些许惆怅,有点不舍,甚至有点悲伤。<br>  当有同事、朋友、学生过来坐坐喝喝茶,学校一位年长的阿叔还很诚意地送来土鸡蛋。他们虽然口头没说,我却知道他们带有辞别的心意!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感到很感动、也很感恩!<br><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四</p> <p class="ql-block">  站在人生的新起点,回望我的教育生涯,如同缓缓展开一本泛黄的旧书。</p><p class="ql-block"> 我是广东潮阳人,60后中师生,中共党员,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长期在家乡任中学语文、历史教师,教龄42年。喜欢乡土文学、乡土历史,也有点喜欢书法和旅游。曾任中学副校长、党委专职副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的教育生涯大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第一阶段:18至30岁,刚出来工作能量满满,年轻时期思想单纯,领导说干啥就傻干,没有太多的想法和顾虑,工作虽忙但也不觉得累,倒感觉能完成任务后很轻松开心。</p><p class="ql-block">  那时刚刚改革开放,刚刚有了“教师节”,教育大环境还比较正常,中师生还是比较稀缺,所以我很快被调到镇中心学校,还很快被教育局教研室一位老领导发现,作为全县语文“读写结合”教改课题的重点培养对象,多次举行全镇的教研公开课推广教研成果,还举行大潮阳全县的语文教学公开课,得到县教育局的嘉奖。</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想,我那时也好像有过一阵子“网红”感觉,多年以后很多老师还记得我的课;因此,我也常常遭到学校两三个老鬼民师的讽刺、警告、打击。但我对这些都不在乎,宠辱不惊,年轻而不气盛,不卑不亢,不忘本职,认真做自己该做的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30至36岁,为了照顾家庭,我转到一所中学教语文、历史,又当班主任。盛年时期,压力最大,肩上的胆子最重,真正是“钱少、事杂,身体差、拖累多、任务重”。那时改革开放如火如荼,一切向钱看,教师工资低、地位低。隔年,学校调来一个流氓校长,终日吃喝嫖赌,随便一个名目都可以向学生乱收钱。学校除了四五个跟着的马仔,其他有正气的老师都被排挤打压。</p><p class="ql-block">  我的处境最差,因为我的班在班长的带领下造了校长的反,收钱会上,校长在台说一句全班就集体起一次哄,拒绝校长乱收费,校长捶桌跺地爆粗口,并且认为是班主任纵容指使的,多次到我家门口挑战。尽管如此,我对我的学生还是真的爱,教学还是不偷工减料。因为我始终认为我的教书不是为校长教的,而是为自己教的、为学生教的。我始终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我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真心换真情,所以这虽是我最艰难的时期,也是我与学生深情厚谊最亲密的时期。</p> <p class="ql-block">  第三阶段:36至48岁,为了改变我的境况,在老同学的帮助下,我转到附近一所最好的中学。</p><p class="ql-block">  学校人气很旺、教师很卷。我正值人生壮年,年富力强,为了报答知遇之恩,我很快就投入到火热的工作中。我长年担任初三毕业班一个班的语文和两个班的历史科教学,每班学生一百多人,课时多、学生多,考试多,每次考试单查卷要3天;还有夜修和内宿管理,寒暑假和周末还要补课。作为学校语文学科组长、镇教研中心组成员、潮阳区教育学会成员,我还一直负责镇教研中心语文学科和历史学科的试卷命题任务。所以,这个时期我感觉整年都在工作,没有假期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我的语文历史教学也熟练了,特别是语文中考备考方面,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我认真钻研中考试卷结构模式,研究中考作文高分技巧,深入了解学生知识短板,知彼知己,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教学成效显著,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次高峰。</p> <p class="ql-block">  第四阶段:48至60岁,机缘巧合,2012年因为区政府来了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考校长新政,学校几个同事都抱着半信半疑考着玩的心态上城赴考,哪知这次来真的,经过笔试面试,最终学校只考了我这个最老的,我被区组织部任命为中学副校长。</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副校长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一个虚名罢了。所以,在这个岗位上,我觉得我没什么建树。</p><p class="ql-block"> “误入尘网中,一去十三年”。</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期,改革开放继续深入,教育也一直在改革,但改来改去,换汤不换药,形形式式。教育好像失去了“教书育人”的基本功能。现在回想,我参与做的什么教育改薄、创强、创现;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校园、安全校园、无烟学校、绿色学校;学生养成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达标、双减督学、职称评比……大都是无效劳动。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一颗小尘埃,都是沧海一粟,大江东去,随波逐流罢了。</p><p class="ql-block">  “东司石部愈浸愈臭”。当一个人老了没有了奔头,就碌碌无为,当一日和尚撞一日钟。当然我会按时撞,也没少撞。在领导眼里,我是比较认真细心严谨死板的,属于书呆子之类。所以当镇领导要在教育人里找一个协助创文办工作时,教育组的老组长说第一个就想到我;当区教育局要在每个镇选一个党史教育宣讲团成员,教育组的老组长还是点了我。我服从安排,随遇而安,也总能认真地撞好我的钟。</p> 有一年国庆,我到湖南橘子洲头参观伟人头像,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感觉有一亿人。人山人海中,没有一个认识我。当你在茫茫人海中,会觉得自己多么渺小!<br>  栽桃种李日常事,立德树人百年功。<br>  人们喜欢把教师比作园丁,只要用心,一分耕耘一分收获。<br>  我喜欢把自己比作渡工,因为有缘,送了学生一程,然后回到原点。撑了一渡又一渡,送了一程又一程,地位虽卑微,但只要有爱心,也算是行善积德,渡人也度己。<br>  当你退休时,你翻翻那些荣誉证书,你会觉得那多么无意义;<div>  当你再回到原来的单位看看,你会觉得你多么没价值。</div> <p class="ql-block"> 五</p> 展望未来,我想,我的退休生活清单可以有五页:走一走、读一读、写一写、聚一聚、回一回。 <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生活不仅柴米油盐,还要诗和远方。我觉得人生应该这样:要积极乐观地生活,该工作时努力工作,闲时就看山看水看风景。因为旅游可以宽阔自己的视野和心境,放松自己的身心,丢掉不顺心,迎接新开心,所以有机会还是要多走走。</p><p class="ql-block">  心在路上,路就在脚下。我趁我有寒暑假的有利条件,特别是近年来在儿女们的积极鼓励和帮助下,已经游玩了一些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爬山,爬过家乡潮汕东山、桑浦山、礐石山、黄岐山,爬过有道观的罗浮山、有大红袍树的武夷山,我攀登过雄伟的泰山、险峻的华山、冰天雪地的玉龙雪山、有古茶树的普洱景迈山,也爬过北京八达岭长城;我看了黄果树瀑布、德天大瀑布;我还游览了北京故宫、西安钟楼、秦兵马俑、苏州园林、苍山洱海、西双版纳、桂林山水、济南大明湖、杭州西湖……</p><p class="ql-block">  下来,我计划有机会还是要同家人、或者约上一两好友,就近爬爬家乡潮汕东山、西山、桑浦山、礐石山,既锻炼身体,又体验本地的名胜风景及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我还计划去有迎客松的黄山,看看是不是真的“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想去有观音的普陀山、有大佛的乐山、有金顶的峨眉山;我想去长江三峡坐游轮,体验“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感;我想去西藏,看看布达拉宫,走走318国道,体验“今天走过所有弯路,日后人生皆是坦途”;我想去新疆,走走北疆的独库公路,体验塞北的奇异风光;我想去香港澳门看一看,在太平山看万家灯火,到澳门赌场赌一次最低消费;如果台湾统一了,我想坐船游游日月潭。我的一位朋友永哥还对我说,他想这一辈子最好能走一次远远的地方,比如北欧,到安徒生的丹麦、到诺贝尔的瑞典看一看异域的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买书看书。几十年来,家中积累了三四橱二三千册书籍。很多人都说现在信息时代了,谁还用到这些旧旧的纸质书,又太占地方,卖掉算了。可是我却敝帚自珍,感觉家中有书,才是读书人的样子,还大言不惭把我的家庭群名为“书香门第”。</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的很多书还是粗粗一看,有的只看头没看尾,有的只是浏览了书的目录,甚至很多还没看呢,一直束之高阁,当时自我安慰说,等退休有时间再看。</p><p class="ql-block">  我退休了,终于有时间看看书了,尽管电子书也很方便,但我还是觉得纸质书实在。可是,我的眼睛却老花了,戴眼镜有点麻烦。所以,我在我的书柜里挑选了一二十本书。其实,书籍也像朋友,好朋友不用多,三五知己就够。</p><p class="ql-block">  我的计划阅读书目有:《四书集注》、《跟大师学国学》、《二十五史精华》、《人类简史》、《古文观止》、《曾国藩全书》、《传习录》、《王阳明心学的智慧》、《菜根谭》、《黄帝内经》、《坛经》、《南渡北归》、《毛泽东诗词》、《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自在独行》、《潮汕文化大观》等。我的老学生送我一本《中国古代文苑精品》;学校一位信奉耶先生的老师诚心地送我一本《圣经》;我的老同学还给我推荐了一本《自在之行》。争取下来慢慢就读吧,反正时间有的是。</p> <div> (三)<div>  <br>  “读书养性,书法养心。”<br>  一直以来,我对书法也有点兴趣,应该有几十本字贴,也临过两三本楷书。可是我没有恒心,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只剩下能抄抄写写的水平。<br>  几天前,我的老朋友永和堂林君特地送我一幅他的隶书精品和两支他定制的毛笔,他用他几十年的书法实践告诉我,书法真的是可以健身和养心的;劝我下来应该好好写写字,建议我可以先写写赵孟頫胆巴碑,再写写王羲之圣教序。<br>  我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我很喜欢王羲之的行书《圣教序》,也很喜欢欧阳询的楷书《礼泉铭》,晋唐小楷、赵孟頫、文征明、梁诗正的小楷美极了!我计划争取多看一看,学一学。<br></div></div> <div> (四)<div><br>  回归家庭,天伦之乐。<br>  深圳、汕头是儿女们的家。人老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家人,去享受那份久违的天伦之乐。与儿孙共度悠闲时光,听听他们讲述幼儿园小学的趣事,看着他们茁壮成长,累并快乐着。这份最纯粹最原始的幸福,是任何物质财富无法替代的。<br>  我期望感受家庭的温馨与幸福,回归家庭,享受天伦之乐。这才是最真切的生活真谛,也是人生的终极目标。<br>  人老了,也要懂得进退,“用进废退”。我曾对几位在深圳的老同学说:“你们是深一代,正在造福深二代;我是深零代,过来投靠深一代。”这不是自卑,而是事实,也是自己清晰的定位。<br></div></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 (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岁月静好,诗意栖居。”是每个人的美好追求。</p><p class="ql-block">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老家也许是人生的最后港湾。我的老家在榕江南畔,有一座祖传潮汕下山虎民居。自从2014年那落叶之秋我母亲去世,父亲也搬到汕头随子女居住,我感觉就像没有了老家,十多年来,我就从来没到老家住过一晚。</p><p class="ql-block">  老家可以略微收拾一番,这里也许会给你一个宁静的安身之所。当你老了,坐在老家中厅里,暖阳晒在身上,与家人朋友在家里喝喝茶,聊聊天,翻翻旧相册,回顾生活的点点滴滴;有雨的时候,听雨水落在天井花叶的滴答声;早晚也可以到乡间走一走,看天上云卷云舒,看田野花开花落。余平生,往事尽,回归自然,宁静致远,人生至此,夫复何求?</p> <div> 六</div> <p class="ql-block">  人最好的年龄是什么时候?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是年富力强的中年?是淡定从容的老年?</p><p class="ql-block">  孔子说: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p><p class="ql-block">  我想没有什么是最好年龄,生命的每个阶段就要完成那个阶段的人生使命,要过好生活的每一天,每个阶段都是最好的年龄。 </p><p class="ql-block">  如果硬要说最好的年龄,当然是年轻时啦,年轻是最好的财富,光明在前,未来可期。如今退休了,就意味着老了,过时了,走下坡了。所以唐朝大诗人李商隐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当上级人事部门把我的退休证颁发给我时,我坦然地接受了。</p><p class="ql-block">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满校园,我在学校中校道照了一张校园留影;我走到校道旁的宣传栏前,再看一眼我写的《学校简介》,算是作别我工作生活近二十年的学校!</p><p class="ql-block"> 当校园的钟声再次响起,我轻轻地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p><p class="ql-block">  回老家路上,我的老伴送我两句应景唐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这人间最美的四月天,我退休啦!</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在我的所有工作群发的最后一个“通知”:</p><p class="ql-block"> 我退休啦!</p><p class="ql-block"> 我退群了。</p><p class="ql-block"> 再见!</p> <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