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指示,落实“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无棣县第一实验小学校依托“青蓝工程”搭建教师成长共同体,以师徒结对的形式传承教育初心、锤炼教学本领、培育育人情怀,让教育家精神在三尺讲台落地生根,在课堂实践中绽放,在育人使命中传承。</p> 青蓝同行、教学相长 <p class="ql-block"> 在青蓝结对过程中,师傅一直以师傅的职责严格要求自己。师父教师指导自己的徒弟老师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帮其全面学习课程标准、教参、教材,进行教法的具体指导。全程指导教学的各个环节,具体包括:教学计划的制定及总结的书写;备课及教学设计的书写;作业布置、批改及学生学习评价;课堂教学过程的指导等。</p> <p class="ql-block"> 师父教师每周至少给徒弟教师呈现一节示范课。师傅们要依托新课标深入剖析教材,凭借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秉持新理念精心备课,合理设计教学环节。一节节示范课不仅展示了师傅们的教学技能与特色,还为徒弟们教学理念转变、专业水平提升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p> <p class="ql-block"> 徒弟老师也以徒弟的职责严于律己。平时主动自觉地向师父虚心求教,努力学习师父老师的敬业奉献精神和先进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 徒弟老师提前一周备课,徒弟教师在师父的帮助下高质量完成备课任务,备课组老师在集体备课时进行共同研讨,提出修改建议。按修改后的教案上课,并将上课效果及时与师父进行交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徒弟教师每周至少听师父老师一节课,做好听课笔记,并在课后与指导教师讨论交流。通过观摩师傅示范课,徒弟们反思不足,总结经验,带着新的思考再出发,在行动中思考,在实践中改善。为期半年之久的学习与实践,以课堂教学为重点,青年教师在备课、试讲、磨课等环节潜心为功,学师之长,也展现出了对课标、教材的深刻理解,对教学方法、组织策略、评价方法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学习任务、学习活动设计的新奇构思等独特优势。</p> <p class="ql-block"> 教无涯,研不止。听课结束后,师傅、徒弟们齐聚一堂,开展有针对性的评课活动。一次次打磨、一句句指导,在师徒教师共同的努力下,青年教师的课例逐渐展示了他们扎实的基本功,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生动、精彩的课堂。师傅教师认真评课,对徒弟的教学表现给予肯定,同时针对课堂中的细节提出宝贵的建议,以促进青年徒弟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升。</p> 同本书阅读,点亮教育之光 <p class="ql-block"> 读书是教书的必需,是专业成长的“永恒路径”,是教育生活的“明智选择”。为不断提高“青蓝工程”成员的理论和实践水平,改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促进每位成员专业成长,教科室开展了“共读一本书”活动。活动的开展帮助教师们树立了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养成“与书为伴”的习惯,坚持“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成就教师们的精彩人生。</p> <p class="ql-block"> 青蓝工程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教育薪火相传的桥梁。当老教师的经验化作春泥,当青年教师的热情燃起心火,青蓝工程不是单向的“输血”,而是师徒间的“教学相长”。教育家精神在“双向奔赴”中永续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