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石桥寺位于江西乐安县、流坑鳌溪镇白竹村境内。</p> <p class="ql-block">赵朴初亲笔</p> <p class="ql-block">石桥寺所处原是一座红石山,山上光秃秃的,全是石头,没有泥土在石头上面,所以山上没有生长任何植物,此地为丹霞地貌,由于年代久远,地壳变动,终被冲刷出一个大洞,故称"石桥"或"仙人桥"。桥身由一座空心的天然圆顶石山构成,桥高约15米,宽20米,拱洞直径达50米,似卧龙腾空而起。石桥下首五十步远的地方,有一块宽阔的坪场,就是有名的石桥寺遗址。</p> <p class="ql-block">现今的寺院由西而进,有条砖铺水泥坡道,宽5尺,52级台阶。接著是高大雄壮的山门,门上撰篆体对联:"石桥丛林俨仙境,古寺山水别有天",横幅是"石桥古寺",上面竖幅"仙人桥"。</p> <p class="ql-block">据《乐安县志》记载,石桥寺始建于唐玄宗天宝三年(744),由佛教徒自愿筹款,在石桥内建一寺庙,故称石桥寺。寺建筑非常宏伟,共有殿宇三层,分天王殿、大雄殿、念佛堂和钟鼓室,泥塑木雕各种菩萨。桥前面建有一幢两层地方丈楼和焚塔,可供僧众等百馀人居住。一年四季,香烟缭绕,香客盈门。寺内僧侣多达四十余人。南宋初年,乐安境内兵戈蜂起,寺院建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久,著名民族英雄文天祥从庐陵来到乐安。他看到寺院行将塌毁,心里十分痛惜,便独自出资重新修缮,把寺庙移到石桥外的开阔平地上,重建了天王殿、大雄殿和膳宿用房及围墙。院墙的窑砖皆印有"文天祥"三个字。</p> <p class="ql-block">寺院改建之后,文天祥曾在寺内潜心读书二年,并写下了大量的诗词文章。至今,在旧县志上依然可看到他的《乐安进士题名记》等文章。宋代理学家朱熹也慕名而来,讲学于此。何大虚观石桥后,作了一首咏石桥的诗:"来许兴公知此山,应真飞锡於其间;阴凝黑霓落半胯,夜来银河僵一湾。偃月光边空翠眩,回风声静雨花闲;山中仙人渺何许,去鹤三招殊来还。</p> <p class="ql-block">寺庙的主持亲自带我们参观、讲解,我们为这历史文化故事而感动,毛兄代表我们捐点香火钱,略表心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