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寇可往,吾亦可往!”漫步昆明池,会被汉武帝的雄伟豪迈和气壮山河的宝船所震撼。虽然现在昆明池的水域面积没有历史书上说的那么大,但在我眼中昆明池只是一个背景,真正伟大的才是气势恢宏的汉武帝刘彻。千百年来,让人热血沸腾,振奋不已。一手执剑安边,广布王道与蛮夷;一手樾泽众生,推行儒术与天下,在丝绸之路上更是展示了汉武帝的胸怀万里和豪迈气概。</p><p class="ql-block"> 时而又闻听“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让我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人工开凿的昆明池又有一次全新的认识和精神上的洗礼,也难免会有几分油然而生的自豪感。</p><p class="ql-block"> 回望汉代的漕运明渠西起汉长安城西南的昆明池,经长安城东南,沿渭河直通黄河,全长300多里,为长安城运送粮草发挥着重要作用。汉武帝在上林苑之南引沣水而筑昆明池,仿昆明滇池而建 ,昆明池修好后,确实为西汉王朝的水军发挥了作用,平定了南方和西南方。同时昆明池还发挥了供给都城水源、提供水产、提供休闲地、浇灌农田,具有平稳漕运水系的功能。也有着湿地保护、调整河势、保护岸床绿地等作用。从沣峪口出发,沿着沣河河堰就能来到昆明池,一路朝北,沿途风光秀美,不是江南胜似江南。</p><p class="ql-block"> 荡舟昆明池,风格各异的景,形态优美的花,造型古朴的房,远观若长虹卧波,近看如半月出水。漫步其间,头顶蓝天白云,一阵微风吹来,鱼鸭嬉戏,惬意凉爽!谁能想到今天的昆明池,不但集防洪保安、园林景观、水域生态、文物保护和都市农业灌溉为一体的特色生态水利公园,而且把“做强水文化、弘扬汉文化”,把“水”的灵动柔情与“汉”的磅礴大气相结合,修复水环境水生态、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弘扬传播水文化、以水为题,助推着大西安的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 荡舟昆明池,思绪在飞扬。让我看到了大汉王朝的风华,看到了一个强盛朝代的身影!昨天有“八水绕长安”之说,今天的长安,续写着“八水润长安”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 荡舟昆明池,喝一杯茶,活化历史,昆明池上豫章宫拉开了轰轰烈烈的凿空之旅。也是打通丝绸之路的起点,穿梭昆明池沉浸式感受大汉风云,黄土风韵,站在地势较高的鹊桥上,回望长安,远眺秦岭终南,遥想,唐代诗人王维笔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壮观胜景,是多么自豪和骄傲!这片热土,留下了多少行走探寻的足迹。也感受到了新生活、新场景、新气象、新活力,有皇家气派,也有诗书雅香。</p><p class="ql-block">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当墨客骚人、多情女子在长安以南、曲江池畔踏青欢歌之时,我想,西汉的昆明池边,也是游人如织,心情欢愉。每年举办的“乞巧节”,会吸引丝绸之路上世界各地的人们,在此穿针引线。周秦汉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恰巧都发生在这片多情的土地上,这片深沉爱着的热土上,海纳百川、气吞八荒,开放包容,使岁月的河流永远向前,使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路走来,一片碧水,空气清新,日新月异,气象万千,长安三万里,处处有故事,昆明池,让我们感受到汉文化的厚重,感受到我们今天保护利用之美。</p><p class="ql-block"> ”老刘“只是一个精神支柱的象征,希望老刘和他周边的人民砥砺前行,奋起直追,让改革春风慢慢吹,不必着急,不必当旅游的“特种兵”,从脚下开始,奔向诗和远方!也许长安城之美,在于它的古朴包容、文旅融合,不断创新;或许昆明池之美,在于荡舟其上,心灵的憩息,思想的飞翔,宁静祥和的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