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经先行示范,共绘教育新篇——惠州市教育系统中青年干部赴深圳跟岗学习

出奇蛋

<p class="ql-block">  为深化惠州教育综合改革,借鉴先行示范区经验,4月20日,惠州市教育系统中青年干部研修班学员启程赴深圳,开启为期一周的沉浸式跟岗学习。首日下午,深圳市教育研究院蒋菲博士以《深圳教育发展动态》为题作专题报告,从四大维度解码特区教育创新密码,为学员们提供前沿实践范式。</p> <h3>一、树立“大科学教育”理念,构建全域育人新生态<br></h3> <h3>  蒋博士系统阐释了深圳“大科学教育”的核心内涵:以真实问题为起点,打破学科边界,构建“课程-场景-实践”一体化育人模式。通过开发182门人工智能课程、340门科学类“好课程”,以及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1800个“科学小屋”等举措,形成了“全域科学教育”新生态。</h3> <h3>二、深化课程改革攻坚,推进“4+1+X”创新工程<br>  围绕《深圳市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2024-2026)》,蒋博士详细解读“4+1+X”改革框架——聚焦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大基础领域,强化劳动教育核心地位,拓展X项特色课程群建设。该方案通过建立跨学科课程研发中心、实施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计划等配套措施,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与校本课程特色化发展双向赋能。</h3> <h3>三、贯通创新人才培养链 打造“早培优培”新机制<br>  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域,深圳构建了“早期发现—贯通培养—竞赛孵化”全周期培育体系:依托“零一学院”高校联盟开展中学大学衔接培养,建立1922名“科创之星”动态认证库,创新“钱学森科技班”中学落地模式,更将医院CT室转化为“X光原理”实景课堂,通过“高校导师+企业工程师”双师制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让创新教育从实验室走向真实应用场景。</h3> <h3>四、创新社会协同机制 激活“每周半天”实践场<br>  针对实践教育痛点,深圳推行“每周半天计划”,整合1200项校外优质课程资源、595个实践教育基地,构建“校内校外资源融通、线上线下场景融合”的立体化实践平台。将健康科普转化为课堂实验,科技企业开放研发中心作为学生实践工坊,这种打破围墙的“破墙行动”,推动教育场域从封闭校园向城市全域延伸,形成“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新格局。</h3> <h3>  蒋博士的讲座既展现深圳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思维,又为惠州教育革新提供了鲜活样板。学员们接下来将深入深圳名校开展跟岗学习,通过“理论学习—实地观摩—交流研讨”三维度对标先进,力求将先行经验转化为惠州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动能,在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协同发展中书写新的篇章。<br>  </h3> <h3>文字:余彩梅<br>编辑:陈裕<br>审核:初中组全体成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