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关西后街民居

若 翰

<p class="ql-block">扬州挹江门,位于古运河风光带北岸,小秦淮东岸,如今埂子街南钞关附近。虽然城门遗址已无完整建筑留存,但“挹江门”这一名称却一直被保留下来。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他们更习惯称这里为“钞关”。</p><p class="ql-block">走进挹江门遗址,眼前是一座古老的拱门,青砖堆砌而成,坚固而古老。拱门上方刻有“挹江门”三个大字,背景中的大树高耸入云,枝叶繁茂,显得宁静祥和。这里虽无昔日城门的雄伟,却依然能让人心生敬畏。</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扬州设立钞关,与当时发达的商品经济密不可分。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枢纽,使扬州成为商品集散的重要要津。钞关的存在,不仅见证了扬州的繁荣,也记录了运河两岸的兴衰。</p><p class="ql-block">大石头上醒目地镌刻着“钞关”两个大字,周围绿树环绕,环境幽静宜人。石碑旁,树木高大挺拔,枝叶交错,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从挹江门进入,便看见一座民居。<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大的杉树</span>环绕四周,阳光透过树叶洒下斑驳光影。岁月的痕迹在这里清晰可见,每一块砖石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台阶而下,就看到民居东立面,青砖黛瓦马头墙墙,灌木回廊绣阁藏。</p> <p class="ql-block">钞关西后街10号民居建于清代,这里不仅是一处民居,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三块告示牌贴于砖墙上,左侧白色背景写“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中间红色背景标“扬州市文物保护单位钞关西后街10号民居”及二维码,右侧红底白字警示“文保重地 严禁烟火”。</p> <p class="ql-block">民居大门上的门钉是五福盘寿的吉祥图案,即圆形篆体的团寿纹周围列五只蝙蝠的纹饰。这五福源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一是长命,二是富贵,三是健康,四是道德良心得到满足,五是安稳得善终。在五福盘寿的上下一般还嵌有如寿字、盘长、如意、葫芦宝瓶、万字纹等吉祥图案。这些图案不仅装饰了大门,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大门两侧八字墙也称“撇山影壁”,左壁有一铜牌,上书“扬州市博物馆协会”,右壁有一铜牌,上书“扬州市大运河志愿者总队”。主人不知今何在,都是政府管理、修缮,所以保存较好。</p> <p class="ql-block">八字墙向外展开,可增加门前空间的视觉宽度,方便进出。在风水学中,“八”字形墙体象征“敞开怀抱”,寓意吸纳天地之气、聚财聚福。大门是住宅或建筑的“气口”,八字设计可引导气流缓慢进入,避免“冲煞”,符合“藏风聚气”的理念。</p><p class="ql-block">在明清时期,八字墙的规格(如长度、装饰等级)与建筑主人的身份相关。普通民宅较小或简化,皇家建筑或高等级衙署的八字墙更为恢弘,常饰以砖雕、琉璃或吉祥图案。</p> <p class="ql-block">进了大门以后,迎面是一神龛,外有玻璃罩保护,内有佛像、香炉。左侧门通往正厅,右侧门通往小花园。</p> <p class="ql-block">左侧门进来,看见一座传统的四合院,屋顶上马头墙高耸,窗户上的木格窗雕花精致典雅,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正厅内,一幅书法作品悬挂在板壁上,中梁悬挂着一盏金色吊灯,营造出一种古朴典雅的气息。这里的每一处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正厅右侧有一门通往西花园,有假山、石屋和紫藤、青松等植物。假山与绿植相映成趣,在古朴的院落一角营造出一种自然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民居西围墙有一侧门,大概是给佣人进出的。围墙旁,杉树高耸入云,满墙的爬山虎,绿得沉郁,如同一片碧绿的海洋,随着微风荡漾,带来了夏日的清凉。它的叶片像一只只灵动的小手掌,与墙面相拥,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心声。</p>

民居

钞关

八字墙

江门

吉祥图案

五福

大门

诉说着

扬州市

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