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是2025年4月21日,154年前的此刻,您——杨昌济先生生于湖南长沙的青山绿水间。一个半世纪后的今天,当教育成为民族复兴的基石,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仍在回响,我仍想对您说:您"欲栽大木柱长天"的志向,已化作参天森林;您"自闭桃源称太古"的坚守,仍是时代的精神坐标。</p><p class="ql-block">一、我想对您说:您的教育理想,点亮了黑暗中的火种</p><p class="ql-block">您曾说:"非改革不足以图存",却未选择激进的革命,而是以教育为救国之道。1912年,您拒绝湖南省教育司长的官职,甘愿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执起教鞭34。您深知,真正的变革需从青年开始。您将修身课变成思想的启蒙场,讲伦理、谈哲学、论时局,让学生们明白"读书不是为了做官,而是为了改造社会"。毛泽东、蔡和森等学生课后常聚于您的"板仓杨寓",您不仅为他们提供食宿,更筹款助其赴法勤工俭学,甚至病逝前仍写信推荐他们:"二子海内人才,救国必先重二子"。历史证明,您播下的火种,终成燎原之势。</p><p class="ql-block">二、我想对您说:您的为师之道,诠释了"经师人师"的真谛</p><p class="ql-block">您学贯中西,留学日、英、德三国,却始终扎根中国土壤。您反对死记硬背,主张"自学为主,由博而精",鼓励学生批判思考。毛泽东回忆,您是他"印象最深的老师",不仅因您将《新青年》引入课堂,更因您"讲到做到,以身作则"的品格。您批改作文时,能从毛泽东天马行空的文风中看出"压不住的勃勃生气",断言其"天纵奇才";您支持成立新民学会,使之成为"建党先声"。您像一位园丁,不修剪枝叶的独特,而是让每棵树苗按自己的姿态生长——这种尊重个性的教育观,至今仍显珍贵。</p> <p class="ql-block">三、我想对您说:您的精神遗产,仍在时代中激荡回响</p><p class="ql-block">您写下"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的诗句,这是您一生的写照。您远离名利场,却将毕生心血倾注于"栽大木"的事业。您培养的女儿杨开慧成为革命烈士,学生毛泽东领导中国走向新生。您倡导的"知行合一""独立奋斗",如今被写入教育纲领;您"教育决定国家面貌"的信念,正由"科教兴国"战略践行。您或许未曾想到,154年后,"板仓先生"的名字仍被铭记:岳麓书院的风中,湖南第一师范的课堂里,乃至《恰同学少年》的荧屏上,您的身影从未远去。</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杨昌济先生,您曾说:"自闭桃源"是为"拄长天"。今天,我想告诉您:您栽下的"大木",已撑起一片崭新的天空;您未竟的理想,正由无数后继者书写。在这特别的日子里,请允许我用您学生毛泽东的话致敬——</p><p class="ql-block">"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志,永世不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