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潜艇部队感受之一——等级宽松</h3> <h3>我当兵之后长期在水面舰艇工作,由于舰上特殊的工作环境,深感官兵之间、上下级之间的等级观念,比起陆军部队来说那可是淡薄很多,但是接触潜艇部队后,我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在这里官兵之间的等级观念淡薄得可能让你怀疑这里还是不是部队。</h3> <h3>潜艇舰桥</h3> <h3>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潜艇部队内部过于随便感到有点吃惊。那是2000年12月,我曾经跟孙将军一起随潜艇出海,那是我们集训的一项参观活动,即海体验潜艇工作与生活,这一切对于我这个水面舰艇出身的人来说都感到新鲜。孙将军是潜艇出身的军官,我们在集训时就已经知道他的经历,所以,他既是我们活动的组织者,还要为我们这些参观人员作义务讲解。出海后不久,孙将军就将作训服脱掉,上身只穿着一件蓝色的背心,尽管已经是十二月份,实话说潜艇舱内的温度的确不低,而我们当时考虑到仪容,还是任由作训服牢牢地罩在身上。看到孙将军将作训服脱掉的那一刻,我还在想这位首长是不是也太随便了,至少我们在水面舰艇上还不曾见过上级首长会有这样的举止。即便是舱内温度高,如果平时同在一艘艇内工作的官兵这样随便,也许还可以让我理解,而此时却是在接待人员参观和讲解,何况孙将军的军衔和职务又那么高,以至于我对孙将军的这种随便都有一些惊讶。</h3> <h3>孙将军后来任副总长</h3> <h3>三个月后,当我调到潜艇部队工作才对孙将军当时的举动有了新的认识。我到潜艇部队报到的第一天,支队陈强南副参谋长刚把我接到办公室,公务员就给我送来了蓝色的亚麻背心和短裤,陈副参谋长还特别嘱咐我出海时一定要穿上,我意识到这可能就是潜艇人员出海的行头。随着我经常跟潜艇出海,我发现几乎所有的人在舱内的大多数时间都会穿背心,偶尔还会有穿短裤的时候,因为舱内温度太高,即使开着空调基本上也会高达30℃以上,而且要命的是潜艇与水面舰艇相比,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空间狭小并且与外界隔绝,空气只能在潜艇内部循环,曾经有人形容这种环境为一个人放屁全艇享受,这种形容也可能稍许有些夸张和粗俗,但那种混合味道的确令常人难以忍受,这种环境下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空气的湿度较高,所以往往让你感受的的不仅仅是热,还有潮湿。潜艇部队专用背心和短裤是亚麻材质的,穿着它出海可以有效减少汗味,据说远航时可以穿个十天、八天不换,当然也不排除大家对汗味已经不敏感了,另一个好处就是出汗一般不会粘在身上,并且干得也比较快。回想起孙将军曾经穿着的背心,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他穿的就是潜艇部队专用的亚麻背心,并且他在潜艇下潜后就自然地脱掉作训服,也许就是他在潜艇长期工作养成的习惯吧。</h3> <h3>潜艇专用的亚麻背心和短裤</h3> <h3>在潜艇的指挥舱里,我深深体会到每一个战位、每一个艇员在整个潜艇中的地位和作用,造就了平等的潜艇工作和生活氛围。潜艇的特殊性在于入水隐身,几乎失去常规的视觉、触觉,在水下看不见、摸不着的世界里翱翔。每一个潜艇人在迈进这支部队时,都经受过严格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独当一面,从一定程度上讲,每一个专业或者艇员的工作都有可能决定本艇的生死存亡,因而在潜艇上专业性往往也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即便是指挥员也要屈从于专业的力量。单就指挥舱看,它是航行控制、情报处理和作战指挥的重要部位,这里的人员就包括潜艇指挥员、航海作业、方向与升降操纵、声纳、雷达、通信、武备操控等相关人员,在这里有严格的一整套操作流程,这些都是从技术要求和血的教训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每一道口令、每一处细节都容不得半点差错,同样的道理,那怕是职务最低的士兵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建议也都值得指挥员三思而后行。这样一种特殊的相互之间的关系,说明在潜艇里同舟共济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同舟共济的需求使所有艇员凝聚成为一个人人平等的整体。从我的观察和体会来看,潜艇工作的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潜艇中每一个人的地位和作用,谁也不敢说别人是可有可无的,因而相互之间的关系也更趋平等。</h3> <h3>不大的指挥舱布满各种设备</h3> <h3>在潜艇部队里,我看到最能体现官兵融洽的就是篮球这项运动。潜艇出身的官兵原本身体素质就好,所以,即使是支队的领导也大多喜欢体育锻炼,只要天气条件允许又没有其他活动的话,几乎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支队首长与部队官兵打篮球的场面,经常活跃在球场的有魏学义支队长、盛同良副支队长、王殿荣副政委、陈强副政委、代建华参谋长等,我们司令部的几位副参谋长也经常与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同场竞技,要知道这项运动可不同于乒乓球、羽毛球,它不仅需要体力,还需要身体接触和对抗,但他们打篮球编组都是很随便的,随到随编,看不出谁会让着谁,在球场上,就没有这个长那个长的,只要上场大家全都是球员,区别只在于队友还是对手,尊卑几乎看不出来。在他们当中,王副政委应该是年龄最大的,按照当时的政策副师职干部年满五十岁就地免职,他已经不用上班,但还在食堂里跟我们一样享受潜艇部队的待遇,看起来常年潜艇部队的生活,让他养成了打篮球的习惯,而且体力基本上还可以和年轻人一搏。那时候,我刚四十岁,我们司令部的几位首长中,除了张副参谋长比我小一点,其他人都比我岁数大,但在球场上我还是甘拜下风,体力真的跟不上他们。像魏支队长、代参谋长他们别看年龄都在四十多岁,却还偏偏爱找年轻的小伙子们一起打篮球,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并不知道,但我知道很多潜艇上的战士都管支队长叫魏叔或者老魏叔,由此可见潜艇部队官兵之间的亲密关系确实不一般。</h3> <h3>魏学义支队长后任舰队参谋长</h3> <h3>我在潜艇部队工作的时间不长,随艇出海大约有四十多天,我所接触的潜艇和潜艇兵都告诉我,这是一支不一般的队伍。其工作环境、性质和任务,使官兵之间有更加贴近的便利条件,这种潜艇部队文化的力量,这种官兵之间亲如兄弟的感情,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哥们关系,兄弟之交战友之情,但又有大小之分,在指挥与服从的关系上,更多地体现为一种默契。<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