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粉笔与画笔相遇,当严谨与创意碰撞,三尺讲台外的老师们执起艺术之笔,开启了一场与美的对话。近日,泰安一中新校区美术教研室组织教师们走进模块功能室,沉浸式体验汉字艺术绘画、禅绕画、泥塑三大艺术课程,在墨香萦绕与指尖造物中,探寻艺术教育的无限可能。</p> <p class="ql-block">【模块一:汉字艺术绘画——方寸之间见乾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狼毫轻点墨色,宣纸晕染春秋。在书法与绘画交融的空间里,老师们化身文化传承者,以甲骨文的神秘为骨,行草的飘逸为韵,将汉字解构成山水意境。有人将"山河"二字化作层峦叠嶂,有人在"竹"字中勾勒清风徐来,传统笔墨与现代构图的美学碰撞,让千年汉字焕发新生。笔尖流转间,一幅幅作品跃然纸上,恰似教师们对教育初心的诗意书写。</p> <p class="ql-block">【模块二:禅绕画体验——线条间的冥想时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放下教案执起针管笔,几何图形在点线面中悄然生长。这项被称为"心灵瑜伽"的艺术,让老师们在重复的图案绘制中找寻内心的宁静。圆形曼陀罗绽放着对称之美,流动的藤蔓缠绕着创意灵感,当五色渐变的禅陀罗完成时,有老师笑言:"原来解题思路和艺术创作都需要这般专注的心流。"素笺上的黑白韵律,正诉说着教育者特有的从容气度。</p> <p class="ql-block">【模块三:泥塑工坊——重塑教育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揉捏摔打间,质朴陶泥在掌心苏醒。美术老师示范着"泥条盘筑"的古法技艺,平日执粉笔的手此刻正塑造着憨态可掬的小兽、古意盎然的器皿。物理老师捏出分子结构模型,班主任塑造班级吉祥物,笑声中迸发的创意让工作室变身欢乐剧场。当素坯经过素烧呈现陶的本色,教育者们也在泥土的芬芳中,重拾那份如陶艺般需要耐心打磨的教育初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特别的艺术修行,不仅让老师们在笔墨丹青中舒展身心,更以沉浸式体验搭建起跨学科的美育桥梁。当汉字的结构之美遇见数理思维,当禅绕画的秩序感呼应教育规律,当泥塑的塑造过程对话育人真谛,我们看见:教育本就是一门需要永葆热情与创造力的艺术。期待这份美的感知力,如春风化雨般融入今后的课堂,让更多学子在艺术浸润中遇见更好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