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日,法庭审理了一起危险驾驶案件,这起案件犹如一记警钟,敲响了人们对酒驾危害的深刻反思。案件的主角是一名80后被告,他在朋友家聚会时,喝了两瓶啤酒。此时的他,因叫代驾未成,便心存侥幸,全然没有意识到酒驾的风险,毅然决然地驾车驶上了回家的路。然而,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他在途中被交警查获。公诉机关的起诉书中清晰地显示,早在2018年,被告就曾因酒驾被公安机关处以1000元罚款,并处暂扣驾照六个月的处罚。但他并未从中汲取教训,如今再次重蹈覆辙,被公安机关采取了取保候审,等待法庭判决。</p> <p class="ql-block"> 庭审现场,气氛庄严肃穆。公诉人有条不紊地呈上了现场执法视频、血检数据等一系列确凿的证据,这些证据如同铁证一般,将被告的违法行为暴露无遗。被告也提交了认罪认罚书,对检察机关的指控没有异议。被告辩护律师发表意见后,法庭宣择日判决。</p> <p class="ql-block"> 从法律层面来看,酒驾的界定和处罚有着严格且明确的规定。依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标准,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则被认定为醉酒驾驶。在本案中,被告二次酒驾,面临的处罚远比初次酒驾严厉得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倘若达到醉酒驾驶标准,还将触犯《刑法》,构成危险驾驶罪,面临拘役并处罚金,同时驾驶证被吊销且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p> <p class="ql-block"> 被告的经历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酒驾背后潜藏的巨大风险。酒后驾车,酒精会像恶魔一样麻痹人的神经系统,使人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动作不协调。一旦遭遇突发状况,根本无法及时做出正确反应,严重的交通事故就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都可能落下,威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次酒驾,或许可以用一时疏忽、心存侥幸来解释,但二次酒驾,无疑是对法律和生命安全的漠视。每一次酒驾上路,都是在拿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做一场豪赌,一次错误的选择,就可能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p> <p class="ql-block"> 这起案件给我们带来了多方面的深刻警示。庭审结束后,我与被告简单交谈了几句,问他为什么没有吸取上次酒驾的教训,他说当时只喝了二瓶啤酒又喝了一会水,加之家里有事,就觉得没事,心存绕幸就上路了,万幸没有发生事故就被交警查到。被告的所为给我们的教训,对个人而言,要时刻保持清醒的法律意识,彻底摒弃任何侥幸心理,坚定不移地做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哪怕只是少量饮酒,也绝不能冒险驾车。在社交场合,要提前规划好出行方式,乘坐公共交通、使用代驾服务都是安全又便捷的选择。对于身边的亲友,若发现有人酒后准备驾车,一定要及时劝阻,这不仅是对他人生命负责,更是对社会公共安全负责。</p> <p class="ql-block"> 从社会层面出发,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加大对酒驾的查处力度。通过不定期设卡检查、流动巡查等多种方式,形成常态化的执法机制,让酒驾者无处遁形。同时,要加强交通安全和普法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社区宣传、学校教育等多种渠道,广泛普及酒驾的危害和法律后果,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律素养。“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希望大家以本案被告的经历为戒,敬畏法律、珍爱生命,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莫让一时的侥幸酿成终身的遗憾。</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删除。</p>