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采风】⑴贵州行-边城、红石林

天涯海角

<h1>昵 称:天涯海角</h1><h1>美篇号:1721521</h1><div><br></div><h1> 四月,是大自然精心调制的浪漫诗篇,是时光馈赠的温柔邀约。风裹着清甜的草木香掠过耳畔,将寒冬的沉闷悄然吹散;阳光褪去了灼热的锋芒,化作细碎的金箔,轻轻洒在肩头,暖意融融。此时,各种繁花不再含蓄,粉墨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地被装扮得靓丽多彩,充满勃勃生机,构成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田园图画。空气中浮动着若有若无的花香与泥土芬芳,每一口呼吸都沁人心脾。这般美好的时节,最宜踏上旅途,去邂逅春日里的万千风景,在如画的山河间,收藏满目的诗意与温柔。</h1><h1> 四月的贵州,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画卷,每一处风景都散发着迷人的魅力,让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徐萍团长精心策划组织了一场4月7日至17日11天贵州行活动,报名截止30人,租用两辆考斯特车,并指派了两名财务人员、两名车长、两名后勤生活人员以及摄影人员,分工细致,明确到位,安全首位,考虑周全,确保一路平安顺畅。主要景点:<b>边城茶峒古镇、腊尔山红石林、安顺平坝万亩樱花、黄果树瀑布、格凸河风景区、马岭河大峡谷、万峰林、平塘县电子天眼(南仁东)、荔波小七孔、毕节百里高山杜鹃</b>等。</h1><div> </div><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边城茶峒古镇</b></h1><div><br></div><h1> 4月7日7:00,在友谊大道126街南门(第二站)集合出发。我和同学庄玉刚有幸首次参加徐团组织的真正意义上的体验旅行。我乘坐谌师傅的考斯特领路车,在副驾驶座位上要履行着在长途中陪司长讲话、聊天等职责,防止驾驶员犯困掺瞌睡确保安全驾驶行车。感觉这副驾驶座位难坐,绑安全带身体转动都困难压着前胸受束缚、活动空间太小伸不直腿、打哈欠都要扭头怕影响驾驶员起连锁反应,……。好在我也有十多年的小车驾龄深有体会,坚持到底;其他队友按座位每二天顺延更换位置,不愿意更换的相互友情提示。</h1><h1> 驾车长途在西湖、荆州东等三个服务区小憩,并在最后一个服务区吃午餐后直驱目的地——边城茶峒古镇。</h1><h1> 这是荆州东服务区的室内景观,还是很漂亮的。</h1> <div><br></div><h1> 行驶在荆州长江大桥上</h1> <div><br></div><h1> <b>茶峒古</b><b style="color: inherit;">镇</b><span style="color: inherit;">(边城镇),因著名作家沈从文笔下的代表作《边城》而得名,原称茶峒镇,茶峒城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全以青石筑成,坚固巍峨。 此城背靠太山,左依九龙山,右傍香炉山,面朝风鸣山势预容山;城由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因位于湘、黔、渝三省交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故名“</span><b style="color: inherit;">边城</b><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h1><h1> 在这湘西边界处有“一脚踏三省”之称的湘西四大名镇<span style="color: inherit;">之一。城垣逶迤,河水悠悠,“边城胜景令人醉,疑是身在画中游。”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追寻着这片净地,体味书中那些简单而又美好的风景。</span>国家4A级景区。</h1><h1> 我们近18点抵达茶峒古镇,在边城祥云旅店住宿,19点晚餐后观边城夜景。</h1> <h1><div><br></div><div> 茶峒河是酉水河的一条支流,河水明澈如镜,古镇居民多在这里吸水、洗衣、摆渡、游船等。</div></h1> <div><br></div><h1> 同学打卡留影</h1> <div><br></div><h1> <b>茶峒古码头</b>,《边城》中描写的这个渡口依旧在这里,据说这渡口正是三省的交界点。在茶峒码头可以乘坐“拉拉渡”直接运行到对面的重庆秀山洪安古镇。这是我们明天将要体验的项目。</h1><h1> 以下两张照片由高湘江老师拍摄,致谢!</h1> <div><br></div><h1> 晚餐后自由活动,同学四人出来观赏边城茶峒古镇夜景。</h1> <div><br></div><h1> <b>茶洪大桥</b>承东接西,桥东为湖南茶峒,城楼题写“边城楼”,桥西为重庆洪安,牌楼题写“<b>渝东南第一门</b>”。</h1> <div><br></div><h1> 一脚踏三省——湖南、重庆和贵州。</h1> <div><br></div><h1> 我们几位男士找摆渡口的过程中,先行一步来到了<b>边城茶峒国家级水利风景区</b>标志性打卡点留影。</h1> <div><br></div><h1> 我们男士在此等候女士们更换好少数民族服装后到来,旅店老板专此叫了三条游船供我们欣赏茶峒河两岸风光。</h1> <div><br></div>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视频</span></p> <div><br></div><h1> 游船在拉拉渡口靠岸。<b>拉拉渡</b>,又名千年古渡、洪茶渡口,系清水江上一渡口,位于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具有近千年历史。该渡口千百年来运载渝湘黔边民和来边城经商、旅游的客商。</h1><h1> “一脚跨三省碑”,虽然这是后立的纪念碑,但是想要真正体验“一脚跨三省”的奇妙感觉,还得前往对面的洪安古镇。</h1> <div><br></div><h1> 登上台阶,在洪安边城——拉拉渡打卡留影。同学照由胡学俭老师拍摄,致谢!</h1> <div><br></div><h1> 团队的女士们穿着苗族服饰在戏楼万年台广场尽情歌舞、摆拍,不亦乐乎!</h1><h1> 一字摆</h1> <div><br></div><h1> 立蹲摆</h1> <div><br></div><h1> 肩并肩摆</h1> <div><br></div><h1> 牵手摆</h1> <div><br></div><h1> 小视频</h1> <div><br></div><h1> 小视频</h1> <div><br></div><h1> 参观<b>西南服务团陈列室</b>。西南服务团成立于1949年6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为了解放大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和西藏)而组建的一支以老区干部为骨干,以大批热血青年、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干部队伍。西南服务团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胜利后,开始了对新解放区域的接管和建设工作。</h1> <div><br></div><h1> 当年的洪安老街非常繁华,曾经有"小南京"、"洪安市"之称。</h1> <div><br></div><h1> 在洪安古镇转了一小圈,又来到拉拉渡排队乘船返回。站在号称"一脚踏三省"的边城洪安,渡口形状奇特的石头上,刻着"拉拉渡"三个字。</h1> <div><br></div><h1> 从<b>茶峒镇古码头</b>驶来的拉拉渡。河面100多米宽,一条约小指粗细、离水面近两米距离的钢绳固定在两岸。重庆人、贵州人、湖南人,以及外地来赶场的,背着棉花、棉纱、布匹、杂货、海味等货物从彼岸而来,交易后,带着上好的药材、山货、桐油、五棓子等产品满载而归。</h1> <div><br></div><h1> 体验了一把洪安老街最有味道的是"拉拉渡"河船。从清水河西岸洪安到对岸的茶峒镇古码头的两端各有一个铁环,一条钢缆从两环中穿过,各系于两岸码头,也系住了渡船来往的动力依靠。满客之后,老梢公站在船头,用一只凹口的短木棒搭在钢缆上一拉一拉,船就缓缓驶向对岸,当地人称这为"拉拉渡"。</h1> <div><br></div><h1> 小视频</h1> <div><br></div><h1> 洪安边城——渝东南第一门。我们驱车过桥从渝东南第一门开往下一个景区——贵州腊尔山红石林。</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h1><b> </b> 沿途中看到少数民族妇女高高的头饰帽,不知哪个民族风俗、是否重、起何作用?好奇拍下。</h1> <div><br></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腊尔山红石林</b></h1><div><b><br></b></div><h1><b> </b>腊尔山红石林,即贵州红石林、松桃红石林,位于武陵山山脉的黔湘交界处腊尔山主峰,地处贵州省铜仁市松桃县盘石镇,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海拔在1000米以上,覆盖当造村、仁广村、过洲村、十八箭村。其岩石形成历史约4.8亿年前,有别于美国犹他州等地的红石林,属于世界罕见的“宝塔型”红石林。</h1><h1> 红石林地域与坐龙溪峡谷一样同属地史上所称的扬子古海,海底沉积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盐物质,经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作用,形成了这片美丽的地质奇观。松桃当造村红石林位于武陵山片区腊尔山山顶,已开发红石林面积1000余亩,栽种红枫苗十万余株,大大小小的红石林重峦叠嶂,纵横交错,蔚为壮观。</h1><h1> 这里还有近万亩的红石林处于正在开发状态,免费景区。我们开车几经周折才如愿以偿,如:一次是开往乡村水泥马路在一个转弯处遇到正在施工的浇筑水泥车阻挡,小车勉强通过,我们考斯特车无奈调头重新导航;再次是导航进入了乡村水泥小路,对考斯特车是一种考验,下车咨询经当地人指点迷津行靠谱的路线;最后,进入秘境路线处,看见一辆旅游大巴在此停靠无法进入,我们进入后一路坑洼不平、车胎轨迹压痕累累、有些颠簸,没有开放出来的景点就是这样原汁原味的带点原始的野蛮。这就应了那句“好事多磨”吧,我们于近16点到达腊尔山红石林。</h1> <div><br></div><h1> 造型奇特,岩石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有的像山峰,有的像城堡,有的像人物,有的像动物,仿佛是一座石林雕塑博物馆。 </h1> <div><br></div><h1> 请横看</h1>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视频</span></p> <div><br></div><h1> 高湘江老师无人机航拍三张借用,致谢!</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h1> 今天的游程告一段落。去酒店途中一群奶牛占用机动车道缓慢而行。</h1> <div><br></div><h1> 今晚,入住万桥国际大酒店。</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谢 谢 阅 读 收 看!</h1><h1>请观看续集</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