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宁:山东德州泱泱齐鲁风与西藏林芝雪域巅峰情的“双向奔赴”

杨光寶 纪实发布

<p class="ql-block">在华夏大地的广袤版图上,一条绵延4000公里的创业之路,宛如一条坚韧的纽带,将渤海之滨的山东德州与雪域之巅的西藏林芝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一次地理空间的跨越,更是经济发展脉络的深度交融,是东部智慧与西部资源相互滋养的生动写照。来自山东德州乐陵的高宁,以科技为笔,以创新为墨,在雪域高原上描绘出新时代“老西藏精神”的壮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一、跨界传奇:从文学青年到通信先锋的破茧之路</p> <p class="ql-block">2014年盛夏,31岁的高宁站在林芝机场的停机坪上,目光穿越连绵的雪山,心中涌动着对未知的渴望。这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本可在故乡安稳度日,却因对无线通信技术的痴迷,毅然踏上这片海拔3000米的高原。初到高原,剧烈的高原反应如影随形,鼻腔因干燥破裂出血,夜晚常被胸闷憋醒,但这些困难反而点燃了他更强烈的斗志。白天,他深入走访当地居民,探寻通信需求;夜晚,挑灯夜战钻研技术,将大学期间自学的知识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开启了充满艰辛的创业征程。</p> <p class="ql-block">经过五年的技术沉淀与市场积累,2019年,高宁创立西藏辰共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团队仅有6人,办公场地是租赁的一间不足50平米的民居。凭借对技术的执着追求,他们研发的卫星通信设备、MESH自组网系统逐渐崭露头角。特别是MESH自组网技术,完美契合西藏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的特点,能在无基站环境下快速搭建通信网络,有效解决了传统通信设备难以覆盖的难题。</p> <p class="ql-block">2022年,雅鲁藏布江流域发生山体滑坡,高宁带领团队背着沉重设备徒步12公里抵达灾区。面对余震不断、道路坍塌的危险,他们仅用3小时便搭建起临时通信网络,为被困群众与外界架起“生命通道”,设备精准定位27名被困人员,为救援争取了宝贵时间,也让辰共科技在西藏应急通信领域声名远扬。</p> <p class="ql-block">在企业管理上,高宁始终践行齐鲁文化中“诚信勤勉”的理念。他与西藏大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通信技术培训班,亲自授课,手把手教导藏族青年。公司推行“技术入股 + 利润共享”模式,让每一位员工都成为企业发展的受益者。如今,辰共科技团队已发展到50余人,藏族工程师占比达40%,形成了“老带新、汉藏融合”的良好技术传承体系。</p> <p class="ql-block">二、双向赋能:资源与文化的深度交融</p> <p class="ql-block">高宁的创业历程,是两种资源、两种文化深度碰撞与融合的典范。他将山东的技术优势、管理经验与西藏的自然资源相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辰共科技的灾害监测系统融入了藏族牧民世代积累的灾害预警经验,研发团队多次深入牧区,向牧民请教观察山体滑坡、泥石流的“土方法”,并将这些经验转化为数据模型,显著提升了监测系统的精准度与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高宁身上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鲁商的精神特质:既有山东人骨子里的踏实肯干、诚信经营,又有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他联合在藏鲁商成立产业联盟,共享资源、共谋发展;积极投身公益事业,2025年定日县地震时,第一时间组织职工捐赠物资、联系拉萨慈善总会捐款。他表示:“我们的企业虽不大,但也要传承山东人义薄云天的精神,践行山东在藏企业的社会责任。”</p> <p class="ql-block">在发展路径上,高宁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辰共科技研发的设备采用低能耗设计,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他还计划引入可降解材料技术,助力西藏生态保护,致力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p> <p class="ql-block">三、时代答卷:在雪域高原书写奋斗华章</p> <p class="ql-block">“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建设者;不是给予者,而是共创者。”高宁的这句话,正是他在雪域高原创业的真实写照。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土地上,他用汗水与智慧,在科技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答卷。他的实践充分证明,当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相互交融,即便在最艰苦的环境中,也能绽放出璀璨的文明之花,绘就共同繁荣发展的壮美画卷。未来,这条充满希望的创业之路,必将延伸得更远,照亮更多人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  作者介绍:楊光寳,笔名文杨,作协会员,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市)人,中国医护整合联盟健康管理专委会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山东省委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室特约信息员,民建潍坊市委理论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民建潍坊市委市直主委,AI数字人北京乐订坊数据中心理事长,盐宗师竹盐全国运营中心总裁,昌潍盐业集团董事局主席。现旅居西藏自治区林芝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农民,工人,村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省工商联直属会员,地方工商联执委,作协会员,公募基金全国运营人,记者、监督员,省厅信息员,民主党派基层负责人、健康管理师,健康管理委主席,自由撰稿人等等多种身份的转换和诸多不算华丽的转身,唯桑梓之情乡土之音难改。一支秃笔写春秋与汉语言共生,笔耕不辍,酷爱文学创作,喜欢平平仄仄的诗行和特立独行远足的素材积累,喜欢怀着对文字的敬畏直抒胸臆,喜欢用辛辣犀利的笔触针贬时弊,作品散见于各大报刊杂志专栏专著等,尤以抒情长诗和纪实文学见长,亦涉猎各大纸媒的时事评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