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黄陂区档案馆一楼大厅,时间仿佛被赋予了实体——泛黄的案卷层层堆叠,木质档案架泛着岁月的光泽。长发束起、身形纤弱的丰翠芳,二十年如一日地穿梭其间,用指尖丈量时光,以热忱点亮档案里的尘封记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零零年初,初到档案馆的丰翠芳面临着巨大挑战。仅有高中学历的她,面对密密麻麻的卷宗编码、复杂的检索系统,曾因一次查档失误急得眼眶泛红。但她坚信“笨鸟先飞”,白天跟着前辈穿梭在库房,用笔记本记下每份档案的存放规律;夜晚在家反复研读《档案管理学》,把枯燥的分类规则编成顺口溜。寒冬里,档案室的暖气不足,她裹着军大衣练习档案编号;盛夏时,蚊虫在耳边嗡嗡作响,她却浑然不觉,专注于整理新进案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查档无小事,件件系民心。”这是丰翠芳常挂在嘴边的话。曾有位老人为办理退伍证明,在多个部门辗转无果后,满怀希望来到档案馆。丰翠芳仔细询问细节,连续三个午休时间蹲在库房翻找,终于在泛黄的旧案卷中找到了关键材料。当老人颤抖着双手接过证明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膝盖早已因长时间跪地而发麻。类似的故事在她的职业生涯中数不胜数:为了帮助修谱的村民寻根问祖,她在堆积如山的户籍档案里翻找数周;为解决企业产权纠纷,她调出跨越三十年的工商登记资料……她常说:“这些纸页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改变人生的钥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二十年来,档案馆的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电子档案系统也早已取代了部分传统工作流程。但丰翠芳始终保持着对档案的敬畏与热爱。面对数字化转型,年近五十的她主动报名计算机培训,戴着老花镜学习操作新系统;年轻同事遇到复杂查档需求时,她总能凭借“活地图”般的记忆,迅速指出线索所在。如今,她的办公桌玻璃板下压着一张泛黄的便签,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档案的“隐藏信息”——某个编号的卷宗曾被雨水浸湿、哪年的资料需要重点防潮……这些都是她用二十年时光写成的“档案密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这个追求快速与高效的时代,丰翠芳就像档案架前的一束微光,不耀眼却温暖而坚定。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却用日复一日的坚守,让冰冷的档案化作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无数人的期盼在纸页间成真。二十年如白驹过隙,丰翠芳的青丝渐染霜雪,但她依然步履不停,在档案的海洋里,继续书写着属于平凡岗位的伟大叙事。</p> <p class="ql-block">谢谢欣赏</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 :草莓,热爱大自然,喜欢摄影,喜欢旅游;喜爱阅读,喜欢唱歌,用歌声来诠释生活探求到更多的智慧。与书相伴不迷茫,与文学相伴更知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